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视域下高校“知情意行”劳动育人模式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5
/ 2

工匠精神视域下高校“知情意行”劳动育人模式探究

于瑞泓

大连工业大学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工匠精神有系列重要的论述。中国已开启了“十四五”新征程,社会发展赋予了当代工匠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内涵。本文以高校劳动教育为切入点,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理论和实践教学全过程,探索大学生对工匠精神从理性认知、引发情感共振、激发意志品质、助推实践转化的育人规律,通过明确劳动育人目标,厚培爱国奋斗的家国情,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因地制宜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四为一体的实践渠道构建“知情意行”劳动育人模式。

关键词:工匠精神;知情意行;劳动育人

基金资助(待填)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工匠精神有系列重要的论述,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指出立足新发展阶段,必须紧紧依靠年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劳动教育在高等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爱国奋斗的情操、踏实进取的态度、创新实践的劳动素养是以行为塑成工匠精神的有效理论内化。同时,高校应深化教育改革,夯实劳动育人在培养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实践转化劳动价值观内涵发挥的作用,培养具有专注、奉献和敬业等劳动精神的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

一、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讲话时说:“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工匠精神是匠人对职业的高度认同、敬业负责、严谨认真、专注负责的工作理念,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以及娴熟精湛的专业技能。

二、新时代需要强化大学生劳动教育

新时期国家竞争即是科技战、人才战,其深层次是人才发展规划体系、管理制度的前瞻性和战略性。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劳动教育则是贯彻落实国家人才强国发展战略的深入改革和主要抓手。工匠精神是大学生树立劳动意识和养成劳动习惯的构成要素和动力源泉,是高校形成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铸魂工程,是夯实大学生积极劳动观、实践观、职业观学的基石,也是提升思政教育水平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脚点。此外,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疫情影响下中国经济稳定复苏的特殊时期,疫情隔离推动了互联网线上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切身体会到5G网络教育、便利的物流服务、丰富网络讯息、网络服务等现代化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把其更多的注意力和精力暴露在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媒体内容当中。为让大学生在自我认知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找到正确方向,全社会应当强化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主流宣传力量。为此,高校则更要注重以劳动教育,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注入高校劳动育人全过程,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大学生从劳动思维、情感认同、意志品质、实践外化的知行合一的教育目标。

三、构建工匠精神知情意行劳动育人模式

为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历史需要,高校需要构建大学生工匠精神“知情意行”劳动育人模式。该模式遵循“树牢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感,培养拼搏意志,践履劳动习惯”的逻辑线索,开发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育人课程体系和实践路径。

第一,从理性认知上体悟明确劳动育人目标

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树立尊重劳动、劳动光荣、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意识,也要奠定大学生自主向善、自觉钻研专业知识、自发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认知基础。

第二在情感共鸣上涵育,厚培爱国奋斗的家国情

一是激发爱国情感,涵育劳动报国情怀。开展高校工匠精神大学习活动。综合实施开展工匠精神思政教育系列讲座,观看《大国工匠》等优秀影视作品、文艺演出,开展工匠精神校友座谈系列活动,让鲜活的劳模工匠故事浸染学生,产生情感认同;二是紧密联系团结大学生。通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做好贫困群体资助帮扶工作,开展谈心谈话心理疏导,个人学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等工作真正关爱大学生,把大学生的思政工作、心理工作、学业发展、职业规划相互融合,用实际工作让他们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建立牢固的信任关系和情感认同,激发大学生们把个人成长与党和国家命运相联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向联系,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联系,感召有志青年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发扬工匠精神,用敬业奉献的精神,踏实肯干的行动努力建设繁荣富强的国家。三是围绕工匠精神开展劳动育人实践活动。针对部分大学生缺乏劳动意识,动手实践能力弱的情况,要重点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假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大学生下基层、入车间、访劳模开展调研等。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切身体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第三在信念深化上滋养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

意志是大学生在笃定的理想信念下产生的态度趋向和持续前行的内驱动力。大学是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走向明晰和成熟的阶段,由价值所引发的对劳动的态度和意志品质则是大学生成为参与社会生活的决策模式。新时代的大学生是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实践者,他们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接力者和建设者。当代社会,为新时代大学生提供了安全稳定,物质条件相对优渥的成长环境,他们在分享老一辈劳动者创造的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精致的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甚至还产生消极的“佛系思想”“躺平”观念,让本应奋斗的大学生在多元价值观的干扰下迷失自我。因此,高校劳动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劳动行为,更是培养大学生在勤奋学习的同时形成踏实敬业、求真创新的意志品质,进而形成深刻的马克思唯物主义劳动观,形成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爱国奋发的价值观念。同时,全社会要以“大思政”观视野看待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形成政府主导、学校落实、家庭配合、社会支持的协同共建教育机制,从逻辑层面明晰大学生个人成长发展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内在联系;此外,建立劳动成果保障制度,劳动风险付出的激励制度,健全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等,以保障大学生依法依规健康成长,从专业指导、经费支持、技能培训、实践机会、相关保险、法律保护等方面提供保障,维护劳动者正当权益以保证劳动者正常开展;提升劳动者实际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形成全社会对工匠精神的情感认同和崇尚劳动的价值取向。

结语: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中国已经开启“十四五”新征程,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建设目标奋进,美好生活需要依靠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来实现。工匠精神视域下高校“知情意行”劳动育人模式是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探索,也是夯实劳动教育在高校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素质教育全过程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J].工会博览,2020(36):11-13.

[2]冯永鹏.习近平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对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启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

[3]周福良,崔强,马朝晖.新时代高校推进劳动教育的原则和路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1,13(06):36-40.DOI:10.13585/j.cnki.gxfdyxk.2021.06.007.

【作者简介】

于瑞泓,男,1983年7月出生,硕士,讲师。研究专长: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党建。

项目来源:

2020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高校思政专项)《高校工匠精神视阈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知情意行一体化培育路径研究》(课题编号:L20BSZ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