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5
/ 2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李相

中共喀什地委党校 

内容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共同体认同、归属感和认同感觉的意识状态。这一概念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化的根基。作为中华民族价值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它不仅融合了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和伦理观念,还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同时注重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价值观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对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和弘扬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任务。通过深入分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和要义,可以加深党员干部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共同体的凝聚力,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指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共同体认同、归属感和认同感觉的意识状态。它是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的意识形态,是凝聚力和集体认同感的重要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是在长期的历史风云变幻中逐渐形成的,它源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民族的共同感。首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包含了对共同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尊重。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意识使得中国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深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形成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共同体意识得以建立。其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还包括对共同的命运和利益的认同。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在中国共同发展的历程中互相交流、融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强调中国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利益,激发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和正能量。这种认同使得中国人民能够坚定不移地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再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还蕴含着对共同价值观的认同。中华民族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如儒家思想的尊重和谦和、孝道和家庭观念的重视等。这些共同的价值观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共同的价值观使得中国人民能够在价值观上保持一致,增强凝聚力和认同感,形成一个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共同体。最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教育和传承来强化和培养。例如基层村社区作为党员干部培训的重要场所和平台,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牢固树立起共同体意识。这种教育路径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开展专题讲座、举办研讨班、开展集体学习等,旨在使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深化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总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的意识形态,是凝聚力和集体认同感的重要体现。它包括对共同文化的认同和尊重、对共同命运和利益的认同、对共同价值观的认同等多个方面。基层村社区应该利用教育路径,积极开展相关教育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党员干部和群众拥有强烈的集体认同感和共同奋斗的精神。这不仅有助于进一步巩固人民群众和共产党的血肉联系,也有助于推动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价值观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指全体中华民族成员心灵上对于中华民族共同利益和共同未来的认同和归属感。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价值观念,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内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和文化传承。首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和伦理观念。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伦理对于中华民族是至关重要的。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价值观中,包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忠诚、正直、诚信、自强不息等传统美德。这些价值观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道德观念,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支柱。其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价值观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新时代中国发展进程中形成的重要价值体系,其中包括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价值观相互交融,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精神风貌和国家发展指导思想。此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价值观还注重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在全球化时代,中华民族要在国际社会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就需要在传统文化和现代价值观念之间找到平衡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核心价值观中融合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精髓,既有传统的孝亲爱国之情,也有现代的创新拼搏精神。这种融合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现代社会的适应。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价值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融合了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和伦理观念,还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同时注重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在基层村社区进行铸牢教育,进一步弘扬核心价值观,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基层村社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渊源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指中华民族成员对自身身份的认同和归属感,以及对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关注和追求。这一概念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化的根基。首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宗族观念。在中国古代,宗族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宗族成员之间有着血缘关系和亲情纽带。宗族观念通过家族、血缘关系和血统延续的方式,强调着成员之间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成员之间互相扶持、团结合作,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级形态。其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传统文化与思想。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天人合一,强调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儒家思想强调个体应该追求社会和谐、秩序稳定,注重个体对整体的奉献和责任。这一思想观念中强调了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追求,培养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再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渊源可以追溯到现代的民族意识觉醒。在近代以来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人民面临了殖民压迫和国家危机。中国人民渐渐意识到保卫祖国、振兴民族是每个中国人的重要使命。民族意识觉醒的浪潮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最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在推翻三座大山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将人民的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党的领导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征程,使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以进一步铸造和强化。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渊源来源广泛而深远。古代的宗族观念、传统文化与思想、现代的民族意识觉醒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都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要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一意识形态,结合时代的发展和新的实践,探索出基层村社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新路径,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依据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从理论上明确其重要性和发展的理论依据。首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华民族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履行使命的基本要求。只有通过努力培养和提高党员、干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一历史使命。其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大家庭,要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就必须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共同体意识。只有当每个个体都能从自身的立场出发,积极主动地为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使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共同追求、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再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保障。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只有所有人协力齐心,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使个人的价值追求与国家发展的目标相一致,从而使社会资源得到最大化的有效利用,有效推动国家繁荣富强的进程。最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只有在中华民族内部形成紧密的团结和谐的关系,才能有效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压力。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下,通过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宁。

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形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基础,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是当前应对两个大局的保障,是民族地区工作的主线,是各民族增进共识,减少分歧,共同奋斗,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保证。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才能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保证国内基本盘的稳固,有效因对外部风险,才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强勋,刘宇杰,卜爱丽.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路径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 2022(6):56-62.

[2]杨涛."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路径[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3(6):43-46.

[3]郭广生.教育强国战略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体系建设的多维思考[J].民族教育研究,2024(3).

[4]赖龙波.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演进[J].西藏发展论坛, 2023(6).

[5]肖志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与路径研究[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21(6).

[6]娄晓丹.新时代推进基层党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探析[J].时代报告, 2021(4).

[7]杜再江.贵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N].贵州民族报, 202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