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830000
【摘要】目的:探究抗栓泵不同治疗参数对极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颅内压的影响。方法:将64例极重型颅脑损伤分为两组,一组(32例)抗栓泵治疗参数设置为30mmHg(表示为三零组),一组(32例)抗栓泵治疗参数设置为40mmHg(表示为四零组),对其颅内压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30min、治疗中30mmin、治疗结束时、治疗后30min、术后3d内(mmHg)、术后6d内颅内压水平以及术后6d内颅内压最高值与颅内压≥20mmHg次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深静脉血栓预防总有效率均为100.00%(P>0.05)。结论:以30mmHg~40mmHg参数进行抗栓泵治疗均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且对患者颅内压影响较小,治疗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抗栓泵;治疗参数;颅脑损伤;颅内压
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损伤,目前年龄标化患病率已经超过342/10万,近二十年,其患病率增长率约为48%。颅脑损伤致残率、致死率较高,尤其是重型与极重型[1]。据不完全统计,颅脑损伤整体死亡率在5%左右,重型及以上颅脑损伤死亡率可达到20%以上。手术是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主要救治手段,但受限于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时间长、生命体征改变大、病情进展速度快、相关并发症多等因素影响,术后需要给予精细照顾,巩固手术效果的同时,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健康早日恢复[2]。深静脉血栓是极重型颅脑损伤常见并发症,对患者术后康复影响十分显著。为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临床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了抗栓泵治疗。抗栓泵治疗主要是利用抗血栓感应压力系统对患者肢体进行按摩、挤压等操作,以促进自体血液循环,增加肢体肌肉张力,减少血液凝滞,预防血栓形成[3]。但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除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外,也容易出现颅内压升高、脑水肿等问题,这就需要在抗栓泵治疗时,合理设置参数,密切监测患者颅内压变化,避免颅内压过高对患者脑组织造成严重损害[4]。本研究以64例患者为例,就不同治疗参数对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指导。
1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以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在院治疗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64例用随机号码表法分为两组,其一般资料(表1)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 1 两组一般资料
组别 | n | 性别(例) | 年龄(岁) | 受伤至就诊时间(h) | 受伤原因(例) | 手术类型(例) | |||||||
男 | 女 | 范围 | 平均 | 范围 | 平均 | 车祸伤 | 坠落伤 | 其他伤 | 血肿清除术 | 去骨瓣减压术 | 其他 | ||
三零组 | 32 | 20 | 12 | 24~79 | 48.77±8.62 | 0.1~8.0 | 4.22±1.98 | 14 | 10 | 8 | 8 | 10 | 14 |
四零组 | 32 | 18 | 14 | 23~75 | 49.01±9.23 | 0.2~7.5 | 4.32±1.84 | 16 | 9 | 7 | 10 | 10 | 12 |
X²/t | 0.259 | 0.108 | 0.209 | 0.253 | 0.376 | ||||||||
P | 0.611 | 0.915 | 0.835 | 0.881 | 0.829 |
纳入标准:(1)关于本次研究,患者及(或)其家属知晓并愿意参与;(2)年龄18~80周岁;(3)临床诊断结果为极重型颅脑损伤;(4)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3~5分;(5)颅内压监测时间不低于3d。
排除标准:(1)未接受抗栓泵治疗;(2)伴血液系统疾病;(3)多组织器官功能衰竭;(4)伴皮炎、心源性肺水肿、外周动脉疾病、恶性肿瘤等可限制治疗,影响研究结果准确性的疾病。
1.2方法
患者确诊后依据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手术治疗。术后常规进行体温管理、体位管理、对症治疗、镇静止痛管理、营养支持等。在此基础上,三零组患者于术后12h以30mmHg参数进行抗栓泵治疗,四零组同一时间内以40mmHg参数进行抗栓泵治疗。治疗设备:美国柯惠Kendall SCD™ Express抗血栓感应压力系统。具体操作:(1)系统规范悬挂至患者床尾挡板;(2)根据患者腿围合理选择袖套;(3)从小腿开始逐渐向患者大腿位置包裹;(4)严格控制包裹松紧度,一般以可伸入2个手指为宜;(5)检查包裹质量、连接管连接治疗、系统安置牢固程度等;(6)检查结果满意后,启动系统,设置治疗参数;(7)每次治疗60min,每日治疗2次,持续治疗3d。
1.3观察指标
(1)统计抗栓泵治疗前30min、治疗中30min、治疗结束时、治疗后30min、术后3d内、术后6d内患者颅内压水平,计算术后6d内颅内压最高值与颅内压≥20mmHg次数。(2)根据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水平评价抗栓泵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6.0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数(n)、率(%)表示,行X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不同阶段颅内压水平比较
表2显示,两组各阶段颅内压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 2 两组不同阶段颅内压水平比较[(±s),mmHg]
组别 | n | 治疗前30min | 治疗中30mmin | 治疗结束时 | 治疗后30min |
三零组 | 32 | 15.65±2.42 | 16.84±2.24 | 16.55±2.31 | 15.32±2.11 |
四零组 | 32 | 15.66±2.37 | 16.74±2.19 | 16.58±2.43 | 15.22±2.08 |
t | 0.017 | 0.181 | 0.051 | 0.191 | |
P | 0.987 | 0.857 | 0.960 | 0.849 |
续表 2 两组不同阶段颅内压水平比较[(±s)]
组别 | n | 术后3d内(mmHg) | 术后6d内(mmHg) | 术后6d内颅内压最高值(mmHg) | 术后6d内颅内压≥20mmHg次数(次) |
三零组 | 32 | 14.65±2.34 | 12.24±2.67 | 21.25±3.62 | 15.25±4.68 |
四零组 | 32 | 14.67±2.74 | 12.32±2.17 | 21.29±3.47 | 15.48±4.76 |
t | 0.031 | 0.132 | 0.045 | 0.195 | |
P | 0.975 | 0.896 | 0.964 | 0.846 |
2.2两组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比较
表3显示,两组均未见深静脉血栓病例,总有效率皆达到100.00%(P<0.05)。
表 3 两组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比较[n(%)]
组别 | n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 |
三零组 | 32 | 24(75.00) | 8(25.00) | 0(0.00) | 32(100.00) |
四零组 | 32 | 28(87.50) | 10(31.25) | 0(0.00) | 32(100.00) |
X² | / | 0.000 | |||
P | / | 1.000 |
3讨论
抗栓泵在血液循环障碍改善方面具有较强优势,目前已经成为血液循环障碍患者或高风险患者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肌肉萎缩等预防重要手段。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受创伤应激、手术应激、卧床时间等因素影响,血液粘滞程度较高,极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肌肉萎缩等问题。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中,多采用抗栓泵进行预防。但考虑到中心静脉压变动容易引起颅内压升高,增加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损伤风险,需要慎重使用抗栓泵,合理设置其治疗参数。目前,关于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抗栓泵治疗参数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本研究在抗栓泵治疗中,提出30mmHg与40mmHg两种治疗方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说明以30mmHg治疗与以40mmHg治疗均可达到预期目标。与此同时,抗栓泵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颅内压均有提升,但提升幅度较小,且在治疗结束后均下降,说明两种参数下的抗栓泵治疗具有一定安全性。此外,两种治疗方案术后3d内颅内压水平较高,但并未达到显著升高程度,且术后6d内整体水平处于正常状态,二者之间测定值无明显差异,说明治疗参数对患者术后颅内压影响较小,30mmHg~40mmHg适用于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抗栓泵治疗。
综上所述,抗栓泵是预后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手段,将压力参数设置在30mmHg~40mmHg范围内,可获取较好预后效果,且对患者颅内压无明显影响。
【参考文献】
[1]赵有娜. Phlebo Press DVT压力抗栓泵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颅内压的影响[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3,29(23):138-140.
[2]李明学. 压力抗栓泵联合肌肉放松疗法对颅脑外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血栓形成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3,36(13):136-138.
[3]查蓉珍,喻玫,毛妍.早期康复锻炼联合气压治疗仪对颅脑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养生,2022,22(19):1673-1676.
[4]张叶.压力抗栓泵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颅内压的影响[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28(11):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