补阳还五汤配合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8
/ 2

补阳还五汤配合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常洪亮

颍上县中医院   236200

摘要:目的:探讨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联合应用补阳还五汤、中医针灸的效果。方法:抽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患者60例,以随机信封法分成两组,接受常规西医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n=30),接受补阳还五汤+中医针灸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n=30),对治疗有效率、相关量表评分情况(Fugl-Meyer、MAS、NIHSS)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及MAS评分比对照组高,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可采用补阳还五汤配合中医针灸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中医针灸;中风;肢体功能障碍

脑卒中概括了脑梗死与脑出血,在祖国传统医学当中被归类于“中风”范畴,即在多种风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损伤致人体脑血管功能,以呈现程度不一的脑组织损害现象[1]。很多中风患者都会伴随肢体功能障碍,使其呈现肌力降低、受累肢体难以运动等肌力异常现象,在此背景下,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也会受到直接影响,对家庭与社会而言亦是沉重负担。中医学者认为,中风患者在发病后,很容易在气血逆乱、脑脉痹阻等因素作用下而使其遗留半身不遂、肢体功能障碍等情况,期间患者亦容易伴随泌尿系统感染、压疮等并发症,所以应从清热补血、通络化瘀方面入手着以干预[2]。基于此,本研究重点围绕中医传统疗法(补阳还五汤内服联合针灸疗法)展开研究,以此来明确其对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适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自2021年2月起至2023年2月止,共纳入中风患者60例,均为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以随机信封法分组,对照组男女比是18:12,年龄56-78岁(67.38±4.29)岁,瘫痪左侧与瘫痪右侧比是14:16。观察组男女比是17:13,年龄55-79岁(67.14±4.28)岁,瘫痪左侧及瘫痪右侧比是13:17。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纳入标准:①均为首次中风发作;②入院前无神经、肌肉、关节病变;③自愿入组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观察组中有严重高血压,不适合服用补阳还五汤的患者;②患有严重感染性疾病或是免疫性疾病的患者;③患有关节炎的患者。伦理委会员已批准本次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治疗方案:采取西医药治疗,经静脉注射甘露醇(济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1660,100ml:20g)静滴,一天用药1次,一次125ml;给予阿司匹林(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3635,25mg*100s)口服,一天用药1次,一次1片。

观察组联用中医针灸、补阳还五汤治疗,(1)中医针灸:以辨证论治为基础,选取足三里、三阴交、百会、内关、合谷及人中穴为主要针刺穴位,选择气海、委中、关元、血海、太溪、四神聪、手三里、印堂、印堂穴位配穴。毫针规格是0.3mm×50mm,在四神聪、百会、印堂三个穴位应用平刺法,进针深度0.8-1.2寸,之后实施捻转补法。关元、气海、三阴交、委中、太溪、足三里、内关、血海等穴位应用直刺法,之后实施提插捻转泻法。穴位得气后均运针30秒,一天1次,一周进行6次,休息1天,持续治疗2星期。(2)补阳还五汤:黄芪50g,桃仁、当归、赤芍、川芎、红花以及地龙各有10g,加适量水煎煮,得400ml药汁,早晚服用,持续用药2星期。

1.3观察指标

相关量表评分对比。包括:(1)Fugl-Meyer量表,此量表为简式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分值越高代表运动功能越好;(2)MAS量表,此量表为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量表,评分越高代表运动功能越好;(3)NIHSS量表,此量表为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此评分越低代表神经功能恢复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选SPSS20.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https://www.g3mv.com/convert/2023-11-14/word_169993450456100531.001.png±s)表示;经客观比对2组指标,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Fugl-Meyery评分、MAS评分和NIHSS评分治疗前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和MAS评分均更高,NIHSS评分更低(

P<0.05),见表1:

两组相关量表评分对比[(https://www.g3mv.com/convert/2023-11-14/word_169993450456100531.001.png±s),分]

组别

n

Fugl-Meyery

MAS

NIHSS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30

62.34±6.76

78.86±7.25△

21.16±3.23

26.87±4.12△

12.26±2.14

7.32±1.85△

观察组

30

61.97±6.84

87.45±6.31△

20.83±3.11

32.29±4.23△

12.49±2.27

4.48±1.24△

t

0.237

5.509

0.453

5.658

0.454

7.860

P

0.813

<0.001

0.651

<0.001

0.650

<0.001

注:△为与本组治疗前对比P<0.05。

3讨论

中风病在临床中的发病率极高,以缺血性中风更为多见,中医学者认为,气血内虚是诱发缺血性中风的基本病因,倘若患者伴随劳倦内伤、嗜食厚味等情况,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则会致使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从而诱发言语不利、口舌歪斜、头晕头痛等症状[3]。与以往相比,我国针对中风等疾病的治疗方案愈发完善成熟,这也使得患者预后得以改善,但尽管如此,由于患者在发病后脑细胞大量死亡,其脑神经功能亦会受到不可逆损伤,就算得以存活,却也为一系列的后遗症发生埋下隐患,肢体功能障碍便是其中之一。

随着历代医家对中风的深入研究,认为气血逆乱、脑脉痹阻等是导致中风患者发病后遗留肢体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补阳还五汤是一味常用于中风等疾病的中药方剂,其中黄芪、当归尾、地龙利于益气固表、活血止痛、清热通络;川芎、红花、桃仁则祛风止痛、疏经消肿;赤芍、鸡血藤、秦艽具备养阴行瘀、通滞化瘀、祛风湿之功效。有学者认为,针灸可促进血管扩张,进而可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的情况,促进脑组织恢复。现代医学也证实了针刺治疗可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微循环,还可提升血氧浓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4]。因此,在服用中药的同时配合针灸治疗,可以使大脑质皮相应运动功能区域的血液循环情况得以改善,还可开窍启闭、宁神健脑、调节督脉,有利于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5]。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将补阳还五汤联合中医针灸疗法共同用于观察组患者当中进行治疗,疗程结束后,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情况相对更佳,呈P<0.05,由此可见,中医在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方面有着自身独特见解,十分适用于此类患者的治疗。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得知,补阳还五汤与中医针灸联合疗法对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适用性强,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

参考文献

[1] 张万钧,冯勇. 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评价[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8):91-93,100.

[2] 李妮. 补阳还五汤配合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效果及预后分析[J]. 中华养生保健,2021,39(5):29-31.

[3]朱颖. 分析补阳还五汤配合中医针灸对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J]. 糖尿病天地,2021,18(9):49.

[4] 张景农. 补阳还五汤配合中医针灸对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J]. 科学养生,2022,25(6):55-56.

[5]杨金鹏, 尤德明. 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刺用于脑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病人的治疗效果评定[J]. 北方药学, 2021,76(01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