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工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9
/ 2

如何加强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工作

米丽古丽·阿卜杜热合曼

温宿县克孜勒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  843104

摘要:畜牧养殖水平与人们身体健康、畜牧业经济水平息息相关,但畜牧养殖中的动物疾病严重影响养殖产品的质量,不仅会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还不利于畜牧养殖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必须做好养殖动物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有效控制动物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

一、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

动物由于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或病菌的侵袭而造成的机体受损统称为动物疾病。 通过动物疾病的定义我们不难发现影响动物产生疾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外部生长环境;其二是人为因素。 动物感染疾病不仅会对动物自身产生影响, 更有甚者会危及整个畜牧养殖业。

(一)外部生长环境的原因

外部生长环境是导致动物产生疾病的主要原因。 在饲养动物的过程中,管理员往往会给动物安排一个固定的生长环境,因此,动物生长的过程中容易对原有的生长环境产生依赖。 一旦该动物的生长环境遭到破坏, 动物自身的机体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如果作为畜牧养殖的动物长期处于外部生长环境被破坏的条件下, 动物的机体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体内的新陈代谢不能满足机体的供需, 造成身体内部的自我调节无法正常进行,从而引发疾病。 动物生长的外部环境突然改变或本身就很恶劣的外部环境很容易造成动物疾病。 病原体感染:病原体是导致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空气、水、食物、接触传播等方式进入动物体内, 引起不同的疾病。 生态环境:动物栖息的环境也是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饲养环境的干湿度、温度、空气质量等都会影响到动物的健康, 不良的生态环境容易导致动物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 遗传因素:有些疾病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 例如某些畜牧养殖动物的品种中本身就存在着某些遗传性疾病, 这些疾病可能由于基因突变、 交配不当等原因而加重或恶化。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也是引起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高温干旱、寒冷刺骨、暴雨洪水等极端气候条件都会影响动物的身体健康,引发各种疾病。

(二)人为因素的影响

饲养动物时, 养殖户由于缺乏养殖观念,无法做到定期对动物进行清洗,对养殖场的消毒不到位等问题均会不同程度地引起动物疾病。 饲料不当:饲料的不当搭配和管理也是引起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饲料营养成分不均衡、饲喂时间不合理、饲喂量过多或不足等都可能导致动物患上疾病。 拥挤和不良环境:在拥挤、不洁净、不透气的环境下饲养动物容易导致动物生病。 此外,不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也会影响动物的健康。 不合理的饮食和水源:过度喂养和营养不良都会导致动物身体出现问题。 同样,未处理的污染水源也可能成为传播疾病的源头。 不恰当的药品使用:过度使用抗生素和其他药品会导致药物残留和药物抗性的产生, 也会增加动物感染疾病的风险。运输和销售:运输过程中,动物需要长时间在路上,会导致动物免疫力下降从而引起疾病。 销售环节中,动物与人员接触会增加病原体传播的机会。 不良管理和培训:缺乏必要的养殖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养殖人员,无法识别和及时处理动物的疾病问题,也会导致动物疾病发生和传播。

二、基于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预防方法

(一)强化制度管理

1.卫生消毒制度

对于畜牧养殖而言,尤其是圈舍养殖,卫生消毒对疾病预防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实际养殖过程中,首先,将粪便清理纳入每日工作体系中,避免出现粪便等污物堆积现象,减少细菌滋生渠道。其次,面向当地开展流行疾病的调研与分析工作,以此为基础运用有效消毒试剂定期彻底为养殖圈舍消毒,进一步防控细菌滋生。最后,无论是畜牧养殖区域的出口还是进口,均应落实配套的消毒室、消毒池等消毒设施,相关车辆、人员均要在消毒后进出,避免病原体携带进入。

2.动物引进制度

在规模化的畜牧养殖背景下,养殖户可以通过优秀动物品种的引入预防相关疾病。需要注意的是,引入期间,养殖户应对当地疾病发生规律进行全面调查,核查免疫接种证明,并在引入后隔离饲养一段时间,确认机体健康后方可将其混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自繁自养,进一步增强动物疾病的预防效果。

3.饲养管理制度

严格把控动物饮水质量、饲料质量,饮水应及时更换,饮水槽应及时清理、消毒,避免水源污染等情况的发生。同时,不可投喂发霉变质饲料,根据季节变换及时添加维生素等,灵活搭配饲料,保证营养均衡,满足动物生长发育需求,增强其抗病性与抵抗力,以此实现对疾病的有效预防。

(二)规范养殖环境

第一,合理选择畜牧养殖场所。场所选择的合理性是动物疾病有效预防的基础,相较于舍内环境,此项工作决定了动物的生存环境。一般情况下,应选择地势较高、干燥及通风的地方建设畜牧养殖场地,确保其远离居民区,保证生活环境的健康舒适。第二,借助现代化手段增强畜牧养殖环境的规范性。经过分析上述动物疾病诱发原因可知,外在(环境)因素是诱发动物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应对舍内空气、温湿度等加以把控,依托环境优化降低动物疾病发生率。比如,养殖户可根据自身养殖规模落实配套的通风设施,一方面避免相关人员忘记手动开窗通风,另一方面确保舍内的有害气体(比如粪便等带来的气体)能够在第一时间排出去,以此优化圈舍通风情况。在此期间,养殖户应严格把控圈舍的养殖密度,避免这一参数对通风效果造成影响。再比如引入智能化温度、湿度检测设备,依托其智能化信息采集与处理功能,实现对圈舍内空气温湿度环境的有效控制。在运用时,养殖户应合理部署设备位置,并对其信息采集范围进行合理设置,尽可能实现圈舍内部空间的全覆盖,然后输入预警数值,若是设备检测到当前空气温度或湿度超出标准范围,则自动报警,在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发送给养殖户,提醒相关人员对室内空气环境进行及时调整,依托环境控制预防动物疾病。

(三)定期举行病检

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应定期举行动物病检,由于很多传染性疾病具有较强潜伏期,一旦暴发将是大规模传染,所以,养殖户应采取科学的病检方法预防动物疾病,尽可能降低其发生率,缩小影响范围。具体而言,养殖户应根据自身养殖规模建立合适的病检制度,在后续养殖工作中严格落实,依托病检工作的定期开展及时发现疾病并落实治理措施,避免其严重化。与此同时,定期接种疫苗,严禁为了节约养殖成本落实不规范的动物疫苗注射工作,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力与抵抗力,降低畜牧养殖过程中疾病的发生率。除此之外,在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环境下,在完成病检、疫苗接种等工作后,养殖户应建立动物疾病与接种档案,详细记录病检时间、疫苗接种时间与类型,以备查验,为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预防工作及相关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最大限度避免动物疾病的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动物疾病的暴发将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经济损失,严重时将影响地区养殖业的发展状态。因此,在畜牧养殖期间,养殖户应做好相关预防与控制工作,从影响因素出发,规范养殖环境、做好病检和疫苗接种、完善动物管理制度并及时隔离行为异常动物等,以此提高养殖质量与效益。

参考文献:

[1]孙运高.基层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防控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20,16  (07):29. 

[2]燕勇.基层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防控策略微探[J].中国畜禽种业, 2020, 16(07):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