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7
/ 2

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陈丹丹 林天娇

(南京六合区人民医院  江苏南京  211500)

摘要 目的: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应用对生活质量以及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从我院2023年1月到2023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中抽取110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55)与观察组(n=55),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气血指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气血指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无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气血指标以及生活质量均有明显好转,但观察组患者的好转程度更加明显。结论: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护理中运用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气血指标以及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肺通气功能;血气指标

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属于危重症,临床治疗以药物与吸氧为主,并需辅以高质量护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情况[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要求比较高,常规护理难以满足护理需求。危重症专职小组是一种结合患者临床特点而开展的专业化、系统化护理模式,其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程进展。为了探究危重症专职小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将随机抽取的110例患者按照护理方式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从我院2023年1月到2023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中抽取110例患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55)与观察组(n=55)。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在38岁到74岁间,平均年龄为(54.24±6.43)岁;病程在1年到8年间,平均病程为(4.96±1.67)年;呼吸衰竭分型:Ⅰ型呼33例,Ⅱ型22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3例;年龄在37岁到75岁间,平均年龄在(54.23±6.41)岁;病程在1年到8年,平均病程为(4.98±1.66)年;呼吸衰竭分型:Ⅰ型呼32例,Ⅱ型23例。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则施以危重症专职小组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首先,组建危重症专业护理小组,从重症监护病房选拔6名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其中包含1名护士长,并由护士长担任小组长。其次,邀请呼吸内科专家对危重症专职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以全面提升小组成员的护理认知与护理水平。培训内容不仅包括疾病相关的内容,同时也要涵盖机械通气操作要点、患者呼吸行为训练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再次,明确划分小组成员责任。组长每周组织一次质量控制管理会议,总结归纳本周护理期间遇到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副组长则负责疾病外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如气管导管囊腔护理、手部卫生护理等;小组成员则负责开展健康宣教、病房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工作。最后,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护理计划。护理计划内容如下:一是护理前进行手部消毒;二是做好气管插管;三是每日使用0.05%氯己定液进行口腔清洗,并更换气切纱布,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四是严格按照呼吸机吸痰操作流程进行吸痰排痰;五是定期对病房进行开窗通风与消毒;六是将患者床头抬高45°,并每小时为患者更换一次体位;七是对患者进行下肢按摩,以防下肢栓塞,若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后,经医生许可后协助患者下床运动[2]

1.3观察指标

肺通气功能:借助肺功能测定仪对患者护理前后的肺通气功能进行测定;

气血指标:护理前后采取患者5ml动脉血,并借助气血分析仪对动脉血中的PaCO2、PaO2、SaO2以及pH值进行测定;

生活质量:借助GQOL-74量表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通气功能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PEF、FEV1以及FEV1%pred无差异,护理后两组患者的PEF、FEV1以及FEV1%pred均有所提升,但观察组患者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肺通气功能比较(

组别

PEF(ml/s)

FEV1(L)

FEV1%pred(%)

护理干预前

护理干预后

护理干预前

护理干预后

护理干预前

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n=55)

216.43±7.98

343.55±9.78

1.68±0.76

1.98±0.54

49.12±3.21

57.56±3.47

对照组(n=55)

216.44±7.96

278.18±8.34

1.69±0.75

2.96±0.63

49.14±3.22

68.95±2.17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气血指标变化

护理前两组患者PaCO2、PaO2、SaO2以及pH值无差异,护理后两组患者的PaCO2、PaO2、SaO2以及pH值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PaCO2、PaO2、SaO2改善情况更加显著,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气血指标比较(

指标

观察组(n=55)

对照组(n=55)

P

PaCO2(mmHg)

护理前

49.38±0.94

49.39±0.93

>0.05

护理后

36.87±0.53

45.27±0.87

<0.05

PaO2(mmHg)

护理前

54.73±5.23

54.74±5.21

>0.05

护理后

87.39±2.13

71.46±3.24

<0.05

SaO2(%)

护理前

82.52±6.73

82.51±6.71

>0.05

护理后

97.41±3.52

90.08±4.63

<0.05

pH值

护理前

7.21±0.28

7.23±0.26

>0.05

护理后

7.38±0.18

7.36±0.17

>0.05

2.3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估得分无差异,两组患者护理后其生活质量评估得分均有显著提升,但观察组患者的提升更明显,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指标

观察组(n=55)

对照组(n=55)

P

认知功能

护理前

42.74±5.28

42.72±5.27

>0.05

护理后

67.73±3.27

58.47±4.56

<0.05

躯体功能

护理前

36.54±6.41

36.56±6.43

>0.05

护理后

74.13±2.74

61.23±5.23

<0.05

社会功能

护理前

42.29±5.46

42.31±5.44

>0.05

护理后

76.88±3.42

62.13±4.68

<0.05

心理状态

护理前

39.31±4.68

39.33±4.66

>0.05

护理后

78.33±3.52

64.32±5.52

<0.05

3.讨论

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在临床上以机械通气改善缺氧症状,但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并发症[3]。为了保证整体治疗效果,需辅助高质量的护理干预。基于此,本次研究就对危重症专职小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将其随机抽取的110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施以危重症专职小组护理干预。护理前两组患者的PEF、FEV1以及FEV1%pred无差异,护理后两组患者的PEF、FEV1以及FEV1%pred均有所提升,但观察组患者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护理前两组患者PaCO2、PaO2、SaO2以及pH值无差异,护理后两组患者的PaCO2、PaO2、SaO2以及pH值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PaCO2、PaO2、SaO2改善情况更加显著;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估得分无差异,两组患者护理后其生活质量评估得分均有显著提升,但观察组患者的提升更明显。由此可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施以危重症专职小组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气血指标以及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丹,仝翠兰,张海英等.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对矽肺/尘肺引起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患者肺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30):75-77.

[2]李欣.危重症专职护理对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3,40(03):289-290.

[3]薄一伟.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中使用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对患者肺脏功能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3,34(01):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