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草场街小学 050000
摘要:增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如何将两者有效结合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随文练笔就是一个切实有效的结合点。它因文而生,是学生内心体验与作者理解感受的“碰撞”。这种实践既基于文章,又跨越文章,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宽自由思维空间,以“小练笔”促成“大写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 “随文练笔”; 习作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随文练笔”, 能够将语文阅读和写作两个板块紧密地结合起来, 同时引领学生在随文写作实践中体会语言的运用和表达规律,进而同步增强学生的语用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随文练笔”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小学语文随文练笔教学现状
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当前小学生在写作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写作素材有待丰富。由于小学生的社会参与度有限,在写作文过程中,可选择的素材不够丰富。不是老师课堂上提供的素材,就是雷同的、老套的素材,体现不出学生的真实想法,选择的材料不够真实,在写作的时候往往很难深入细节,浮于表面,较难突出文章的主题;二是遣词造句能力有待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词汇量,但是写作中常常出现语言表达不流畅、句子不顺、字词用错等现象。病句和错别字是最常见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粗心大意造成的;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学而不会用。学生对词语的意义、情感色彩和应用范围缺乏系统的理解;三是文章结构逻辑不清。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虽已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基本的文章布局还是需要掌握的,不能盲目动笔,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一旦学生遇到他们想以书面形式讨论的话题,想表达的太多,就导致学生先陈述一会儿这个内容,然后跳到另一个内容。且很多学生,在段落的划分上,也存在问题,无论什么题材,什么内容,都采用三段式写作,或者根本没有划分段落的意识,不管段落是否完整,随意而写。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教学方法的应用策略
(一)把握随文练笔时机,提升习作教学效果
“随文练笔”本质是表达与交流。这就需要学生意识中有“内容”。否则学生就会陷入捉襟见肘的尴尬,要么硬挤牙膏,要么胡编乱造,要么东拼西凑,严重制约教师设计练笔的用意。教师组织课堂练笔要善于捕捉时机,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样才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比如在讲授《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时,当讲到“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一句时,我要求学生紧扣“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这一细节展开随文练笔,让他们想象还原毛主席在“那个夜晚”签字前后的场景。对于这个节点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在课文的第一部分,学生已经借助“一天没说话”“一支接一支地吸着烟”“饭菜已经热了几次”等体会了毛主席失去儿子的悲痛;通过回忆过去的经历和内心的呼唤,体会了毛主席对儿子的思念。由此,毛主席爱子心切的父亲形象,已然镌刻在学生的意识之中。在课文的第二部分,学生借助毛主席“若有所思”的语言,感受了毛主席替人着想、严于律己、、超越国界的博大胸怀,其作为国家领袖的伟人形象,与其可亲可敬的父亲形象相得益彰,以一个完整体,贮存在意识之中。同一个人物的两种角色定位,则为本次随文练笔输送了看似矛盾但又彼此交融的情愫,提供必备性的形象基础。此时让学生们开展随文练笔,可以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提升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丰富随文练笔的形式,实现习作教学目标
一是学习课文技巧,进行仿写。如《鲸》中学习了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鲸的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捕食方式、呼吸方式及鲸的繁殖。如《风向袋的制作》,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完课文后,模仿作者的行文脉络,首段开门见山点明对象,主体部分按制作步骤来写,用上序数词和说明方法把制作过程写得更清楚,最后将竹竿固定在空旷场地上,观察并确认风向。迁移运用训练不但实现了对课文中经典语句的有效吸纳,而且使学生在模仿中创生出自己独特的言语,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是发挥想象力进行扩写。如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通篇只有55个字,但含义却很丰富。而本单元的训练点就是让学生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教学时,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结合课文,熟读课文,走进课文内容,充分体会到杨氏之子语言的机敏、待客时的懂礼、敬客。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笔,将杨氏之子的外貌、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等进行合理想象,丰满文章内容。三是结合课文进行续写。如三年级上册《小狗学叫》,是一篇略读课文。本文最为有趣的是作者为自己的童话作品设计了三种不同的结局。因此教学时,可以分三个组续写三个不同结局。第一种结局,可以根据童话反复的特点,结合前文模仿续写。第二种结局,可以从小狗学叫接连经历失败痛苦之后的表现进行续写。第三种结局,可以抓住“汪汪”声,让孩子们知道小狗找到了同类,找到了家,突出表现与前几次的不同表现进行续写。这样续写,不只是情节上的延伸,而是更好的将本单元的训练点进行迁移运用,同时又促进了文中语言的迁移与内化,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把握文章精髓内容,增强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将随文练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从文字的阅读、理解、运用等方面,为学生构建一个体系化的语文学习模式。例如《手指》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生动地刻画了五个鲜明的手指形象,令读者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进而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我在教《手指》这篇课文的过程中,首先先带着学生一起回顾四年级下册的《白鹅》,让学生了解其语言风趣幽默的特点。接着师生共同合作学习了解作者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来写出每根手指的特点和作用,而且作者还大量地使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得生动形象,各具特色。最后进行仿写练习,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来写一段话,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再比如教《珍珠鸟》一课,我在第一课时紧紧抓住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真好,朋友送我一只珍珠鸟”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思考,文章哪里可以看出“好”来。每找到一处,让学生理解、读熟,最后让学生再齐读这句“真好,朋友送我一只珍珠鸟”。通过这样教,紧紧把握了这一课 “围绕一个意思,写一件或几件事”的训练点。而第二课时就是这一训练点的运用表达实践。第二课时一开始,我就提出问题:我们了解了珍珠鸟,也了解了作者冯骥才。假如你是那只珍珠鸟,你想对冯骥才先生说些什么呢?这句话实际上就是文章的中心。然后围绕这一中心,让学生用上具体的事例说明。这样引导说,为后面的写作进行铺垫。接着提出这一课时的要求:“既然冯骥才先生对你这么好,那么你现在以小珍珠鸟的身份来写一写他。”开笔之前,先看课文,思考第一句话怎么写,举一两个例子。这样的练,目标明确,着力集中。同时也是基于课文之上的再创造,既加深了课文的理解,也使习作变得简单而富有成效。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应用“随文练笔”,教师要把握随文练笔时机,提升习作教学效果;丰富随文练笔的形式,实现习作教学目标;把握文章精髓内容,增强写作能力,鼓励学生融入自己的感悟,从而使学生的学科素养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赵怀珍.浅谈小学语文中随文练笔的教学策略[J].中华少年,2021(16).
[2]陈苓.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小练笔设计策略[J]. 新课程,2022(30)
[3]张艳. 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实践策略[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