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学院经济管理系,山西吕梁,033000
摘要:本文针对地方本科院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得展开现状展开分析,明确了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并且对其成因进行了论述。而后在此基础之上,就如何对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进行优化,推进其发展,落实其在具体社会经济环境中的价值和作用,从宏观和微观不同角度进行了论证,对于推进其进步有着一定积极意义。
关键字:地方;院校;非学历;继续教育
非学历继续教育是继续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成分,其是指高校在学历教育之外面向社会举办的,以提升受教育者专业素质、职业技能、文化水平或者满足个人兴趣等为目的的各类培训、进修、研修、辅导等教育活动。我国在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方面的相关政策,虽然存在,但并不清晰,更多是以继续教育作为对象来展开研究的。例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特别是成人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入力度,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实际上与继续教育相关的政策存在于多个部门,不仅仅是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也都提到了继续教育这一重要的战略问题。但是这其中有一个十分关键的点,就是很少有政策明确地将非学历继续教育从继续教育这个整体框架之下剥离出来进行单独的研究。也正因为如此,非学历继续教育和学历继续教育,常常会在社会范围内被混在一起不加以区分。这种情况带给非学历继续教育更多的困境,其发展的方向和步伐,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一、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整体看并不容乐观,突出的原因就在于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二者之间的关系方面,并且这种关系进一步导致了双方市场占有情况的特征,以及市场上作为消费主体的个人和单位,对于这二者的观点和选择。
整体来说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对目前的情况展开了解:
其一,即整个社会对于学历的追求,其影响不能忽视。学历是对于毕业生能力的一个外在、直观的辅助证明。从继续教育的角度看,不同于素质教育,继续教育本身就有比较强的指向性,因此学历在继续教育领域中的地位,相对于素质教育而言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具体来说,就是参加继续教育的人,更多是想要获取到一项专门技能的,这个技能的获取又必然是受到职业环境中多方面力量所驱动的。因此说继续教育存在为某件事而学习,也不过分,例如为了求职加薪而学习。这种明确的目的性固然能够成为推动人们展开继续教育的重要动力,但是同时也决定了这些学习需要一个“证据”,来证明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这个“证据”最好的选择就是学历,这也是学历继续教育在社会环境中,被市场的认可优于非学历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根源。
其二,继续教育本身更多是受教育者考虑的事情,而不是经济主体所考虑的事情。这是一种于社会之中广泛存在的思维偏差,即人们想要谋求更好的工作或者待遇,应当去实现自身的专业水平提升。与之对应地,作为企业或者经济主体,如果想要招聘到更符合当前岗位要求的人员,则只需要不停招聘,在求职者中寻找最优的人员即可。但是此种情况会造成一种系统整体的低效。具体来说,就是个体参加继续教育大多是因为想要在职业环境中谋求更好的发展,但是谋求这个环节是在教育之后的,那么就会造成个体对于教育标准要求的不明确,进一步可能会带来效果偏差。而从企业的角度看,他们对于继续教育环节的参与很少。有一些大型企业会安排系统性的培训,这种培训大多会与具体工作要求保持高度适配,也会考虑到接受培训的人员具体水平和发展需求情况,因此培训效果整体良好。但是这并不代表地方院校在非学历继续教育方面的成绩。因为此类培训多出现在大型企业内部,与地方院校这种开放的继续教育关联并不大,只能作为企业发展中人力资源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对待。这就决定了当前地方院校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存在比较严重的供需矛盾,或者说并不能称之为矛盾,而应当作为一种供需之间的不适配问题存在。而这种问题的长期存在,必然会成为阻碍当地院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阻力,也会给地方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其三,从学校的角度看,社会对于学历继续教育的认可,决定了学校方面的继续教育工作建设以及主要特征。也就是说,当前地方高校的继续教育工作,也是围绕学历教育而展开的。从微观层面,甚至有“出售”学历的嫌疑,即对参加继续教育的人完成学业的质量考核存在不足,同时注重学历的颁发,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无视了社会以及企业对于人才的具体需求。此种情况具体到教学工作中,就是仍然延续了在校学习的学分制和考试方式,来对参加继续教育的人展开考察。作为一种继续教育的形态,这种做法并无可厚非,但是考虑到继续教育本身,不仅仅是参与人员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更应当是当地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考虑到继续教育应当能够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供给,那么当前地方高校的非学历继续教育,无疑并不能承担起其应有的历史使命,也无法满足当前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上文已经对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但是这些分析都是从宏观的角度出发的,虽然能够发现问题,但是无法对问题的根源进行精确定位。针对此种情况,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当前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展开过程中进行考察,来确定存在于该工作体系中的不足之处。
1.只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而存在
现阶段的继续教育,包括非学历和学历两类,在教育过程的整个组织形态上,都呈现出比较强的学校教育特征。或者应该说,这些继续教育工作体系的建立,本身就是比对着在校教育而产生的,只是在课程设置以及考核方式上做出对应的调整,形成新的继续教育体系。这样形成的继续教育,无论是非学历性质还是学历性质,都必然会延续在校学习的风格特征。整体来说就是强调理论而轻应用。这种强调理论的情况会映射在具体教学过程的多个层面,例如强调理论的延续性,即继续教育和在校教育两个体系之间的理论延续性;以及只考虑学生掌握了什么理论知识,以此作为内核向外展开知识邻域的学习,而不考虑学生在具体的工作中需要何种理论。
2.没有服务地方产业经济的思路
继续教育的本质,固然是要提升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但是这种对于劳动者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最根本的落脚点则应当在经济发展领域。也就是说,检验继续教育成功与否的根本应当是考察其“毕业生”是否能够成为推进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力量。但是实际上,现在的继续教育,无论是非学历性质还是学历性质,都并未对地方经济以及社会发展做出太多考虑,而是一种相对而言比较独立的状态。所谓的独立,就是继续教育只存在于学校和学生这二者之间,与人才市场环境中的用人需求难以形成直接关联,与地区经济发展的方向就更难以扯上关系。当前的继续教育甚至无视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连专业和课程的设置都围绕在校学而展开。
而在继续教育框架之下,非学历的继续教育占据了一个微妙的位置。其学习与学历无关,这对于课程的设置而言,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所谓基于,就是来参加非学历继续教育学习的人,更多将目标放在了“学习”之上,没有了“学历”的干扰,动机也必然更加纯粹。没有了学历的羁绊,继续教育也可以将精力放在服务学生和社会发展这个领域之上展开工作。但是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到,学历对于继续教育的拉动作用不能忽视,没有了“学历”的加持,继续教育能够获取到的市场极具缩水,目前存在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企业的“定制”教育,这种教育能够实现对于企业发展的服务,但是在经济和社会层面不具有前瞻性,只能依据企业的要求而展开工作。这种形态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对于继续教育体系本身的发展而言并无益处,但是不能否认其对于企业发展,甚至于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仍然有着积极意义。
3.师资力量明显不足
师资力量不足是非学历继续教育领域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该领域之中的专职教师相对来说比较有限,很多地方院校中的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教师从各个学院理论课教师中抽调,组成临时工作组来承担继续教育的任务。对于这样的教师队伍来说,能力有余但是针对性不足。这些教师在理论研究方面通常都有诸多成绩,但是大多存在与具体职业环境的距离问题。这些教师无法准确把握企业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于求职者素质的要求,因此课程内容的安排也都只是围绕理论体系而展开,这样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导致学而无用,或者说起码是在具体工作中用处不足,影响继续教育系统自身价值的实现。
从这种情况可以看到,非学历继续教育体系中的师资不足情况是一个相对综合的问题,其中包括多个方面,比如教师大多在校内兼职,比如教师并未能深入到职业环境中去体会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求等等。多个方面的问题综合成为当前非学历继续教育所面临的师资困境,而想要改变这种困境,整体看并不容易。因为对于“学历”一贯以来的高度认可,导致非学历继续教育更少地被选择,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师资方面的投入不足。
三、切实优化地方本科院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体系
针对上文中做出的相关分析,想要切实推进地方本科院校非学历技术教育工作实现发展,解决上述问题,可以考虑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建设:
1.落实企校合作
落实企校合作的根本,在于要让非学历继续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价值。非学历继续教育中的“非学历”特征,在前文中已经分析过,意味着更为纯粹的学习动力。走入到这个教育体系中的人,都是需要学习的,而不是单纯需要取得一个学历。如果这个时候继续教育没能为他们提供一个纯粹的学习过程,没能让他们从这个过程中获取到对应的知识,或者实现能力的提升,那就是教育本身的失职。
而想要落实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这种价值,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企校合作。注意这里是企校合作而非校企合作,要明确非学历继续教育对于企业发展的服务角色,要将这种对于企业发展的推动力量,通过教育和培训来体现出来,唯有如此才能实现非学历继续教育的价值。这要求非学历继续教育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到具体的产业环境以及人才市场职业环境之中,去考察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并且以这些需求作为依据来确定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工作展开节奏。
对于地方本科院校来说,做到这一点尤其重要。地方院校本身就与地方产业经济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方产业做出的调整,以及制定的规划,地方院校都需要保持高度警惕,了如指掌,才能确定出合理的专业和课程安排,才能培养出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非学历继续教育尤其如此,只有深入到产业环境之中,深入到企业发展的进程之中去深入分析,才能确保地方院校与企业之间形成深度合作,教育工作的价值才能得到落实。
2.加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力量一直都是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体系的重要短板,甚至可以说是首要短板问题。在师资力量中,最重要的教师的配置,因为对于地方本科院校来说,很多教学资源是可以和校内教学系统共用的,但是教师却不同。教师资源,就目前的情况看,也是校内教学和非学历继续教育教学共用,但是教师队伍的共用,非但不能给非学历继续教育带来优势资源,反而会拉低整个教学工作质量的水平。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教师身处在校园教学活动之中本身就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工作量,如果他们再进一步兼职非学历继续教育,就会导致两个方面的教学质量都有所下降。尤其是这样的一个教师群体,本身并没有额外的精力去参与到企业日常工作之中,更没有时间去考察产业的发展需求。有鉴于此,有必要为非学历继续教育打造一支相对来说独立的教师队伍。对于这一方面的要求,首先,该教师队伍中应当保持一定比例的全职人员,这个比例可以依据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具体市场情况以及招生情况来进行确定,同样允许兼职人员,但是兼职比例不宜过大。其次,要求非学历继续教育教师必须深入到企业以及产业一线环境中去进行考察,密切把握人才市场的具体需求,而后再返回到教育领域之中,来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案。
3.推进教育与地方经济的融合
如果说上面的第一个方面,企校合作的方案是从微观层面来对非学历继续教育实现改进,那么推进非学历继续教育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就是从宏观层面来对教育进行改进。整体而言,地方院校与区域经济之间,本身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校方面输出人才,毕业生大多也会留在地方上参加工作,因此想要保证就业,就必须从经济发展的角度,从产业对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确定专业以及课程。这是学校方面对于当地经济发展和企业正常运行所给予的必要支持。而反过来,经济的发展保证了区域的繁荣,高学历意味着从业者更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因此经济的发展也会吸引更多的人走进校园展开学习,这其中既有校园学习,也有继续教育。同时,更为繁荣的经济也加强了经济环境中企业和各类型组织对于学校的反哺,校企合作会更容易展开,来源于社会的投资也会有所增加。从此可以看出,教育和地方经济之间的密切联系不可割裂。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想要实现更为有效的非学历继续教育优化,尤其需要加强非学历继续教育与地方经济的融合。这种融合应当是宏观层面上,对于未来发展方向的判断和把握,是在发展的指向和路径上就要加强沟通,是在发展的最前期就要邀请教育领域的人来一起制定地方的发展规划,要将教育纳入到发展规划框架之下,实现协同发展。而从教育的角度看,也不能独自在象牙塔里,地方高校固然是接受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但是他们的价值发挥却必然体现在地方发展领域之中,尤其是非学历继续教育,更加是和地方经济环境密不可分。只有加强教育和地方发展的契合,加强教育和经济的契合,非学历继续教育的价值才能落实到位。
四、结论
长期以来,地方院校受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影响,对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以及价值都存在认知不足、重视不够、举措不多等诸多问题,导致非学历教育发展较为缓慢,质量难以保障。进入新时代,非学历教育是地方院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落实国家长远的战略规划以及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地方院校推进非学历教育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其未来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于红梅.我国普通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5).
[2]郑胜,陈军.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路径 ——以浙江大学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19(6).
[3]汤丹阳,郭大勇.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融合发展:清华大学继续教育服务学科建设发展探索之路[J].成人教育,2020(3)
课题信息: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全民终身教育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GH-22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