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智能焊接技术专业“高技能型”人才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9
/ 2

高职院校智能焊接技术专业“高技能型”人才培养

刘松淼

 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 301607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智能焊接技术专业的教学还遵循以往普通学历的教育方式,以讲授为主,学生课堂参与少,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达到能力本位教育、职业岗位教育的最终目标。搞好人才培养模式能对智能焊接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就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高职院校智能焊接技术专业如何真正实现 “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智能焊接技术专业  “高技能型”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大多数还遵循以往普通学历的教育方式,以讲授为主,学生课堂参与少,理论与实践脱节。而高职教育强调能力本位、职业岗位教育,倡导“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注重模式工作环境与生产过程,通过引导与示范完成任务项目,提高学生解决岗位生产劳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应遵循“课堂训练能力,课外拓展素质”的方针,依靠教师全方位地为人才培养服务[1]。本文对高职院校智能焊接技术专业如何真正达到“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了阐述。

一、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智能焊接技术专业担负着智能焊接技能人才的培养任务,存在教学管理落后,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社会对智能焊接技能人才的需求等缺点,用人单位招工往往看重的是工作经验,致使未出校门的学生在当前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找到合适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目前,高职院校搞的各种教学模式虽起到一定的改革作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真正达到“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不能解决学生毕业后快速顶岗问题,对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不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应具备的条件

1、“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必须打破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变革适合将“课堂”变成“实习、实训场地”的人才培养计划,调动多种感官,学生和教师互动,共同参与,完全实现“一体化”,做中学,学中做。

2、教材

要求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内容“一体化”,即教材的内容必须打破课程和学科界限,所有内容以技能训练为主题展开,根据知识点的前后及人的认知顺序由浅入深,最后到达技能课题,成放射状汇聚技能中心。所有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必须都围绕操作技能,为操作技能服务。

3、“双师型”教师

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此处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是不仅要懂专业知识,还要懂专业基础知识;另外还要求具备各岗位群的操作能力。

4、设施和材料  

必须有相应的设备、材料、工具等。焊接操作技能的教学需要有各种焊接方法需要配备的电焊机;焊接质量控制技能的教学需要配备企业实际应用的各种检测设备和仪器;焊接结构工艺规程编制技能的教学需要有当前跟国际接轨的各种标准(如ASME标准等)和工艺评定需要的设施等。

焊接操作技能教学耗材量比较大,要想练习各个课题必须有相应的实习材料做后盾,目前焊工实习存在的问题是:材料供应不足。

三、实施方案

1、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学期:开设所有公共课: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就业指导(讲座)、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讲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计算机基础、大学体育等。

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焊接操作技能和焊接机器人操作与编程教学   该教学以技能课题为中心,将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内容融合在一起,按照内在联系和人的认知顺序由浅入深进行教学。

第四学期:焊接质量控制教学    该教学以技能课题为中心,将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内容融合在一起,按照内在联系和人的认知顺序由浅入深进行教学。

第五学期:焊接工艺规程编制教学   该教学以技能课题为中心,将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内融合在一起,按照内在联系和人的认知顺序由浅入深进行教学。

第六学期:工学结合和跟岗实习(写出实习报告),并考取各个证书(焊工、电工特种作业证,焊工、电工技能等级证等),另外其它学期也可根据教学内容穿插工学结合项目。

2、编写出教学内容“一体化”的教程 

编写出打破课程和学科界限,所有内容以技能训练为主题展开,根据知识点的前后及人的认知顺序由浅入深,最后到达技能课题,成放射状汇聚技能中心的教程。所有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必须都围绕操作技能,为操作技能服务。

3、双师型教师  可从企业聘请有经验的焊接技术人员和工程师进行教学;另外选派教师到工厂和培训单位进行学习、培训各岗位群的实际操作技能。

4、配套的设备   购置适合岗位群技能训练所需要的部分设备;另外,利用企业的设备进行教学。

5、耗材问题   焊接操作技能教学耗材量比较大,要想练习各个课题必须有相应的实习材料做后盾,材料费用可以由学生和学校共同承担。 

6、校企联合办学  企业提供场所和实际课题供学生练习。

7、教学管理的改革   考试方式灵活多样,成绩登录系统中的课程名称需要修改,把原来的课程名称改为每一个项目课题。各岗位群的实际操作课题的考试紧随课题的练习。工学结合阶段或跟岗实习操作阶段实行多向管理,即实习期间实习单位管理、学校的指导管理、学生的自我管理,统一安排是由学院统一安排全体学生实习[2]

四、可行性分析

1、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计划

即以岗位群为主线的人才培养计划,能够制定出适合这一转变的人才培养计划。

2、“双师型”、“双研型”教师

教师自学理论知识和外派到实际岗位学习;另外聘请企业专业人员、技师等来教学。可利用暑假或一个学期派教师到现场去实习,学习基本操作来扩大实训教师的队伍,从而真正实现“双师型”教学。从企业聘请从事多年操作或工艺人员到学校授课,这样能够与实际生产挂钩。“双研型”教师的培养需要学校建立教学研究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从而创新。

3、“一体化”教程

即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训练等“一体化”的教程,以满足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实施。根据焊接操作岗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来制定所需开设的课程名称;制定各技能的教学计划、技能要求、考核方法及实施方案等。将课堂真正变成实习、实训场地,“教、学、做”一体化,需要多媒体硬件、软件设施辅助教学。

4、材料消耗    如果学生真正能学到技术,多出些材料费用,学生是可以接受的,这样学校的消耗费用就可以降低些。

5、订单式培养、校企联合办学

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设备和场所,学校为企业培养人才,这样互惠互利,何乐而不为呢?

6、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政策放宽。

考试考核方式的多样性、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及约束机制。使教师和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成绩登录系统中的课程名称需要经过简单修改就可以满足这一模式的应用。

7、工学结合,跟岗实习

需要学校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与多个企业建立实习协议,为学生进行“工学结合”、“跟岗实习”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每学期的训练项目都可以进行适当的“工学结合”,利用校外资源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周佳球.从教师的角度看高职教育的教师发展问题[J].《职业教育研究》,2009,(3):71-72.

[2]陶卫平,胡善风,朱国兴.旅游院校顶岗毕业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6)37-39.

[3]巨荣峰.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与项目轮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3),21:-23.

[4]闫久春,王浪平,方洪渊等.国际化焊接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J]. 《焊接》,2009,(2):12-14.

[5]夏健明,裘汉琦.等建工专业顶岗实习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6)35-36.

[6]曹勇,陈盛兴.“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策略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6,12: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