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美术学院 050700
摘要:本文通过对公共艺术作品的案例进行分析,分别从场域文化与身份认同、城市空间与景观塑造、公共话语与社会互动等三个角度论述作品中的场域性表达。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公共艺术作品在从中起到调和城市空间,美化景观环境,加强城市居民之间的交流互动的作用。
关键词:公共艺术;空间;场域表达
引言:公共艺术作品的场域性表达是体现其功能性的重要部分。其中所指的场域不仅可以指物理空间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是物与人,或是人与人之间的场域关系,也就是说,公共艺术作品不仅是可以从作品本身去表达审美及精神,还可以链接与人之间的关联,使人参与其中,成为作品的一部分。公共艺术中的场域性表达更像是在为人与人,或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密切交流创造条件,可以是引发公众共鸣的表达,可以是对集体文化的凝练,也可以是为地区的人们提供交流的场所。
公共艺术作品中的场域性表达与作品与其所在具体场所有着的紧密关系。不仅可以反映出当地的地域文化和社会背景,还可以通过改变城市空间和丰富人们参与的方式,增强公共环境的美感和活力。公共艺术作也成为公共话语的重要载体,引发观众之间的讨论和互动,促进了社会的互动和共享体验。因此,公共艺术作品中的场域性表达不仅仅是作品与场所的关系,更是作品与社会、文化、历史的交织与展现,体现了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联。
一、场域文化与身份认同
公共艺术作品往往与特定的地域文化和社会背景密切相关。通过分析作品与其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民俗风情等的关系,可以探讨作品如何反映、弘扬或者批判当地的地域文化,以及作品如何塑造观者的地域身份认同感。雕塑也可以作为公共艺术的一种呈现方式,如位于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公园的打结的枪(《非暴力》)的这座名为“打结的手枪”的青铜雕塑,就是从场域文化与身份认同的角度出发,体现了深刻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这座雕塑是由卢森堡于1988年赠送给联合国的,位于联合国总部花园内。此件作品主要想传递的是向联合国表达了反对战争,对和平的期许和承诺。作品主体以青铜材料制成,饰以黑色的外观,突显了严肃、庄重的氛围。雕塑的形式是一把手枪将枪管打成“8”字形,将其卷成一个死结,喻示着这是一把打不出子弹的枪,强烈地突显出对暴力和战争的反对。这件作品体现了对和平与安全的渴望,对战争的厌恶,表达了世界人们对战争与和平的文化认同。从场域文化与身份认同的角度出发,烘托的是人们反对战争,崇尚和平的坚定信念,向世界传递和平、合作与人道主义的价值观。
通过作品的场域性表达,公共艺术作品可以艺术化的呈现出一座城市的文化浓缩形象,连接作品与城市间的文化场域,从而成为城市的地标,吸引着更多的游客,推动城市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作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通过营造出人们共识的城市文化场域,为人们带来更多的集体认同感。
二、城市空间与景观塑造
公共艺术作品对城市空间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与周围的城市环境的关系及作用,通过改变、丰富或者重新定义城市空间的感知和体验。
在巴黎大皇宫美术馆,法国概念艺术家Daniel Buren创作了一件作品名为“Excentrique(s), travail in situ (偏心环, 现地工作)”,将巴黎大皇宫美术馆的中殿变成了一片绚丽多彩的光影海洋。这件作品由无数大小不一的金属圆圈构成,这些圆圈安装在巴黎大皇宫美术馆的黑白细柱上,在透明的塑料画布上延展出蓝色、黄色、橙色和绿色。整个巨大空间达到了13,500平方米,高达45米,像极了五彩斑斓的色彩天幕。作品不会受到天气的影响,不管天气的变化多端,或是阳光明媚还是潮湿多雨,这些色彩都会随着光的折射变得生动而明亮,让经过的人们沉浸于柔和且绚丽多彩的环境之中。在整个空间的中心,安装了一片片圆形的镜子,通过光的反射,可以看到周围的环境,以及透过屋顶玻璃所照射进来的天空,沉浸此间的观众可以在这些镜子上漫步,享受光线、倒影与光的反射随着天气变化而变化所带来的乐趣。作品的设计十分巧妙地结合了新与旧、色彩与透明、华丽与简洁的审美特征,让人们在这丰富多姿的世界里短暂地沉迷,忘却生活的忧愁,从斑斓的色彩中获得身心的放松。到了夜幕降临之时,强烈的探照灯和循环播放的音轨,绚丽的灯光与轻快的音乐,让人们仿佛置身于一片充满活力的光之海中,尽情地去享受视觉及听觉所带来的绝美盛宴。
这件作品不仅为城市带来了新鲜的活力与生机,从公共空间的角度,更是拉近了艺术作品与人之间的距离感,使作品更贴近生活,亲近人心。
公共艺术作品在城市的空间和景观塑造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例如通过艺术的美学表达和创意设计,可以起到美化城市环境,增添城市活力与生机的作用,通过艺术作品的场域营造,轻松自然的与人产生关联,让人们从中感受到愉悦和舒适。公共艺术作品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为城市增添文化氛围,促进文化交流和社会互动,也为城市的发展和进步贡献了力量。
三、公共话语与社会互动
公共艺术作品是成为公共话语的重要载体,链接着人们的心理空间,为人们提供交流的媒介。在西班牙的巴伦西亚城庆祝法利亚斯节期间,当地艺术工作室nituniyo为这一活动创作了一件与人密切相连的公共艺术作品——“somnis de pes”(梦幻的大象)。作品是完全开放给游客的,可以直接参与互动。游客们被鼓励触摸雕塑,并在彩色纸片上书写心愿,将其塞入雕塑身上的孔洞中。随着彩色纸片的填充,大象逐渐“穿”上了色彩斑斓的“花衣裳”,生成生动且多彩的可爱形象。这种互动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也增强了社区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凝聚力。虽然这件作品最终会依照传统被焚烧殆尽,但是焚烧仪式也成为了节日庆祝的一部分,象征着集体的心愿和希望。通过这种形式的公共艺术,人们共同参与、共同创造,共同享受着节日的欢乐,展现了社会互动与共享的精神。
一件好的公共艺术作品可以引发公众对话和讨论,塑造公共意识和社会认知,是为其营造一个具有共识的与公众心灵相通的场域氛围,通过观众的互动和反馈从而实现社会互动和共享体验。这件作品通过彩色纸片的媒介,传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实现群体之间的交流互动,同时也增强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的紧密联系。
公共艺术与公共话语和社会互动息息相关。作为展示在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形式,公共艺术作品常常成为人们交流和讨论的话题,从而引发对社会、文化、政治等议题的思考和讨论,随之形成一种公共话语,并通过展示和讨论在社会中传播和延展。正因为公共艺术作品在公共空间中展示,从而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共同的观赏场所和体验机会,促进了社会的互动和联系。在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也会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分享彼此的感受和看法,增强社会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此外,公共艺术作品常常反映了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通过呈现丰富多彩的社会景观和人文风情,促进社会的理解和包容。因此,公共艺术在塑造公共话语和促进社会互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社会各个层面产生着积极的互动和影响。
结束语:
或许是城市的钢筋水泥冷漠无情,催生出了公共艺术的种子,为城市生活中的人们带来一份温情,在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还兼具着凝聚信念感及提升价值感的功能。在场域文化与身份认同、城市空间与景观塑造、公共话语与社会互动等方面,艺术家们通过公共艺术作品的场域性表达,皆有所涉及,使人们更加具有集体信念感,增强凝聚力,同时,将化为孤岛的现代居民联系起来,提升人们的心理健康程度。
参考文献:
[1]王海涛,刘珊珊.从公共艺术的角度谈公共空间的意义【J】.艺术.生活,2009,No.152(06):39-40.
[1]黄妍.场域特性视角下的公共艺术【D】.中国美术学院,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