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原平市范亭中学 034100
一、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本章第1节内容,前面的种群和群落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作为章节开头的内容,既起到引领作用,也为学习后面的知识打下基础。所以本节课中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是重中之重,但如何真正理解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需要多加研究,做为一个教学难点重点突破。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已经对这部分知识有过接触,日常生活中对生态系统也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所以能够轻松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生命观念目标:通过对某一生态系统的观察与讨论,尝试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并分析各组分间的关系。
科学思维目标:能够利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构建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
科学探究目标:尝试构建生态系统的模型。
社会责任目标:认同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各个部分是互相影响的。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营养级的确定。
五、教学主线
根据上述内容分析,得到如下主线图,如图所示。
生态系统的结构主线图
六、教学主线贯穿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展示稳态与环境模块的知识脉络: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说明接下来要学习的是最后一个层次——生态系统。
【教学意图】通过脉络的展示,既能激励学生,也可让学生了解整个框架。
【教师活动】展示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到现状的过程,提问,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学意图】通过火山爆发地的变化,引导学生判断群落的演替类型,思考产生这样变化的原因,进而尝试概括生态系统的概念。
二、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类型
【教师活动】展示生态系统的概念。
【教学意图】学生经过思考,与教师共同归纳概念,最后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展示各种生态系统的图片,并提问,大到生物圈,小到一个池塘,甚至一滴池塘水,都可以称为生态系统,说明了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可大可小。
提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为什么都可以叫做生态系统?
【教学意图】说明它们作为生态系统,具有相似的组成和功能,过渡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教师活动】展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学生观察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并提问:各成分间的关系是?
【教学意图】使学生思考,引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学习。
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教师活动】展示草原生态系统和池塘生态系统的图片,学生分组讨论:
1、该生态系统中存在哪些生物,它们为什么能够在这样环境中生存?
2、影响这些生物生存的因素有哪些?
3、这些生物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4、请将图中生态系统所出现的生物进行分类。
【教学意图】通过学生的思考与讨论,认识到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复杂性。形成整体概念。
【教师活动】展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各自功能,带领学生回顾光合作用、硝化作用和群落的种间关系。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生产者与生物群落于非生物部分进行连接的桥梁,如,绿色植物经光合作用吸收阳光中的能量,进而传递给下一营养级。
2、生物群落
生产者:营养方式:自养
生物类型:a.光合自养生物
b.化能合成生物
作用:a.储存能量、合成有机物(此处提问:绿色植物是如何进行有机物的生产的?)
b.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消费者:营养方式:异养
生物类型:大多数的动物,还有特殊的寄生植物(此处提问:寄生是一种种间关系,除此之外,种间关系还有哪些?)
作用 :a.加快物质循环
b.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分解者:营养方式:异养
生物类型:腐生细菌和真菌,腐食动物,如经常食用的菌类。
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环境,生产者重新再利用
【教学意图】通过问题的解答,与学生共同归纳整理知识,从而构建知识体系。
四、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教师活动】再次展示草原生态系统和池塘生态系统的图片,结合讨论,明确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联系是捕食关系,生物群落就是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那一部分。
【教学意图】引出食物链概念。
【教师活动】讲解食物链的概念,即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提问∶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描述的生物现象,有没有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教学意图】明确俗语中所描述的,缺少了食物链的起点——生产者,食物链的起点只能是生产者。
【教师活动】提问:这些动物还可能吃什么,还可能被什么动物捕食吗?
【教学意图】引出食物网的概念。
【教师活动】展示某一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照片,请学生清点食物链数目。
【教学意图】在数食物链的简单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食物网的概念。
【教师活动】展示食物网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共同构成食物网。
提问: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非常多,一张图片不可能完全展示出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关系必定会比我们在图中所看到的复杂得多,我们该如何去研究?
【教学意图】在学习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时通过分类研究各成分,此处也一样,通过分类研究各营养级的特点
,引出营养级的概念。
【教师活动】在同一食物链中,不同的生物可能处于同样的位置,如,兔子和羊都吃草,这样它们就处于食物链中的相同位置,科学家按这样的方式对生物进行分类,分为不同的营养级,这就是营养级的概念。再复杂的食物网都可以根据各营养级的特点来分析各生物间,或某种生物与整个生态系统间的关系。
【教学意图】使学生明确营养级的概念,后续的学习都以它为基础。
【教师活动】展示食物链与食物网的表现形式:生产者(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四级消费者(第五营养级),每一条食物链都可以写成这样的形式,可以明确看到,食物链的起点只能是生产者,即第一营养级,终点是强大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从图中也可以看出来,最后一个营养级是五,这是巧合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呢?
【教学意图】作为本节课的最后一个问题,目的在于串联起后两节课,为下节课的学习留下伏笔,交给学生课后思考。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层层提问的方式引出知识点,引导学生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处于不断思考的状态,同时每一个知识点都会经过整理展示出来,既使学生明确问题答案,也帮助学生构成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