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400700
摘 要 农民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为了得到更多农民群众的支持,巩固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于是就在抗日根据地广泛地开展了冬学运动。中国共产党通过开展冬学运动,不仅推进了革命根据地的社会改造工作,同时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冬学运动 抗日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
冬学是指在农村冬闲的时候开办的季节性学校,是利用农闲时间开展的群众性的学习运动
一、冬学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冬学运动发端于1936年的陕甘宁边区,随后开始推广并普及于各大根据地,成为一种影响巨大的大规模社会教育活动,曾被称为“最大量、最经常、最有效果的一种组织形式”[1]。
1936年冬,在徐特立的倡导下,陕甘宁的《红色中华报》第一次发出了开展冬学的指示。冬学运动兴起之时,陕甘宁当时的目标是兴办500个左右的冬学,经过四个多月的努力,中国共产党完美的完成了既定的目标,据统计当时“一共开办冬学619个,学员一共有10337人”[2] 从1938年开始,冬学运动开始向其他抗战根据地发展,走出了陕甘宁地区,到1938年冬,“边区冬学数目总计为3966处,学生达到181812人”[3]。但随着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扩大,对我国广大敌后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扫荡,再加上清乡运动的发展以及国民党反共高潮的再一次出现,致使中国共产党的冬学运动一度进入停滞发展阶段,1940—1943年这三年期间,冬学的发展目标就是巩固已有的冬学,暂停发展新冬学。
经过了1941年到1943年这三年的巩固,冬学运动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全国上下,各抗日根据地群众热潮高涨,冬学运动得到了空前地发展。首先是陕甘宁、晋察冀、山东抗日根据的冬学运动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扩大,冬学的数量与参加人数都得到了明显的增长。就例如陕甘宁的盐池县,1939年,该县只有三处冬学,学生也仅仅只有几十个人,到1944年,该县的冬学已经发展到50多个。其次在一开始冬学运动并没有发展的很好的华中等地区,冬学运动也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了,并且发展势头良好。并且有些地区还将冬学运动与冬季中心工作和根据地政治任务结合起来,有力地促进了冬学运动的发展。
冬学运动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日益壮大的后方为冬学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的条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不断壮大,群众被有效地发展动员起来。其次,各个抗日根据地都十分重视发展冬学运动,把冬学运动作为一项必要的工作来对待,为冬学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事实上冬学运动已不仅仅是一场扫盲运动,而是一种有效的敌后教育与动员,是一种抗战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领导乡村的重要途径。最后,经验教训的不断总结为冬学运动提供了发展活力。
二、冬学运动的动员方式以及运行
农民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赢得更多农民群众的支持,提高农民群众的的抗战热情,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广泛的动员方式来鼓励农民群众参加冬学。
第一,利用报纸、群众团体来宣传号召群众参加冬学运动,中国共产党还在村里大量的贴标语、办墙报,用一些通俗易懂的方式来鼓励动员群众积极参加冬学运动。第二,用物质奖励来吸引群众参加冬学运动,积极奖励一些积极参加冬学运动的人,也对在冬学运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人进行嘉奖,通过一些奖惩的办法来促进冬学运动的开展,有的根据地还会选出一些参加冬学的典型代表,来积极动员身边的人来参加。第三,中国共产党在动员群众参加冬学运动时会将其与他们是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农民群众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努力提高群众入学的积极性。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充分提高了各个抗日根据地农民群众参与冬学运动的积极性,冬学运动取得了显著效果,人民群众的抗战热情得到了空前的高涨。
冬学运动的教学对象主要是农村中的中年、青年文盲和半文盲,这是教育的主要对象,同时会兼顾一些老年文盲半文盲。冬学的教学目标简单,一般要求认识一定数量的生字,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学习加减法等。主要进行政治教育、文化教育。其中政治教育就是进行实事教育和政策宣传,坚定群众抗战胜利信心;文化教育就是教育群众识字,算数以及帮助人民群众破除封建迷行,宣传科学文化。
三、冬学运动的作用
(一)提高了民众的政治水平,增强了民众抗战胜利的信心
在开展冬学运动之前,农民群众普遍缺乏政治觉悟,文化水平、政治意识都还不够高,一般民众,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民众,对于社会改革,表现出的是冷淡与漠不关心,关心的只是自己脚下的那几寸土地。通过教育,农民群众群众认清了国民党的真面目,积极参军参战、进行减租减息斗争,很好的破除了农民群众的封建迷行思想,冬学作为中国共产党改造农村的重要工具,利用典型事例,改造传统农业社会,把农民纳入到中国共产党的语境中,同时从典型事例出发,降低了农民的反感程度,减轻了新意识推行的阻力。
(二)推动了根据地的发展,促进了抗日根据地建设
在冬学运动中,教员把抗战、生产、斗争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学员,或者请劳动模范、生产能手、战斗英雄同大家座谈,或者把一些有关的内容直接编入课本进行讲解,农民群众学习了许多生产知识,用这些知识去指导生产实践,促进了抗日根据地的的农业发展,从而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结语
作为一种群众性的社会教育,冬学是中国共产党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冬学运动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通过官方力量把正规教育之外的民众组织起来,从实际状况出发,找到了一条简便易行的民众教育道路,解决了农民教育的问题,把农民这一潜在的、最广大的革命力量转化为现实的、强大的革命动力。
参考文献:
1、专著[M]:董纯才、张腾霄等:《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第2卷》,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1991。
2、期刊文章[J]:张冲:《加强教育工作粉碎日寇文化侵略》,《边区教育》,1940年第2期。
3、期刊文章[J]:万新方:《抗日根据地太行区的冬学运动》,《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6期。
4、期刊文章[J]:黄正林:《社会教育与抗日根据地的社会动员——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中共党史研究》,2006年第2期。
5、报纸[N]《猛烈开展冬学运动》,大众日报,1941-10-25。
6、报纸[N]:陕甘宁边区教育厅:《三个半月来冬学运动的总结》,新中华报,1938-04-15。
7、报纸[N]:《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新中华报,1944-06-06。
[1] 董纯才,张腾霄,等.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第2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
[2] 陕甘宁边区教育厅.三个半月来冬学运动的总结[N],新中华报,1938-04-15.
[3]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料选编:上[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