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宜宾 644300
糖尿病是一组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和胰岛素利用障碍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而影响正常生活的一种疾病。血糖检测是目前管理高血糖的一部分,其结果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紊乱的程度,为患者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及反映患者在服用降糖药期间的治疗效果,并及时作出调整。目前我们有两个常用监测血糖的方法:末梢血糖和静脉血糖,但这两种方法存在着差异,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本文带大家了解一下。
一、采血位置不同
静脉血多采用位于体表的浅静脉,通常采用肘部静脉,手背部静脉。静脉采血在穿刺的时候疼痛感较重,但人为因素减少,检测的质量也容易控制,所以检测的结果更加稳定和准确。静脉采血量比较大,血液标本量充足,可以进行多次复查,还可以用于涂片检查等,血液标本采集后稳定的时间也比末梢血稳定的时间长。但是,采集静脉血耗时时间较长,血液标本采集后很难立即进行检验,血液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发生糖酵解,可能会导致血糖结果假性偏低,所以采集血液后应及时送检。末梢血一般指的是指血或者耳垂血。通常选用无名指,因为无名指更加接近静脉血管。多用一些简单易行、取血量较少而且能够快速测定的化验检查。患者自己在家就能检测血糖,以便于了解自己血糖情况,所以用途比较广泛,但是末梢血糖在采血的过程中经常被许多因素影响,从而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差。其次,在进行采血时,末梢血相对比较好抽,而且疼痛感稍差一些,但是静脉血抽血相对难度大一些,疼痛明显一些。
二、静脉血与末梢血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
静脉血的WBC和Hb含量要比末梢血低。原因是末梢血采集过程中,局部温度和血管腔狭窄等因素会影响血液,导致血液里的红细胞和白细胞聚集,从而使得血红蛋白和白细胞数量增加。此外,静脉血的红细胞(RBC)和血小板(PLT)水平高于末梢血。这是因为在采集末梢血时,过度挤压血管会导致血小板凝集、耗损,从而降低血小板计数。末梢血的血小板计数相较静脉血低。使用真空管采集静脉血可以有效避免这些问题。静脉血受人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较小,能充分反映患者的全身血液循环状况,检测结果的重复性也较好,所以它的稳定性比较高。
三、静脉血和末梢血的适用情况的区别
静脉血:静脉血是医学检验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血样,它主要用于检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甲状腺功能等生物化学和常规项目,以及免疫学检验和多数特殊检验。在采集静脉血的过程中,通常会选择肘部静脉、手背静脉、内踝静脉或股静脉进行采血。采血量一般为3~5mL。对于临床上一些特殊患者,如婴儿、大面积烧伤患者、某些肿瘤化疗等患者,不宜进行静脉采血时,可考虑采取末梢血。
末梢血:末梢血通常采用指尖血,这是一种非常方便且高效的采样方式,采血量较少,通常在0.1~0.5mL,这个量对于各种简单快速的试验来说已经足够。末梢血采样部位为手指尖,该部位血液循环较差,采血过程中受温度和采血过程影响较大。因此,测试结果可能受到一定干扰。此外,采血时施加一定压力,容易使组织液混入,这可能会造成某些检测结果异常。在采血过程中,如果指尖有伤口、甲沟炎、皮肤病等患者,最好避开末梢采血。因为这些炎症或疾病可能会影响采血结果,导致误导医生的判断。
四、对血常规的影响
采用末梢血和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查,都是临床上经常采用的方法之一。血常规检测,它也叫全血细胞计数,它主要是检测患者的红细胞以及血红蛋白浓度。还有白细胞数以及血小板数。通过检测患者红细胞数以及血红蛋白浓度,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贫血以及贫血的严重程度。白细胞检查,又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以及嗜碱性粒细胞,当患者出现急性感染或炎症,急性组织损伤的时候,中性粒细胞会升高。末梢血的血常规由于采集方便快捷等特点而被经常采用,但是,由于采集时可能会由于挤压等原因导致组织液渗入到收集的标本中,可能会导致血常规测定的某些指标有一定的偏差。另外,末梢血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末梢血所测出的结果与静脉血所测出的结果有一定的误差。实践检验证明,静脉血的血常规检查可以排除以上的影响,所以静脉血的血常规结果更能客观地反映检查结果。总之,静脉血和末梢血的血常规检查都能基本反映机体的情况,其中静脉血的血常规结果更客观、更可靠、更能反映身体的情况,静脉血的血常规结果更准确、误差更小。如果对末梢血所做的血常规检查有疑问,可以再次抽静脉血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