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师竞赛管窥语文教师知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3
/ 3

从教师竞赛管窥语文教师知识

朱冬夏  

南宁师范大学  广西南宁市  530023

摘要:语文教师在教师竞赛中展现出的知识结构具有综合性、层次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特别是语文教师对语文文本的解读能力、教育学心理学应用能力、语文教师个人实践能力及文化素养等都与教师竞赛成绩和教学质量密切相关。本文结合2023年湖南省第三届语文青年教师在教学技能竞赛中的呈现,来谈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的问题。对此,本文还提出了优化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教师竞赛;语文教师;知识结构;优化策略

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可以激励教师们更新教学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升教学水平,练就一身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也为我们研究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回顾2023年湖南省第三届中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简称青教赛),各位参赛选手在赛场上激烈角逐,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本文试图通过教师技能竞赛,深入剖析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以期为广西地区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的理论基础

(一)知识结构的内涵

教育大词典对知识下的定义为:知识是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表现为对事物的知觉表象、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教师知识是教师从事文化教育的提前条件,教师知识的结构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知识、文化知识这四种类型。【1】还有的学者把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一般来说,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不仅包括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如语言学、文字学、文学史、文学批评等,还涵盖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等相关领域的知识。这些知识要素相互交织、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语文教师的知识体系。

(二)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的构成要素

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系统,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解读:

  1. 本体性知识

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具有的基本学科知识,这是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语文教师需要掌握丰富的语文学科知识,包括语言文字基本规律的把握、文学作品的分析与鉴赏、语法修辞及逻辑的推衍等方面的知识,以便能够教授学生相应的知识内容。

  1. 条件性知识

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及心理学专业的知识,包括教育学理论、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等。这部分知识与具体教学活动相关,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基础,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学习动机、情感特点等,同时理解教育事业的本质、原理和规律,有助于更好地教育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1. 实践知识

   实践知识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和形成的知识,包括教学经验、教学技巧、课堂管理等。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逐渐积累和完善教学技巧和课堂管理能力,这是由知到行,由行到思,由思到行的过程,这对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4.文化知识

文化知识是指教师对社会文化、学校文化、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等方面的了解和认知。语文教师需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素养,包括中外文学、政治、历史、哲学、艺术、天文、地理、信息、科技等方面的知识,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语文教师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

以上四个方面的知识结构要素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这在学术界有一定的呼声,但自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推行以后,重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理念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语文教师的素养要求,细化到语文教师技能及教师素养的内容,语文教师知识结构则具体包括了语文教师对语文文本的解读能力、教育学心理学应用能力、个人实践能力及语文教师的文化素养等,这些知识素养及能力都体现了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的综合性、层次性及实践性的特点。

二、教师竞赛对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的反映及促进

教师竞赛能够直观地反映出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及其教师素养。参赛教师具备扎实的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能够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同时强调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教学实践知识。此外,比赛还关注教师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学技能。本文所选的教育教学案例是青教赛决赛选手竞赛案例,竞赛内容为教学设计(分值20分)和教学展示(分课堂教学和教学阐释两部分,分值80分),全方位考察优秀青年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教学能力。

(一)本体性知识——文本解读厚而精

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决定了教学设计的方向和终点,是一个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核心。邓老师都能深入研读文本方面,并取其精华聚焦教学,把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美带给学生,让学生去感受文字之美、文化之精、文本之妙。

青教赛一等奖第1名是来自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邓卓扬老师,他的参赛篇目是《湖心亭看雪》。《湖心亭看雪》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文言小短文,短文讲述了作者张岱回忆了崇祯五年的一个冬夜,独自前往西湖赏雪的故事。文章以简洁而富有力度的语言,描绘了雪后的西湖景色,以及作者在湖心亭偶遇两位饮酒赏雪人的情景。文章通过白描的写法写景,而后表达了自己对故国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邓老师从换题解文,探寻痴心为题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三大教学内容:内容一:修改饰语,披文入情话“痴行”;内容二:改动谓语,咬文嚼字鉴“痴境”;内容三:改变事件,知人论事悟“痴心”。整个设计的主旨以一个“痴”字一字立魂传第开来,通过让学生感知文章,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探析文章的情感,感受张岱天人合一的冰雪之气和家国之思,可谓把文本挖得深而妙。

(二)条件性知识——教学情境新而妙

教师运用条件性知识与具体的教学活动联系在一起,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又如,《湖心亭看雪》是作者在文本解读过程中,邓老师通过改动题目的形式非常巧妙地串起他的教学设计,其中,在鉴赏“痴境”的环节中,邓老师通过情境提问:结合文章,说说痴迷山水的张岱看到了哪些雪天景物又是如何描写的呢?同时出示提示语:可以从描写手法、字词品味等角度赏析。随着品读文本的深入,邓老师还设计了3个思考题的情境,层层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痴心”:

思考1:金陵人看到作者的反应是什么?
思考2:强饮三大白而别又说明了什么?

思考3:问其姓氏,却回答“是金陵人,客此”?到底是人家答非所问,还是作者听者有心,特意强调?

这主问题设计层层递进,剑指核心“痴”,非常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究文本的核心,这种主问题设计的功底也能看出邓老师扎实的情境创设的能力。

(三)实践知识——教学方法巧而活

   语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逐渐积累的过程,语文教学技能竞赛中,哪个教学活动用哪种教学方法,就取决于语文教师对实践知识的把握,同样的,完善的教学技巧和课堂管理能力也是教师的实践知识的内容。邓老师在设计教学时用上了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如在对《湖心亭看雪》的文本中“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作为深入浅出的解读时,邓老师设计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有三位同学提出了三个不同的解读角度:一为白描手法的角度,二为触觉、视觉、自上而下的远观等多感观角度,三为字词品味“一”的角度。这样的探究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挖掘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 。

(四)文化知识——文化自信大而美

青教赛一等奖第2名是来自长沙雅礼外国语学校的沈敏老师,她的参赛篇目是《饮酒·其五》。《饮酒·其五》是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诗词五首》的一部分,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陶渊明创作的《饮酒》诗系列中的第五首,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哲理、朴素的语言和高远的意境,展现了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生活情趣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是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句,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闲适生活。诗中有心远、真意、妄言等玄言用语,更有一种耐人寻味的理趣,这首诗既表现为山水田园的具体自然,也是诗人主观精神的抽象自然。沈老师结合课程目标与单元能力目标要求设计教学,从解心远之味、入悠然之境、明真意之妙这三个方面带领学生去解读名篇,从不同角度去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她把感受诗中的田园风味,领略诗人的隐逸情怀,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陶冶高雅的审美情趣作为教学重难点,把陶渊明推崇简朴的生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自然哲学提升到教学高度,可谓是把中华民族的田园与自然的大美哲学。

三、优化教师知识结构的策略

基于对教师比赛和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的深入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来优化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
(一) 加强语文教师本体性知识的提升
    在教学竞赛中,部分教师对文本解读停留于文本表层,如需要加强文本解读能力,提升语文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应加强教师教育培训工作。通过组织定期的培训课程、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充分运用好当前的教研共同体,鼓励共同成长,还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种教育实践和研究项目,以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和提升实践能力。

深入领会课程标准及教育学、心理学等条件性知识

   语文教师通过深入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全面理解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把握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确保教学活动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相一致。语文教师应主动将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运用于实践教学中,探讨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需求和认知规律,将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三)推广优秀教学实践案例,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实践知识
    优秀的教学实践案例是语文教师学习和借鉴的重要资源。可以积极推广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方面表现出色的教学实践案例。通过组织观摩课、教学比赛和成果展示等活动,让语文教师了解并学习优秀案例的精髓和特色,激发他们对语文课程教学的创新意识和教学热情。
(四)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以强化文化知识
    为了丰富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应构建多元化的知识获取途径。除了传统的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信息。同时,多鼓励语文教师参与跨学科学习,通过与其他学科进行课程整合和研讨,增强他们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教学能力。此外,学校及教育体系还应为语文教师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和资源保障,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激发语文教师持续学习、不断进步!
 

这些案例具有地域性特点,较能代表我国中部地域的教育水平,研究这些选手及其教学团队的代表作品,深入研究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特点,对研究教师知识结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人认为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除了以上阐述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知识、文化知识,还应该包括多学科知识整合能力、隐性的教育情感能力及综合的开发能力等。同时,我们也发现,在竞赛的场面上,无论是有生教学还是无生教学,语文教师的心理素质、性格气质气场及个人呈现能力也占据了很大比重。

参考文献:

【1】辛涛,申继亮,林崇德. 从教师的知识结构看师范教育的改革 [J]. 高等师范教育. 1999年第6期

作者: 朱冬夏,女,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

基金项目和编号:2021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资助(项目名称:《广西民族地区语文教师知识管理的瓶颈及对策研究》立项编号:2021KY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