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护理应用风险管理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结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3
/ 2

门诊护理应用风险管理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结果研究

戢学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门诊部  100000

摘要:目的:在门诊护理中,引入风险管理方案,就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期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入组门诊患者100例列为观察对象,入组后,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组(两组,每组50例),一组观察组予以风险护理管理,一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对比不同护理管理方案的临床作用。结果:护理管理阶段中,观察组共出现2例不良事件,总发生率(4.00%),对照组中共出现9例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8.00%),(x2=5.0051,P=0.0252)。结论:设计风险管理方案,并融入门诊护理中,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门诊护理质量,作用显著,值得应用。

关键词:门诊护理;风险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门诊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部门,职能包括医疗、检测等,具有人员流动性大、病种复杂、护理任务繁重的特点[1]。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对于临床服务质量要求也逐渐提高。门诊作为临床重要部门之一,提升门诊护理质量,降低门诊风险,预防意外性事件的发生,是提高临床整体服务质量的关键[2]。研究由此展开,设计对照试验,引入风险护理管理方案,就其在门诊患者(研究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共100例)中实践价值展开探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以门诊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于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筛取100例入组,进入研究后,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单组患者数量50例)。观察组中,患者性别(男性/女性,例):28/22:年龄18-80岁,平均(38.06±6.58)岁。对照组中,患者性别(男性/女性,例):27/23:年龄18-78岁,平均(38.19±6.12)岁。将以上各项资料统一分析,在利用信息技术(SPSS22.0系统)解析结果,得到“可比较”许可,数据表现为“P>0.05”。

纳入标准:(1)各项临床记录资料完整、无缺失;(2)具备沟通交流能力;(3)经入组动员,知晓研究全过程,自愿参与,依从性良好;(4)知情同意,取得书面文件。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性疾病、意识或认知障碍;(2)伴随肢体功能障碍;(3)因其他原因无法全程配合完成研究。

1.2方法

观察组予以风险护理管理:(1)风险识别:结合门诊既往工作经验,对门诊护理进行风险评估,首先是护理人员自身因素,由于门诊护理工作特点,护理人员可能存在工作态度不积极、专业技术不成熟,未严格遵循规章制度进行护理,缺乏风险意识等问题,其次是环境因素,门诊护理工作较为繁重,秩序相对混乱,因此容易出现一系列风险,最后是健康意识不足,对于患者而言,因自身病情、就诊时的急切情绪影响,容易出现烦躁、抗拒情绪,进而引起不良风险事件。(2)加强培训:定期组织门诊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重点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升职业综合素养,强化专业护理知识,模拟各类门诊护理场景,提升门诊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3)环境管理:保证门诊环境的干净、整洁,注意日常通风、消毒,设计完整的就诊流程图,张贴于门诊室内醒目位置,设置人工咨询台、电子就诊查询系统,供患者自行选择,便于及时就诊,提升门诊效率。(4)风险宣教:提升患者的风险意识,在门诊室内摆放各类常见疾病的预防、治疗相关宣传材料,设置电子屏,滚动播放门诊常见风险事件与禁忌处理措施;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形成标准化、流程化的工作体系,在制定门诊各项规章制度前,需充分结合门诊实际情况,完善预防与解决不良事件的具体措施,有效提升门诊护理质量。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按照门诊护理规范,进行标准化接诊、协助就诊、注意事项提醒等。

1.3观察指标

护理效果评定:研究期截止当月,对护理管理阶段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类型(用药错误、院内感染等6项)、例数进行记录,并计算总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该项目配合计算机完成,设置软件(SPSS20.00)自动运行,规范统计学规则:在计数资料中,统计方法-检验方式:“%”-“x2”;在计量资料中,统计方法-检验方式:“”-“t”,输入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如输出“p<0.05”,提示对应数据存在分析差异。

2结果

护理管理期间,患者各项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统计,总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下表1:

表1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例,%)

组别

用药错误

输液遗漏

院内感染

医疗器械操作不当

护理纠纷事件

患者投诉事件

发生率%

观察组(n=50)

0(0)

0(0)

0(0)

1(2.00)

1(2.00)

0(0)

4.00

对照组(n=50)

2(4.00)

1(2.00)

1(2.00)

2(4.00)

2(4.00)

1(2.00)

18.00

x2

-

-

-

-

-

-

5.0051

P

-

-

-

-

-

-

0.0252

3讨论

在临床中,门诊患者具有病种复杂、就诊环节多、流程繁琐的特点,患者在门诊期间容易出现精神紧张等情绪,进而影响门诊护理进程,不利于患者的高效、安全就诊。一直以来,临床主要关注于患者病情的干预,缺乏门诊风险意识,因此容易在各环节中遗漏风险因素,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不利于患者的就诊质量

[3]

风险管理是一项新型护理管理措施,其主张结合潜在的风险因素,采取对应的干预措施进行规避,从源头上降低护理风险事件产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医疗功能,强化医院整体管理质量[4]

本研究结合门诊工实际情况,对既往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确定了门诊风险事件的主要诱因为护理人员自身因素、环境因素以及风险意识因素,因此,围绕以上诱因进行风险护理管理方案的设计、实施,首先,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帮助其树立责任意识、职业道德素养,强化自身的专业水平,在日常工作中提升注意力,主动规避风险因素,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其次,做好门诊环境管理,保证日常门诊环境的安全、温馨与舒适,使患者在门诊就诊时,降低了各项不良事件的诱因,消除了危险因素的影响,提升了患者的门诊就诊体验;最后,做好风险宣教,第一步加强患者的风险意识,在其进入门诊后,即可通过宣传栏、电子屏,了解门诊就诊的流程与规范,避免了因盲目、缺少问询而引起的秩序混乱,保证了门诊就诊效率,第二步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向其强调门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使其能够在门诊护理工作中,严格遵循相关规章制度,确保护理工作的流畅性,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降低护理纠纷、投诉事件的发生率[5]

综上,设计风险管理方案,应用于门诊患者的护理中,可有效降低各类门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门诊护理质量,价值明显,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参考文献

[1]魏波,刘琴红,贺如霞,等. 护理风险管理对内科门诊高危患者满意度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8):1369-1371.

[2]占晓芳,黎俊峰. 基于循环质控理念的护理风险管理对门诊输液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2020,27(29):195-197,201.

[3]郝冉,王艳,崔萍,等. 人文关怀护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0):54-56. 

[4]金雪丽,刘焕. 人性化服务模式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5):191-195.

[5]阮海萍,陈玲鑫,李妹霞. 分区护理联合责任制护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2022,29(12):136-139,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