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声景研究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大学校园声景研究综述

黄 鑫

沈阳建筑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00

摘要:校园声环境影响着学生学习和休息的质量,对校园声环境的研究往往以噪声控制为主,例如噪声地图技术仅关注如声压级等物理声学指标。声景学不但研究声学的物理属性,也对人如何感知声景感兴趣。本文通过对校园声景研究方法和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为现代校园声景研究提供参考。

0引言

大学校园作为教育和科研的重要场所,其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到师生的身心健康和教学质量。近年来,随着环境心理学、城市规划学和声学等学科的发展,大学校园声景(Soundscape)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声景,作为环境声音的整体表现,不仅包括声音本身的物理特性,还涉及人们对这些声音的感知和情感反应。

1大学校园声景的研究现状

在1994年,由欧洲环境教育基金会(FEEE)首次提出的“生态学校计划”激发了全球各地学校对于环境保护的关注。到了1999年,参与该计划的学校数量已经扩展至19个国家的4000所学校。随着对校园环境质量的日益重视,多个国家陆续制订了旨在促进校园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校园评价准则。在这些评价体系中,包括美国的LEED、英国的BREEAM以及中国的《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在内的主要标准都明确了对校园室内外声环境的要求。

到了2003年,一项以大学图书馆阅览室为研究对象的学术工作,通过结合客观测量与主观评估的方法,探讨了声场和声音舒适度之间的关系。该研究揭示了声环境的客观指标与人们的声音舒适感之间并不存在完全的对应关系,提示声学参数并非评估理想声音环境的唯一工具。进一步地,随着全球对声景概念的深入研究和理解的不断进步,学者们开始从声音、环境和听众的感知三个维度来探讨校园声环境,采用声音景观的视角来分析校园的声音环境。

2大学校园声景的研究方法

2.1声学测量法

学测量法,作为一种科学技术手段,旨在定量地捕获并分析声音的物理属性,包括但不限于声压级、频率响应、传播特性及其在不同介质中的衰减行为。该方法论依托于精确的测量设备,如声级计、频谱分析仪及相关的数据记录与分析工具,以实现对声音现象的客观评估。声压级测量,作为声学测量中的基础,利用声级计来定量描述声音的能量水平,通常以分贝(dB)为单位,进而通过A加权等频率加权方法来模拟人耳对声音的敏感度,为声音暴露评估提供依据。

频率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声音的频谱构成,使研究者能够识别和分析声音中的各个频率成分,对于声源识别、声音质量评估以及噪声控制策略的设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声音的传播与衰减测量关注声音如何在不同环境中传播,包括空气、水体或固体介质,以及随距离增加声音强度的衰减规律,为声学设计和环境噪声评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在建筑声学和材料科学领域,吸声系数与隔声测量评估了材料和结构对声音的吸收和隔绝效果,这对于室内声环境的优化、噪声控制以及舒适的听觉体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振动测量,作为声学测量的一个重要分支,关注于由声源引起的物体振动特性,这不仅对于声源识别和噪声控制策略的制定至关重要,同时也是机械系统健康监测和故障诊断的关键。

2.2主观评价法

声景主观评价法是一种深入探讨声音环境对人类感知和心理反应影响的研究方法,它超越了传统声学测量的物理维度,转而关注个体或群体对其所处声音环境的主观体验与评价。该方法论认识到声音不单是一种可测量的物理现象,而且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和心理体验,对人们的情绪、行为习惯及社会交往具有显著影响。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焦点小组和参与式评价等多样化的研究手段,声景主观评价法能够细致收集参与者对环境中特定声音的感知、态度、偏好以及这些声音如何影响他们的情绪和行为的信息。

2.3声景地图

声景地图是一种创新的工具,用于可视化和分析特定地区的声音环境。它结合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声学数据、社会调查结果以及参与者的感知反馈,以地图的形式展现声音的物理和感知特性。这种地图能够揭示声音在空间上的分布,包括噪声水平、声源类型以及声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信息。声景地图的制作过程涉及对特定区域内声音的系统采集、分析和评估,旨在捕捉和呈现声音环境的复杂性和动态性。通过声景地图,用户可以直观地理解声音如何塑造和影响我们的生活空间,识别噪声污染区域,发现宁静的场所,或是探索城市中的声音特色。

2.4声景漫步

声景漫步,也称为声音漫步,是一种独特的声音艺术实践和研究方法,旨在通过有意识地漫步和倾听来探索、体验和反思一个地区的声音环境。参与者在导师或声音艺术家的引导下,沉浸在周围环境中,专注于听觉感受,从而揭示通常被忽视或未被充分认识的声音景观。声景漫步不仅仅是对声音的被动接收,它鼓励参与者主动倾听,区分和识别不同的声音源,如自然声响、人造噪音或日常生活中的背景声音,进而提升对声音环境的感知和欣赏。

3.国内外校园声景研究进展

3.1国外校园声景研究进展

在校园声景的研究方法上,许多学者倾向于结合客观测量与主观评估的方法来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例如,YILDIRIM的研究

[1]通过声谱图分析和评估数据的方式,探究了校园声音景观的声学属性及学生与教职工对校园声音的偏好。研究结果表明,对声音的偏好会受到个体的性别、年龄、职业和教育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2国内校园声景研究进展

在近年来的校园声景研究中,学者们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声音环境对于校园生活和学习的影响,以及声景设计在提升校园环境质量中的应用。李国棋(2004)在其博士论文《声景研究和声景设计》[2]中,为声景研究和设计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强调了声景设计在创造和谐校园环境中的重要性。紧随其后,李睿和欧达毅(2017)通过在《建筑科学》上发表的论文《大学校园声景观调查与研究》[3],对大学校园中的声景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分析,揭示了校园声景对学生心理和学习效率的影响,提出了改善校园声景的具体建议。

此外,朱玉洁等人(2020)在《科学技术与工程》上发表的论文《眼动分析用于校园恢复性声景观初探:以福建农林大学校园观音湖为例》[4]通过眼动技术,研究了恢复性声景对观察者的影响,为校园声景的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陈明志(2010)在《演艺科技》上发表的论文《生态声音互动装置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上海音乐学院为例》[5],探索了将声音艺术与技术融入校园景观设计的实践,展示了声音互动装置如何增强校园环境的美感和功能性,为校园声景设计提供了创新的思路。

4总结

尽管国内对校园声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大多数研究侧重于室外声环境的调研与评价,对室内空间,如教室的声景感知研究相对缺乏。鉴于室内声环境对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未来的研究应更多地关注室内声环境的质量,研究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舒适度,以及校园不同类型空间的声景感知、偏好和舒适度。通过这些研究,可以为校园声环境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创造出更加健康、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YILDIRIM Y.Soundscape evaluation on mississippi state university campus[D].Mississippi:Mississippi State University,2014. 陆宏瑶,李国棋,吴春卉.声音景观设计初探[C]//中国声 学学会2002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2002.

[2] 李国棋.声景研究和声景设计[D].北京:清华大学,2004.

[3] 李睿,欧达毅.大学校园声景观调查与研究[J].建筑科学, 2017,33(8):59-67. [12] 刘兰芳.高校户外空间声景观对人体生理心理效应[D]. 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19.

[4] 朱玉洁,翁羽西,黄钰麟,等.眼动分析用于校园恢复性 声景观初探:以福建农林大学校园观音湖为例[J].科学技 术与工程,2020,20(25):10444-10451.

[5] 陈明志.生态声音互动装置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 上海音乐学院为例[J].演艺科技,2010(8):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