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泸水市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 泸水 673200
【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产妇手术室护理中,复合保温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4例剖宫产产妇为对象,摸球法分组,每组2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复合保温干预,比较两组护理结局。结果:胎儿娩出、手术结束后,观察组体温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体温寒颤(Ⅰ级+Ⅱ级+Ⅲ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合保温干预用于剖宫产手术室护理能有效控制产妇的体温,降低低体温寒颤发生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剖宫产;复合保温
剖宫产技术近年来不断优化改进,手术安全性也随之提高,不过这一手术属于入侵操作,为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有必要加强产妇的手术室护理,其中复合保温干预是手术室护理的重要护理单元[1]。本研究以54例产妇为对象,通过两组对照试验,深入分析复合保温干预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54例剖宫产产妇为对象,摸球法分组,每组27例,收治时间:2022年8月-2023年10月。对照组:年龄20-39岁,平均(29.42±1.23)岁,初产妇、经产妇各18例、9例,体重52-87kg,平均(64.35±1.58)kg;观察组:年龄21-38岁,平均(29.38±1.26)岁,初产妇、经产妇各19例、8例,体重54-89kg,平均(64.31±1.62)kg。两组产妇数据资料相比无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所有剖宫产产妇均采用硬膜外麻醉。
对照组:在手术室护理期间,给予产妇常规护理。术前告知产妇与家属剖宫产的相关知识,介绍围术期注意事项、术后防护要点等情况,让产妇做好手术准备。进入手术室时再次核对手术类型与患者信息,清点器械、消毒等工作完成后,医护人员相互配合快速完成剖宫产手术,术中加强产妇各项体征的监测,发现异常立即告知医生。同时在术中做好产妇的保温,避免手术期间温度过低导致肢体发生寒颤反应。术后将产妇转移回病房,等待产妇麻醉苏醒,做好产后指导。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在产妇剖宫产手术室护理期间增加复合保温干预措施。
(1)室温干预:产妇进行手术室后立即调整室内的温湿度,温度为25-28℃,湿度调整为55%左右,温度调整以产妇感觉最舒适为主,从而预防低体温的发生。
(2)加热手术台:产妇上手术台前1h,使用电热毯加热手术台,实时测量手术台温度,直至手术台温度达到产妇体温停止加热,调整电热毯为恒温状态。指导产妇躺在手术台上,调整到合适的手术体位。
(3)液体加热与器械保温:第一,滴液、输血前测量产妇体温,使用加温仪将液体温度升高至与产妇体温相同的温度,然后输入到产妇体内,同时用42℃恒温清水对冲洗液进行提前的保温处理;第二,湿热交换器与气管导管连接起来,同时维持呼吸道的温湿度恒定,保证各类器械温度恒定。此外,将血液循环泵加压带绑在产妇的双下肢,加快静脉回流,避免低体温的发生。
(4)其他保温护理干预:产妇手术期间用保温毯覆盖肩部、上肢,下肢采用专用保温裤腿,同时用红外线取暖器照射腹部;手术期间将电热毯换成充气式保温毯,保持保温毯的温度在36-40℃左右,避免手术中产妇体温的流失,若监测到产妇体温下降,可适当调高保温毯的温度。
(5)术后保温干预:术后转运时用保温毯包裹住产妇,避免暴露在低温环境中,且15min测量一次产妇体温,若体温过低立即调节保温毯温度,或使用压力暖风机增加室内温度。
(6)基础性干预:①手术期间加强对产妇的观察,发现产妇出现寒颤征兆立即预警。给予产妇保温处理的同时,做好呼吸支持、抗寒颤处理工作,麻醉师用药期间密切关注产妇状态,适当调整面罩给氧速度,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②手术期间及时更换吸水垫、带血纱布等物品,并在手术切口部位粘贴一次性无菌手术膜,保证手术期间产妇的躯体干净、干燥。
1.3 观察指标
(1)统计剖宫产产妇不同时刻体温变化情况。
(2)评估术后产妇低体温寒颤发生率,寒颤等级为0级、Ⅰ级、Ⅱ级、Ⅲ级,等级越高说明产妇寒颤症状越严重,0级说明无寒颤。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4.0软件计算统计学数据,计量资料(±s)-t,计数资料[n(%)]-检验。P<0.05提示组间有差异。
2 结果
2.1 不同时刻体温变化
入室、麻醉与切皮时两组体温无差异(P>0.05);胎儿娩出、手术结束后,观察组体温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不同时刻体温变化(±s,℃)
分组 | 例数 | 入室时 | 麻醉后 | 切皮时 | 胎儿娩出 | 手术结束 |
对照组 | 27 | 36.52±0.46 | 36.50±0.25 | 36.32±0.46 | 35.25±0.58 | 35.31±0.12 |
观察组 | 27 | 36.57±0.45 | 36.48±0.26 | 36.35±0.44 | 36.41±0.23 | 36.46±0.34 |
t | 0.404 | 0.288 | 0.245 | 9.660 | 16.573 | |
P | 0.688 | 0.774 | 0.808 | <0.001 | <0.001 |
2.2 低体温寒颤
观察组低体温寒颤(Ⅰ级+Ⅱ级+Ⅲ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低体温寒颤[n(%)]
分组 | 例数 | 0级 | Ⅰ级 | Ⅱ级 | Ⅲ级 | Ⅰ级+Ⅱ级+Ⅲ级 |
对照组 | 27 | 21(77.78) | 5(18.52) | 1(3.70) | 0(0.00) | 6(22.22) |
观察组 | 27 | 27(1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4.689 | ||||||
P | 0.030 |
3 讨论
一般情况下,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能够正常工作,中枢系统根据外部环境变化自动调整身体的体表温度。但剖宫产手术需要麻醉,麻醉会对体温调节中枢产生影响,易导致术中产妇发生寒颤、低体温等情况。为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有必要在剖宫产手术期间做好产妇的保温护理[2]。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用于剖宫产手术患者的保温护理措施也逐渐增多,本研究重点分析复合保温干预在剖宫产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得到:护理后观察组胎儿娩出、手术结束时的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的低体温寒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统计学结果可知,复合保温干预联合常规护理能有效维持剖宫产围术期的产妇体温恒定,还能有效预防低体温寒颤情况。分析原因为:复合体温干预通过多样化的保温护理措施,全程对产妇进行保温干预,保证产妇围术期体温正常。进入手术室后立即调节温湿度,能有效提高产妇舒适度,加热手术台、覆盖保温毯、加热液体、器械保温等措施协调配合,维持手术期间产妇体温的稳定,同时降低产妇术中低体温、寒颤等不良情况的发生率[3]。各类保温护理措施的实施,也有助于缩短剖宫产手术时间,进而缩短腹腔暴露时间。术后持续加强产妇的保温干预,有助于产妇早期苏醒,同时降低术后寒颤发生率[4]。
综上所述,剖宫产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实施复合保温干预,能有效控制产妇的体温状态,预防术后低体温寒颤情况的发生,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詹红霞,周茜,俞国红.不同主动保暖策略预防剖宫产产妇术后寒战与低体温有效性的网状Meta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23,61(8):108-113.
[2]郑小飞,梁肖鸾,陈秋月.手术室保温护理对剖宫产术中低体温,术后寒战的预防效果[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22,11(2):145-148.
[3]袁会娟,包义勇,潘新兰.基于复合保温干预的手术室护理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25):163-167.
[4]张荷娟.分析复合保温护理措施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效果[J].中外医疗,2022,41(3):182-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