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兴医院 江婷 刘艳 710082
【摘要】目的:分析神经源性膀胱在留置导尿过程中开展康复护理的价值。方法:在2022年4月—2024年1月范围内,以神经源性膀胱为选取对象,选择90例患者实施研究,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根据1:1比例实施分组处理,对照组择取45例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择取45例开展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最大尿流率,相比对照组升高;导尿留置时间、残余尿量,相比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神经源性膀胱在留置导尿过程中开展康复护理可缩短其导尿管留置时间,亦可改善残余尿量,增加尿流率,值得借鉴与实施。
关键词:康复护理;神经源性膀胱;导尿管;留置时间;残余尿量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是一类由神经性病变所致的膀胱、尿道功能失常,从而出现一系列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1]。NB在临床表现为尿潴留、尿失禁、排尿次数改变等,若未及时进行治疗可影响肾功能,并威胁患者生命,因此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及干预,达到改善预后效果的目的[2]。康复护理措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为目的,可通过导尿等措施缓解其不适,为深入分析该方案的价值,本文选取2022年4月—2024年1月收治9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2年4月—2024年1月范围内,以神经源性膀胱为选取对象,选择90例患者实施研究,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1:1)分2组。对照组(45例):女21例、男24例,年龄22~72岁,平均(45.82±2.42)岁;病程2~10天,平均(5.14±0.24)天;BMI 21~28kg/m2,平均(24.14±0.21)kg/m2。观察组(45例):女22例、男23例,年龄21~72岁,平均(45.88±2.38)岁;病程2~10天,平均(5.22±0.28)天;BMI 21~28kg/m2,平均(24.18±0.22)kg/m2。两组4项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本研究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并获得审批。
1.3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在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口头宣教,指导其掌握神经源性膀胱发病原因、治疗方案、护理价值等,同时进行心理疏导及用药指导,在导尿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避免诱发感染,持续护理2个月。
观察组开展康复护理:(1)心理干预,在患者入院后采用PPT、宣教手册的方法为其讲解神经源性膀胱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案、康复过程等,同时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价,若其心理状态较差则需要及时进行疏导,并告知其焦虑、抑郁状态对排尿及预后效果的影响。(2)排尿训练,①在导尿前半小时,通过寻找刺激点,如轻轻叩击耻骨上区或大腿上三分之一内侧,牵拉阴毛挤压阴蒂(茎)或用手刺激肛门诱发膀胱反射性收缩,产生排尿。②每次放尿前5分钟,患者卧于床上指导其全身放松,想象自己在一个安静、宽敞的卫生间,听着潺潺的流水声,准备排尿,并试图自己排尿,然后由陪同人员缓缓放尿强调患者利用全部感觉,开始时可由护士指导,当患者掌握正确方法后可由患者自己训练护士明天督促、询问训练情况。(3)饮水方案,实施间歇性导尿前三天为患者制定饮水计划,间歇导尿期间匀速饮水,指导患者定时饮水,限制饮水总量,每日1800~ 2000ml为宜,每小时饮水1次,每次100~ 125ml,不要一次大量饮水,睡前不再饮水。(4)尿量记录,准确记录残余尿量,根据残余尿量的多少,每日间歇导尿1-4次,并记录导尿时间和尿量。两次导尿之间能自动排尿100ml以上,残余尿量300ml以下,建议每3小时导尿一次。两次导尿之间能自动排尿200ml以上,残余尿量200ml以下时,建议每8小时导尿一次,当残余尿量少于100ml或为膀胱容量20%以下时,即膀胱功能达到平衡后,方可停止导尿。
1.4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评价最大尿流率、导尿留置时间、残余尿量。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选择SPSS2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则以(±s)、T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n,%)、卡方处理,根据显示的P值反映研究价值。
2 结果
与护理前比,护理后2组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最大尿流率高于对照组,导尿留置时间、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恢复情况对比(±s)
组别 | 最大尿流率(ml/s) | 残余尿量(ml) | 导尿留置时间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对照组(n=45) | 8.32±1.71 | 12.31±2.61 | 709.41±150.21 | 156.24±26.44 | 6.14±1.24 |
观察组(n=45) | 8.38±1.46 | 17.14±2.91 | 712.85±148.82 | 66.24±21.41 | 4.21±0.82 |
t值 | 0.177 | 8.196 | 0.108 | 17.547 | 8.708 |
P值 | 0.859 | 0.000 | 0.914 | 0.000 | 0.000 |
3.讨论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最大尿流率高于对照组,导尿留置时间、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可见神经源性膀胱在留置导尿过程中开展康复护理可行性较高,究其原因在于神经源性膀胱为脊髓损伤等外界因素所致,既往在常规护理中通过长期留置导尿管进行干预,虽可达到排尿的目的,但可引起肾脏功能损坏,亦可增加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康复护理措施则采用多种康复训练方案对膀胱功能进行锻炼,通过训练可以帮助患者达到膀胱功能平衡,使自动排尿的频率降低,一般不超过每2小时一次,同时残留尿量减少,一般不超过100毫升;此外对患者进行膀胱区按摩和压迫治疗也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按摩和压迫膀胱区,可以刺激膀胱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从而可以帮助恢复膀胱功能,缩短导尿留置时间。
综上所述,神经源性膀胱在留置导尿过程中开展康复护理可改善其残余尿量及最大尿流率,缩短导尿留置时间,值得借鉴与实施。
参考文献
[1] 周君桂,周民,庞凡,等. 广东地区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管理及间歇导尿临床应用现况调查[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1,27(10):1233-1240.
[2] 吐尔逊阿依·艾克木,阿衣先木古·阿布力克木.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路感染和膀胱功能的影响[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2(11):131-13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