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及桩基础施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2
/ 2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及桩基础施工

都长生

身份证号:132322198010012112

摘要:在优化项目结构和确保工程安全稳定的方面,地基和桩基施工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整个工程项目中的关键环节。因此,施工部门必须对基础建设工艺有深入的了解,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适的基础施工工艺,从而确保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通过科学合理的基础施工,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整个项目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桩基础;施工

一、地基基础施工工艺

1. 沙石换填垫层技术

在建设地基基础时,我们采用了沙石换填垫层技术。这一技术对原材料的要求极为严格,主要选用规格较高的卵石和碎石等材料。为了确保垫层的稳定性,砂石原料中的泥含量必须严格控制在5%以内。而对于排水固结垫层的情况,其泥含量则应限制在3%以内。此外,施工部门需要精心制定合理的施工工艺选择方案,以确保选择的施工工艺既合理又有效。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合理控制铺设厚度和含水量的范围,确保所有参数都保持在最佳状态。通过这些细致的工作,我们可以确保地基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后续的建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重锤夯实技术

首先,在施工前进行10平方米的实验性夯实,分为两层。通过实验确定最佳夯击参数,为后续施工提供参考。其次,夯实面积超出基础边缘0.5米,确保场地边角得到充分夯实。另外,设计有效的排水系统,防止积水影响地基稳定性。最后,确保夯实工作的连续性,每次操作后填平夯坑并测量沉降数据。合理规划作业间隔,确保地基土壤达到要求。遵循这些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重锤夯实技术在地基建设中得到有效应用,为后续建筑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 振冲挤密施工技术

在进行项目地基施工时,工作人员必须使用振冲挤密技术,优化施工工艺的使用方案。操作者第一步必须准备好机械以及施工工具,进行实验性的振冲操作,依据实验结果确定振冲挤密的相关参数;第二步,必须完成定位、成孔、清孔,在上述步骤完成后,实施振密处理,保证振冲挤密的强度和稳定性达到相关规定。

4. 排水固结技术

因建筑工程地基含水率高,土壤易液化,承重和稳定性受影响,该建筑单位采用排水固结工艺,通过不同排水技术排出土壤水分,促进土壤自固结,提高承重能力,减少沉降。本次施工采用袋装砂井和塑料排芯板排水技术,通过水冲和沉管成孔,灌浆后预压。为加速水分排出,采用真空加压方式,促进地基快速固结,增强强度和稳定性,防止不均沉降。

二、桩基基础施工工艺

1. 清理场地

在实施桩基础操作前,必须完成场地的清理操作,在进行此施工环节时,要利用推土机完成场地的铺平,这样可以减少场地清理的时间。因为建筑工程所处位置的地下没有管线,所以仅需进行地面的清理。

2. 测量放线

测量放线环节在桩基础项目中十分关键,所以必须让专业的工作人员完成测量。主要的测量工作有两部分,其一是高程控制测量,其二是桩的平面控制测量。在完成高程控制测量之前,必须核对水准点的标高,确保不出偏差后,在沿线上实施临时水准点测量,相邻两个水准点之间的间隔必须限制在50m左右,通过核验后才能采用;完成上述操作后,依据临时水准点定位桩进行平面,为了确保木桩在项目建设中不发生移动的现象,必须在规定的时间点复测轴线控制桩,其时间间隔可设置为每月1次,如此便可以保证桩位的准确性。

3. 护筒埋设

在进行旋挖钻孔灌注桩时,必须埋设护筒。护筒由5mm厚的钢板制成,内径略大于孔径。长度需与地下水位匹配,确保钻具不受损且防止地表水进入孔内。埋设时需确定桩位中心点,确保护筒和桩位重心对准。护筒放入孔内后,用黏土填埋周围,注意填塞时护筒不可偏斜。埋设后需校准中心,误差需小于5mm,无误后方可钻孔。此外,护筒内径需比钻头大200mm,壁厚在8mm~12mm。粘土层中,护筒埋深需大于等于4m;沙土层中,需大于等于8m。护筒与桩位中心误差应小于50mm,倾斜度误差小于1%。使用沙土填埋护筒与坑壁间。埋设时需采用旋挖钻机静压方式。钻机到达指定位置后,确保钻杆、钻头与桩位三线合一,利用旋挖钻机垂直插入土中。完成埋设后,将桩位中心引回,确保护筒与桩位中心对齐,标记护筒上面对护桩方向线的位置。若埋深小于2m,高出地面的范围为30cm~50cm。

4. 孔位钻进

建筑工程中选用的旋挖钻机自带行走系统,将其运输到施工场地后,可让其自动就位,到达指定位置后,必须调试钻头,让钻头和桩位中心在一条直线上,偏差限制在2.0mm以内。实施钻孔作业前,必须确保钻机是平稳的,确保其垂直和稳定,实施钻孔作业时,必须把进尺数据调到零。钻头的选取必须符合施工场地的地质特点。施工时,钻机发生幅度较大的摇晃时,应立马暂停施工,问题解决后,便可重新钻进。并且,在钻机施工时,要持续地往孔内加泥浆,保证孔内的水头高度维持在地下水位以上约1.5m的位置。

5. 清孔

清孔对成桩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在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非常重视。必须在钻机进行到指定位置时,完成第一次清孔,方可保证孔内被彻底清理。在导管装配完毕后,如果孔内存留超过规定厚度,必须利用导管实施超过30分钟的反复清孔操作,完成上述步骤后,如果沉渣厚度小于10cm,则清孔合格。完成清孔后,必须在合适的时间完成混凝体的灌注工作,清孔和混凝土的灌注二者的相隔必须小于30分钟。

6. 灌注混凝土

(1)安装导管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相关施工选取的是导管水下灌注的施工技术,混凝土灌注施工前,要提前安装好钢筋笼,在完成质量检验并达到要求后,方可把导管放入孔内,必须确保导管在桩孔的中心,防止实施灌注时产生偏差,导致钢筋笼发生碰撞。导管和孔底的间隔必须限制在30~50cm左右,完成导管的下放后,必须完成孔底沉渣的测量,看其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确保该工序合格后,才能进行混凝土的灌注。

(2)灌注施工

在灌注施工前,必须提前准备好充足的初灌量,以防灌注施工过程中断,对成桩质量产生不好的影响。首次灌注完成后必须持续灌注,尽量不让灌注作业中断,同时,在进行混凝土灌注时,随时检测其高度的变化,按照测算结果完成导管的上升以及拆卸,如此便可控制导管一直在合理的位置,对灌注桩的质量大有裨益。灌注施工时,必须保证混凝土面每小时提升高度大于2.0m,并且在灌注时间方面有严格的限制,其标准就是能够确保混凝土有很好的流动性。若是无法保证流动性,可以使用缓凝剂,要强调的是,缓凝剂的使用量必须合理,不能对混凝土的性能造成不良的影响。

(3)注意事项

(1) 在开始混凝土灌注作业之前,必须确保所有设备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进行必要的检查。(2) 当混凝土运送到指定位置时,应对其和易性和坍落度进行严格检测,以确保其符合施工要求。(3) 在进行首次灌注时,必须确保混凝土的灌入量能够将导管底部一次性埋入0.8~1.2m的深度,并且导管内的混凝土保有量应达到规定要求,以防止钻孔中的泥浆进入导管。(4) 完成灌注后,应保持连续作业,尽量减少导管拆卸的时间。当导管内的混凝土不满时,应降低施工速度,以防止高压空气囊的形成导致导管堵塞。同时,应随时监测孔内混凝土面的高度,以便及时调整导管的埋深。

参考文献

[1]孔杰.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及桩基础施工技术研究[J].你好成都(中英文), 2023(28):0145-0147.

[2]马汝平.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及桩基础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建材·装饰, 2023.

[3]王海英.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及桩基础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 2023, 21(3):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