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的规划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8
/ 2

探讨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的规划路径

孙甜甜

山东金城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 淄博 255000

摘要:“生态”是人文与自然生态高度耦合的反映,“宜居”是人类基本生存现实诉求与生态化居住的有机统一。在有机结合乡村生态与宜居的过程中,离不开全面规划设计乡村景观,引领人与自然间达成和谐统一的目标,促进良好居住环境的形成。通过合理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可在区域环境中协调渗透生活与生产轨迹,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关键词:城乡规划;美丽乡村;规划路径

引言

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建设十分关键,为满足美丽乡村建设需要,为人们提供农业发展以及生活环境,相关部门应强化城乡规划设计,结合区域状况以及人文条件、地区特色等内容,开展科学规划。然而就目前而言,部分区域在此方面存在不足,严重制约了乡村建设发展。

1美丽乡村规划原则

1.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美丽乡村规划的主要对象是乡村居民,因此需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规划过程中,并将乡村居民的利益放在规划首位。在规划中要以乡村居民自身意愿为基础,充分调动乡村居民的积极主动性,增强乡村居民发展生态经济意识,使村民能够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凝聚乡村居民的生产力,提高整体乡村经济效益。

1.2遵循“生态优先”原则

为了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促进社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生态优先”原则,按照自然发展规律进行社会经济建设。这同样适用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作为主导规划理念,并落实保护生态环境政策,同时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将乡村经济生态、居住环境和文化等方面作为主要规划内容,充分发挥乡村的生态优势,确保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顺利开展。

1.3经济性原则

美丽乡村规划中,需对乡村经济环境予以重视,在了解并分析经济环境的前提下,把握农村群众生活实际水平及消费能力、消费结构。同时,二次合理布局乡村产业。例如,在规划某乡村时,若调查结果显示乡村存在单一的生产结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高、消费能力低下,在规划时便可从当前经济布局的改变着手,加大相关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借助合理布局促使原本单一产业结构现状得到改变,促进生产力的提高。此外,在扶持相关产业后,能拓展就业机会与岗位,提高农民就业率,创设良好的经济发展基本条件。在实现这一切后,农民收益更稳定,能为经济发展的增强反哺,并为规划建设美丽乡村提供助力。

2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存在的问题

2.1当地居民对周围环境的美化意识不足

在实施“美丽乡村”计划过程中,人们缺乏对周边环境的美化认识,导致其周边的生态环境得不到有效的提升。比如,许多家庭都会养殖家禽和家畜,但是在养殖的时候,家禽和家畜的粪便随便堆放,不但造成环境污染,还容易造成一些疾病传播。另外,农村住宅多采用柴火、炭火等生活用品,大多数人家都是把材料堆在院子一角,既破坏了房屋的美感,也不便平时生活。另外,许多市民在景观设计上还存在着较低的美学水平,只停留在“大体干净”的层面上,很难做到对居住的美学和环保两方面进行有效的统筹。此外,在过去的村庄规划中,一些地方政府只注重项目表面,没有与地方特点相结合,造成了村庄的个性缺失。

2.2乡村规划体系不够完善

为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趋势,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各级政府对农村地区的发展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然而,在实践中,却出现了许多的问题,许多工作人员对美丽乡村的规划认识都不够深刻,他们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城镇规划上,而对村庄的规划却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在进行城乡规划的时候,往往会使用传统的规划和建造方法来对村庄进行改造。其根本原因在于并未建立健全的美丽乡村规划体系,同时现行的制度也未实施,致使在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中,各类紧急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极大影响了规划建设工作的水平。

3城乡规划中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路径

3.1规划美丽乡村

首先,必须基于自身资源,并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发展契机,在尽可能改善民生的基础上,实现产村互助发展模式,促使整体的村庄建设能实现多位一体的发展,打造极具乡土特色的乡村型发展区。在对该区进行定位期间,必须明确主体,秉持着充分展现自身风貌气息的原则,在尽可能体验本真的文化基础上,充分地开发极具乡土特色的观光、休闲等这些可充分满足人们精神的功能,为建设发展注入活力。最后,在布局期间,一定要做到规划布局尽可能,保留原有的结构特色以及住宅布局,通过对原有风貌的合理梳理,优化规划布局落实成效,针对道路布局来讲,相关人员必须要进一步梳理道路网络等级,并依据等级需求,构建多元化的道路主干线,并实现与外围道路的连接,进而有效地满足周边交通需求,为发展提供便利。此外,村内给排水、通讯等相关系统也不可忽视,要有意识展开统筹规划安排,凭借合理规划,尽可能实现村屯全覆盖。

3.2社区参与和环境教育

社区参与和环境教育在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治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激发和利用社区居民的潜力是这一策略的核心,也是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社区参与的主要目的是让居民直接参与到环境保护和乡村发展的决策过程中。这可以通过成立环境保护小组、组织清洁活动、参与生态恢复项目等方式实现。当地居民对自己社区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拥有独特的理解和感情,他们的参与不仅能提高项目的实施效果,还能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自豪感。环境教育则是提高社区居民环境意识的关键途径。通过学校教育、社区研讨会、宣传活动等形式,可以向居民传授环境知识,如可持续农业实践、资源节约和垃圾分类等。环境教育不仅针对儿童和青少年,也适用于成年人,以确保所有年龄层都能对环境保护有所了解和参与。

3.3经济和环境的平衡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平衡要求需要深入考虑农村地区的特殊性和实际需求。例如,通过支持和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价值,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能减少农业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土壤退化和水资源污染。这种方法综合考量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目标,旨在通过可持续的农业实践创造出既环保又经济的农村生活方式。此外,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这一转变过程中,比如通过农民培训和知识共享,不仅提升了他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也增强了他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种做法有助于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健增长,从而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3.4优化基础设施,完善乡村规划体系

在实施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如何构建健全的规划系统,是实施美丽乡村规划的关键。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公共服务,所以,在构建美丽农村的规划系统中,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对农村公共服务的完善,可以使农村社区的人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然而,目前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许多农村的基础设施相对缺乏,而且现存的设备类型也不多,与城市的基础设施配置比起来,还比较滞后。此外,为适应新时期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为更好的美丽乡村规划奠定良好的基础设施,必须在各个村庄建立一个专用的办公场地,用于会议、各种计划、以及宣传党和国家的规划和建设方针,在这些地方建立森林公园、田园休闲活动等。与此同时,还应对这些场所进行适当的规划。

结束语

综上所述,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是我国城乡规划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部门需要予以大力倡导和支持。工作人员在规划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还需要满足乡村居民的精神需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并将各项乡村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对乡村整体布局进行合理规划,从而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

参考文献

[1]秦越.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研究[J].建筑·建材·装饰,2022,6:88-90.

[2]黄菊超.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路径探析[J].新型城镇化,2022,11:120-122.

[3]张森.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探讨[J].建材与装饰,2021,17(23):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