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腹部穴位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5
/ 2

 针刺腹部穴位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观察

①秀兰 ②乌云托亚

①②鄂尔多斯市蒙医医院017000

【摘要】目的:分析以针刺腹部穴位对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2022年3月至2023年8月间100例腰肌劳损患者进行研究对比,以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为推拿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腹部穴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疼痛感降低,腰椎功能改善,整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针刺腹部穴位治疗慢性腰肌劳损有显著效果,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部功能。

【关键词】慢性腰肌劳损;针刺;推拿;腰椎功能

腰肌劳损是一种常见的腰部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慢性的腰部疼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造成了重大影响。近年来,针刺疗法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一种重要分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其疗效备受赞誉。针刺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内部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通过比较针刺腹部穴位与推拿的临床疗效、疼痛缓解程度、功能改善情况等指标的差异,探讨针刺腹部穴位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研究为临床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提供更加全面地选择,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100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研究时间为2022年3月至2023年8月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一组为对照组,50例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在35-59岁间,均龄值48.62±3.08岁;另一组为观察组,其中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龄在34-62岁间,均龄值为49.32±2.99岁,两组患者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为推拿治疗,行扶阳腰俞穴、脊中厥阴穴、膀胱俞穴等。按摩穴位时,用拇指或掌根旋转揉搓,每次5-10分钟。行腰关穴、腰眼、腰筋穴等。拇指指腹或掌根按摩,可进行搓、揉、按、推等手法。

观察组为针刺腹部穴位治疗,以蒙医腹部火衰穴3个、肠上穴3个为针刺穴位,火衰穴3个部位位为肚脐上1寸及左右旁各1寸,肠上穴3个部位位为肚脐下1寸及左右旁各1寸。进针时应避开神经、血管,针尖垂直刺下,缓慢捻转1-2分钟,留针30分钟。每天一次,5次为1疗程,两组患者均需治疗4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以视觉测评法(VAS)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采用腰椎活动情况量表(ODI)进行腰椎功能测定;以背力仪器对患者背肌力进行检测;以腰部肌肉测评系统对腰部耐力时间进行测定。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数据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值验证组间,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

观察组患者疼痛感降低,腰椎活动度提高,P<0.05,数值可见表1。

1 两组患者疼痛、腰椎活动度评分(分)

组别

例数

VAS

ODI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50

6.62±1.32

3.15±1.07

48.22±4.69

21.33±5.22

对照组

50

6.58±1.30

4.88±1.11

48.03±5.11

29.51±4.96

t

0.152

7.934

0.193

8.032

P

0.879

0.000

0.846

0.000

2.2 患者背肌力、腰部耐力时间

观察组背肌力、腰部耐力时间均得到提升,P<0.05,详见表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背肌力、腰部耐力时间对比

组别

例数

背肌力(kg)

腰部耐力时间(s)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50

100.36±12.32

130.24±15.62

48.62±10.32

68.03±8.61

对照组

50

101.24±11.64

115.98±14.39

49.07±9.62

50.39±7.87

t

0.367

4.747

0.225

10.693

P

0.714

0.000

0.822

0.000

3 讨论

针刺腹部穴位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腰肌劳损。针刺腹部穴位能够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神经系统的功能,达到治疗腰肌劳损的效果[2]。1蒙医三根学说:蒙医古籍中记载人胚胎演化过程中脐部形成三根脉,一根上行脑,巴达干属于脑,存在于身体上部,一根伸向中路,形成命脉希拉依属于命脉和血,故存在于身体的中部,还有一根向下延伸形成密处,赫依属于密处,存在于身体的下部。三根理论认为:人体的合成现象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活动过程,其中三根的有机配合和协调,使整个生命处于有序的代谢状态。

2七素三秽学说:

七素指饮食精华,血、肉、脂、骨、髓、红或白精以及滋养和补充七素的滋养七精华的总称。三秽指“稠”、‘稀’、‘汗’等三种排泄物。七素三秽构成人体各组织器官分解、吸收、排泄的过程,也就是人体内不断进行的新陈代谢。

七素为人体三根赖以生存之物质基础,由食物精华产生的精华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由血、肉等六要素分解产生的精华,称之为滋养七精华。滋养七精华之作用是不断补充三根的损耗。新陈代谢主要是在消化系统及七素之生长发育系统进行。而在胃、小肠、大肠等消化系统代谢。则靠促进消化的三种力量来完成,‘简称’“消化三能”。

蒙医学认为人体是由三根、七素、三秽的统一整体。人体生理、病理的全部过程中的每一步都跟消化三能有密切关系。依靠消化三能进行精华与糟粕分解成熟,滋养精华排除三秽,补充三根自身损耗,保持三根和七素之间相对平衡关系,从而保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3治疗原则

整体观:在三根七素的作用下,人体脏腑立间,脏腑与体表之间都以“黑白脉”相连接,生命活动彼此协调,维护人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某一部分发生病变,就会影响到其他部位以至全身( 整体 )引起平衡失调,功能障碍,出现一系列症状。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应从整体出发,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针刺腹部穴位,可助消化,加速层层代谢,用以改善骨骼肌、神经的代谢,促进腰部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改善腰肌劳损情况。以本院2022年4月个案为例,该患者入院时经查腰部无红肿,腰椎X光及腰椎间盘CT无异常,综合诊断后,为慢性腰肌劳损,与本院行针刺穴位10天后,疼痛感减轻,另经三次火药灸后,疼痛消失,一个月后随访未复发。该案例表明通过针刺腹部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循环,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腰部疼痛[3]。腰肌劳损常常伴随着腰椎的功能障碍,如僵硬、关节运动受限等。通过针刺腹部穴位,可以促进腰椎的血液循环,改善腰椎的营养供给,增加关节润滑液的分泌,从而改善腰椎的功能。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腰椎功能得到改善,疼痛感降低,与对照组相比,P<0.05。此外,蒙医腹针行之简便,穴位掌握数量较少,在行针时,无痛感,且行针为腹部浅层,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针刺腹部穴位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针刺腹部穴位治疗腰肌劳损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且每个患者的具体症状和疗效可能会有所不同。

参考文献:

[1]尹奇,罗明红. 针灸联合中药封包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效果观察 [J]. 内蒙古中医药, 2023, 42 (05): 97-98.

[2]韩春. 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临床研究 [J]. 新中医, 2022, 54 (09): 180-183.

[3]赵立胜. 温针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临床观察 [J]. 光明中医, 2021, 36 (20): 3496-3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