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第一幼儿园 543000
摘要:儿童自幼儿阶段向学龄前期的转变,标志着他们人生的初次重大变化。这期间的生活习俗、行为模式、教育场所及教学策略的调整可能导致他们在步入学校时产生疲倦感、体重减轻或对学习的恐惧等问题。为了确保孩子们能够平稳地跨越这一关键时期,我们需要做足他们的预备功课,以协助他们成功实现由幼儿至学生的转换。基于此情况,我们的幼儿园推出了针对性的“幼小衔接”培训项目,旨在引领孩子们轻松应对这种转型期,并期待得到诸位管理者与教师们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幼儿到小学的过渡;学习的习惯;学习的能力;行为的模式;情绪的适应性;身心成长的规律
从1990至1994年期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及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下属的教育研究部门共同开展了关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衔接”的研究项目,其结论显示,若能在学前时期为孩子们提供足够的社交适应性和抽象逻辑思考能力的基础训练,同时又不对他们在小学一年级时这两方面的技能设定过于苛刻的要求,那么他们进入小学后的学习和生活适应问题就能得到有效解决。因此,怎样让孩子能够顺畅地度过幼儿园向小学转变的过程?我们幼儿园又是如何实现这一过程的呢?基于我们的实际状况,我有以下一些观点:
一、情感适应是幼小衔接的第一步
首先,在我们的大班阶段,我们应该定期带领孩子去参观小学,让他们对小学环境有更深的了解。这样,孩子入学后的陌生感就不会那么强烈了。
比如:我们的幼儿园位于梧州市东中路60号,与中山小学相距较近,因此我们会策划一次名为“进入小学”的活动,引导孩子们去体验一下中山小学的环境。我们带着孩子们游览了学校的主要建筑如教学楼、操场、卫生间等地方,并且向他们介绍了各个地点间的行进路径。在此过程中,我们会用激励的话语来鼓舞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到能上小学是多么令人骄傲且愉快的事。此外,我们也引领着孩子们观看了小学的大哥哥和小姐姐们的课外锻炼,也观察到了他们在升国旗、体育活动及课堂上的表现,以此激起他们对于即将步入小学生活的期待感和荣誉感。这有助于他们提前认识到小学的生活状态,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生涯。
再次:为儿童提供社交技能训练有助于他们在步入学校时能顺利地结交新的朋友及师生关系。当前的儿童往往过于关注自己,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特别是在他们开始上小学之后,脱离了“第二个妈妈”式的幼儿园教育环境,面对更高的教学标准和对学习的更高期待,这可能会让他们产生焦虑感和沉重的心理负担。因此,我们会组织一些如 “我成长了”的主题活动来增进小学生们与孩子的亲密度,增强他们喜欢老师的感情。此外,我们也注重培育他们的善良品格,教导他们如何有效地与他人互动,懂得与伙伴共享快乐时光,表达出内心的忧虑,并且借助与伙伴、导师的对话来解决问题。
二、提升幼儿的学习热情和能力。
正如爱因斯坦所言:“热爱是最强大的导师”,唯有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他们才会积极地投入到小学的学习环境中。经过验证,打破仅关注教授知识的限制,利用各种方法培育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享受学习并掌握学习技巧,从而自发地投身于学习之中,这是成功过渡幼儿与小学阶段的关键因素。
首先,激活儿童的读书激情,提升他们的能力。
当孩子们开始上小学时,他们需要面对正式的学科教学方法,这让他们感到困惑且无法适应。同时,他们的作业量也在增加,让孩子们不知所措。因此,若能在儿童早期教育中注重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并提升其理解力,那么就能使得他们在教师讲解内容时更容易吸收与领会,从而培育出他们的学习热忱及自我信心。
接下来,我们也在教育方式中做出了一些调整,主动增加了“讲解”的部分,同时也会安排一定程度的、较少的任务给孩子,但这需要他们在指定时间内完成,以便他们能够顺畅过渡至小学生身份,并且为其未来的一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再一次,幼儿园教师必须重视对孩子的专注力的培养。
曾经有一位富有教学经历的小学校长提及过,儿童对于小学生学习的适应程度往往表现在他们无法专注于课程上。当孩子们从小规模的学习环境转变为复杂学科的教室时,这种变化是巨大的,若他们在课堂中难以保持注意力和专心致志,这会对他们的学业与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我们要以激发兴趣的方式来培育儿童的专注能力。比如:通过逐步提高拼图难度的方法,教导孩子们如何静下心来专注于一件事情,又或者利用讲述故事和阅读绘本作为切入点,引导孩子们带着疑问倾听并观察,然后让他们解答这些问题等方法,以此增强他们的持续专注时长。此外,我们也把原本的活动时间从25分钟提升到了35分钟,并且针对活动中的一些规范行为(如坐姿、主动提问)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尽可能地让它更接近小学的标准。
三、配合父母,培育孩子优秀的行为模式。
通过强化儿童的时间管理能力、日常生活的规范性和自主性的训练,有助于他们在步入小学时具备更优秀的适应力。当孩子们开始上小学的时候,他们的任务不再是随意安排自己的日程,而是需要严格遵循学校的规定,例如准点到达与离开学校、按照铃声调整课程进度等。此外,课堂时长由30分钟增加到了45分钟,这对孩子的挑战也是巨大的。因此,提前教导他们如何合理分配时间和规划生活,将会成为他们未来学习的坚实基石。同时,保持健康有序的生活方式,包括定时休息、按时起床、坚持固定的活动计划,并确保个人用品摆放整齐有序,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在孩子上学前就着手去引导和教育的。
在我们的日常活动中,我们可以与父母共同努力提升儿童的自主意识。比如教导他们如何打理他们的学习工具,收拾好他们的背包等,让他们有机会处理一些可以自行解决的问题。这样能够有效地增加他们的自立能力。当孩子们逐渐掌握了自我管理的技巧时,他们就能更快地脱离父母的庇护,更快速地加入到团队中,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节奏。
四、以儿童为中心,遵循他们的身心成长规律,让幼儿园和小学共同构建起一座桥梁,来实现幼小衔接这篇文章。
我认为,幼儿教育向基础教育的过渡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为了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阶段,幼儿园和小学应互相靠近并互补彼此的教育方法。我们的观点是:完美的学前准备工作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无论是教学主题、教学模式、教学场所、行为准则、预期目标还是心理发育,小学和幼儿园之间的关系应保持无缝对接且避免任何重合之处。所有的步骤都应根据儿童的发展和进步节奏逐步推进,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连接的过程不会出现反复或停顿。
如何才能确保幼儿到小学的过渡顺利?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可以用三个方面来描述:首先是“学习热情”,这意味着孩子对于所学知识有着浓厚的探究欲望并能够积极投入其中,遇到困惑会寻求解答;其次是“社交能力强”,指的是孩子们能在家庭、朋友、教师、同伴等环境下和谐共处;最后是“自我管理好”,也就是说他们可以独立且有序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不需要家长督促或监督就能按时完成任务。
如果我们能够妥善处理好上述几个方面的任务,我相信孩子们在进入小学后会迅速找到自己的定位并快速适应小学生活。
参考文献:
[1]蒋萍.浅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J].东方教育,2013,(4) .
[2]王金兰.开启幼儿园环境教育的新闸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