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K理论创新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2

PCK理论创新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措施

汤红梅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第四中学  黑龙江绥化  152000

摘要: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积极探索PCK理论的实践应用,改革物理实验教学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物理实验探究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物理综合效果。本文基于PCK理论的指导,重点针对物理实验教学进行探索和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实验教学改革建议,希望能突出物理实验教学特色,提高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水平。

关键词:PCK理论;初中教育;物理实验

    在初中阶段的物理实验教学实践中,教师积极探索PCK理论的有效应用,改革实验教学模式,能提高实验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多元化探索和实践,确保能优化教学指导成效。因此物理教师应该解读PCK理论的内涵,并以此为基础积极探索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措施,希望能全面改革教学指导成效,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有效提升物理实验教学指导活动的综合有效性。

一、深化内容理解,构建知识网络

在PCK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应深入理解学科内容,把握物理实验教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合理化地组织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从这一点看,物理实验教学中PCK理论的融合渗透,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物理知识基础,能够对学科知识进行有效地组织和呈现,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1]。因此在实际开展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来深化对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起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教学指导环节,教师应先对实验内容进行精心选择和设计,确保实验能够充分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和核心价值,然后应注重实验前的预习和实验后的总结,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从而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拓展学习,采用课外阅读、科技制作等方式来丰富自己的物理知识库,为深度学习物理实验内容做好准备,保障物理实验教学活动创新实施。

例如,在初三物理“电阻的测量”实验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基于PCK理论的指导,从帮助学生深化内容理解的视角,建构知识网络。在教学指导环节,根据PCK理论,教师应先明确“电阻的测量”这一章节的核心概念,包括电阻的定义、单位、性质以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等,并详细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电阻的初步认识,为后续实验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2]。在实际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重点整合与电阻测量相关的知识点,如欧姆定律、电路的连接方式、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等,并借助思维导图将这些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清晰、完整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阻测量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在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后,教师可以从实验教学视角,设计一系列实验任务,带领学生从简单的电阻串并联实验开始,逐步增加难度,引入伏安法测电阻等更为复杂的实验方法,并在实验探究中总结经验教训,加深学生对电阻测量知识的理解,锻炼他们的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此就能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按照PCK理论的支持,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加深他们对课程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教学指导效果。

二、强化学习者联系,促进个性发展

PCK理论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和特点,注重因材施教。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同时教师还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能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根据实验教学的需求,对学生实施合理化的指导和训练。因此为了强化学习者联系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在实际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借助实验分组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探究水平,还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个性化指导,鼓励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深入探究和创新实践。在学生能对物理实验探究内容形成初步认识后,教师还应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困惑和需求,并给予针对性地帮助和支持[3]

    例如,在初中物理“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从强化学习者联系的角度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指导,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成长。在教学指导活动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观察学生学习表现等方式,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和学习风格,然后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指导方案,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实验教学活动中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体验。同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教师可以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如个别辅导、学习资源推荐等,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帮助学生逐步克服物理实验的困难,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投入到实验探究学习活动中,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如此就能优化创新物理实验教学活动的效果,助力学生个性成长和发展,使学生的物理综合学习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三、创新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

在PCK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应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灵活选择和应用。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新教学策略以提升教学效果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关注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和优化,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和模式[4]。同时,在实际组织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物理实验教学活动的需求,引入多媒体技术和仿真实验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物理实验过程更加直观、生动和有趣,也可以尝试采用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和探究中提升物理素养。在改革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例如,在初中物理“电生磁”实验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积极探索物理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借助趣味物理实验和项目任务探究,指导学生学习物理实验内容,有效提高物理教学指导成效。在物理实验指导环节,教师可以利用简单的材料如导线、电池和小磁针,演示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这些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他们思考背后的物理原理,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采用项目任务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电生磁”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究,如要求学生在物理实验环节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电磁铁,或者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指导学生深入理解“电生磁”的原理,还能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5]。在此实验教学环节,物理教师还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整合各种教学方法,如在实验环节,可以将探究法和实验法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实验操作来验证和巩固所学知识,在课后拓展环节,可以采用讨论法和研究法相结合,鼓励学生就“电生磁”相关话题展开深入讨论和研究,进一步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如此就能优化物理实验教学指导成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探索,切实保障物理实验教学高效化开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积极探索PCK理论的有效渗透,能改革教学指导模式,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深度系统的探究,从而提高物理课程教学指导的综合效果。因此新时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将物理教学改革作为基础性工作,有效探索教学活动创新措施,引发学生对物理课程知识的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陈翠红.小实验,大作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法探讨[J].家长,2023(35):74-76.

[2]主兆余.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意义及策略探讨[J].智力,2023(34):84-87.

[3]吴蓉.巧用生活资源,高效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J].教育界,2023(32):32-34.

[4]王梦佳.立足核心素养优化物理实验——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的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32):113-115.

[5]陈进文.基于PCK理论创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评价[J].实验教学与仪器,2023,40(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