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 加格达奇165000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治疗方案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将我院自2021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各32例。参照组行一般治疗方案,实验组加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效果,而且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通常由冠状动脉突然阻塞引起。冠状动脉是心脏供血的主要动脉之一,当冠状动脉中的血栓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液流动受阻时,心肌就会因缺血而受损,甚至发生坏死。急性心肌梗死通常表现为胸痛、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心脏骤停甚至危及生命。急性心肌梗死在社会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尤其是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中更为常见。随着社会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脏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急性心肌梗死也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可能造成心肌坏死、心功能受损,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此外,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可能引起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导致心室颤动而致命。临床常规治疗方案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胺碘酮为临床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药物。有鉴于此,本文特研究不同治疗方案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将我院自2021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各32例。实验组男女之比为17:15。年龄48~79岁,均值为(63.62±9.84)岁。参照组男女之比为18:14。年龄47~80岁,均值为(63.72±9.86)岁。两组基础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参照组行一般治疗方案:给予患者电复律、溶栓治疗、低分子肝素及阿司匹林等。并给予患者拉多卡因治疗,如患者无明显副作用可以反复用药。当哈哈群众存在心律失常时需要变为静脉滴注,滴注速度为每分钟1~3mg。
实验组加用胺碘酮治疗:用20ml生理盐水对150mg胺碘酮进行稀释,静脉注入10min。如患者存在室性早搏等情况,再次静脉滴注胺碘酮150mg。滴速控制在酶分子0.5~1mg。后续根据患者的心率情况调整药物剂量,24h内最大剂量为1.5g。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本次研究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症状及室性心律失常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及无效(不符合上述条件)。治疗有效率=(有效+无效)/例数×100%。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便秘、低血压、心率减慢。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治疗效果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1所示。
表1 组间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有效率 |
实验组 | 32 | 19(59.38) | 12(37.50) | 1(3.13) | 31(96.88) |
参照组 | 32 | 7(21.88) | 18(56.25) | 7(21.88) | 25(78.13) |
2 | - | - | - | - | 5.143 |
P | - | - | - | - | 0.023 |
2.2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P>0.05),见表2。
表2 组间不良反应比较[n(%)]
组别 | 例数 | 便秘 | 低血压 | 心率减慢 | 不良反应率 |
实验组 | 32 | 1(3.13) | 1(3.13) | 0(0.00) | 2(6.25) |
参照组 | 32 | 1(3.13) | 0(0.00) | 2(6.25) | 3(9.38) |
2 | - | - | - | - | |
P | - | - | - | - |
3讨论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实验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P>0.05)。分析原因为:胺碘酮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具有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和有效不应期的作用,能够阻断心脏细胞膜上多种离子通道,从而抑制异常的心电活动,并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2]。胺碘酮可以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减少交感神经传导对心脏的刺激,从而降低心肌氧耗量和心肌的缺血程度。胺碘酮可以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降低血中甲状腺激素水平[3]。高甲状腺激素状态与心律失常密切相关,拮抗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有助于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胺碘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减轻氧自由基对心肌的损伤,保护心肌细胞免受氧自由基的攻击。而从不良反应上分析,胺碘酮的安全性较好,联合一般治疗方案后不会出现药物相互作用,导致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4]。本次研究中,对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应用停药处理及静脉滴注多巴胺后,不良反应消失。进一步说明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胺碘酮治疗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效果,而且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谭智勇. 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2023,21(3):15-19.
[2] 白雁,安国富,赵丹丹. PCI术联合冠脉内及静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J]. 临床医学,2021,41(4):32-34.
[3] 王楚林,吴强,徐名伟,等. PCI术联合冠脉内替罗非班治疗对AMI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的影响[J]. 广东医学,2020,41(16):1702-1705.
[4] 元洋洋,李波. Selvester QRS评分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及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J]. 实用心电学杂志,2021,30(3):209-214,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