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具性+人文性"的日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9
/ 2

基于"工具性+人文性"的日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

张文池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江苏省苏州市  215008

摘要:如何在保持日语语言技能教授的同时,融入文化理解、价值观引导、批判性思维培养等思政元素,在日语课程中融合“工具性+人文性”理念的思政建设路径是日语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为此,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思路,为日语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套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方案,以期培养出既具备扎实日语技能,又具备宽广国际视野和深厚人文素养的新时代人才。

关键词:"工具性+人文性";日语课程;思政建设

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交流的深入,日语作为连接中日文化的重要纽带,其学习和教育在培养国际化人才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日语教学往往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语言学习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然而,在当今世界,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和价值观的传播媒介。因此,在日语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目标,已成为日语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日语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一)工具性视角下的日语教学

工具性强调日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的实际应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在传统的日语教学中,这些技能的培养主要依赖于教材内容、口语练习场景等。然而,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教师需要重新审视这种教学方式,思考如何在传授语言技能的同时,渗透思政教育。

(二)人文性视角下的日语教学

人文性注重日语所承载的文化、历史、价值观等深层次内容。在日语教学中,人文性的体现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还能在比较和鉴别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因此,在日语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资源,通过对比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在中国立场的基础上客观、全面地认识日本文化和社会。

(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要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需要在日语教学中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要优化课程设置,增加与思政教育相关的内容,如日本社会文化、中日关系史等。其次,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要加强师资培养,提升教师的思政素养和教学能力。最后,要完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语言技能、思政素养和综合素质纳入考核范围,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基于“工具性+人文性”的日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一)强化语言技能与思政内容的融合教学

日语作为一种工具性语言,其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日语课程思政建设中,应将语言技能的培养与思政内容的学习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日语的同时,能够理解和接受相关的思政理念。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主题为“现代日本社会中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活动。此活动的教学目标为,提高学生的日语听说读写能力,使其能够深入理解现代日本社会中传统文化的保持与创新的动态过程。并通过探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引导学生思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强化学生对日本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其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首先,教师需要用日语展示一些日本传统文化元素(如和服、茶道、武道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其次,学生分组选择一种日本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并轮流进行展示,而其他学生用日语提问或发表看法,形成互动讨论。并且,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传统文化在现代日本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并创新发展。来让学生分组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同时推动文化创新。

(二)深化文化理解,拓宽文化视野

人文性强调对文化、历史和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在日语课程思政建设中,应深化学生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同时引导其将本国文化与日本文化进行对比,从而拓宽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信。通过组织文化交流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和了解不同的文化,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动漫片段,教授其中的日语词汇、语法和常用表达方式。通过观看和讨论动漫片段,帮助学生提高听力、口语和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动漫中展现的日本社会价值观,如团队精神、尊重他人、努力奋斗等。并探讨动漫如何反映日本社会的历史、文化、社会现象等,以及动漫在日本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其次,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思考动漫文化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跨文化交流中运用所学的日语和对日本文化的理解,提升自己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后,教师通过学生的日语表达能力、对动漫文化的理解深度以及他们在小组讨论和讲座中的互动参与度来评估学习效果和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够将所学的日本文化知识和价值观应用到实际情境中,以此来评估他们是否真正拓宽了文化视野。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地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在线教学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此外,还应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观点,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设定一个具体的日本社会场景,如“日本的职场文化”、“日本的社交礼仪”等。让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用日语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该场景下可能发生的对话和互动。提前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视频,并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准备。而且,在课堂上,学生还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让老师进行点评和补充,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围绕某个日本社会现象或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或辩论。鼓励学生用日语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最后,组织学生参观在中国的日本文化机构、企业,亲身体验和了解日本社会的实际情况。结合实地考察,要求学生撰写报告或进行演讲,用日语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教师通过学生的参与度、表达能力、思维深度、创意程度等方面来评估教学效果。

结束语:

通过对基于“工具性+人文性”的日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深入探索,可以看到这一理念在日语教育中的巨大潜力和价值。它不仅为日语课程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深度,更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媛媛.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日语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 2021(33): 129-132.

[2]李璇. 日语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21(09): 184-186.

[3]王琳. 高校日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 37(08): 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