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茶黑茶的工艺优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2

发酵茶黑茶的工艺优化研究

黎明、贺星宇、贺知博、彭小洲、杜志祥、费诗琪、覃智海

(1.贵州良友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贵州铜仁555100)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发酵茶黑茶的工艺优化方法,以提高其品质和生产效率。实验采用了不同的工艺参数,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工艺显著提升了发酵茶黑茶的品质,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关键词:发酵茶:黑茶:工艺优化;品质提升;生产效率

前言:介绍发酵茶黑茶的背景、意义、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背景和意义

黑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以其独特的发酵工艺和保健功能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传统黑茶生产工艺存在发酵周期长、能耗高、品质不稳定等问题,制约了黑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对黑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黑茶品质,促进产业发展,也对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材料

于2023年5~9月采摘自某某泰山桃花峪茶园黄山群体品种一芽三四叶鲜叶为原料,在某某农业大学茶学实验室内加工成不同工艺的黑毛茶。

2.2试验设计

2.2.1摊放时间处理方法

该试验共设计3个处理,以2023年5~9月采自某某泰山桃花峪茶园黄山群体品种一芽三四叶鲜叶为原料,将鲜叶按:鲜叶→摊放→摇青→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工艺加工成茶,摊放时间处理设置四个小时、六个小时、八个小时,实验使用单因素对照,也就是每种工艺流程除所设处理外,其他加工步骤按预实验确定的较优流程完成,比较不同摊放时间对某某黑毛茶感官及生化品质的影响。

2.2.2摇青处理方法

2.2.2.1摇青次数处理方法

该试验共设计4个处理,以2023年5~9月采自某某茶区黄山群体种一芽三四叶鲜叶为原料,将鲜叶按:鲜叶→摊放→摇青→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工艺加工成茶,每个处理为5kg鲜叶。摇青次数设置处理为处理1(第1次摇2min,静置30min,第2次摇4min,静置60min,35r/min);处理2,(第1次摇2min,静置30min,第2次摇4min,静置60min,第3次摇6min,静置90min);处理3,(第1次摇2min,静置30min,第2次摇4min,静置60min,第3次摇6min,静置90min,第4次摇8min,静置120min);处理4(CK),不摇青。其他工艺按预实验确定的较优流程完成,比较不同摇青次数对某某黑毛茶感官及生化品质的影响。

2.2.2.2摇青程度处理方法

该试验共设计3个处理,以2023年5~9月采自某某茶区黄山群体种一芽三四叶鲜叶为原料,将鲜叶按:鲜叶→摊放→摇青→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工艺加工成茶,每个处理为5kg鲜叶。摇青程度设置处理为处理1轻摇(第1次摇1min,静置30min,第2次摇2min,静置60min,第3次摇4min,静置90min,35r/min);处理2中摇,(第1次摇2min,静置30min,第2次摇4min,静置60min,第3次摇6min,静置90min);处理3重摇,(第1次摇4min,静置30min,第2次摇6min,静置60min,第3次摇8min,静置90min)。其他工艺按预实验确定的较优流程完成,比较不同摇青程度对某某黑毛茶感官及生化品质的影响。

2.2.3揉捻时间处理方法

该试验共设计3个处理,以2023年5~9月采自山东泰山桃花峪茶园黄山群体品种一芽三四叶鲜叶为原料,将鲜叶按:鲜叶→摊放→摇青→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工艺加工成茶,揉捻时间处理设置2min、5min、10min,其他工艺按预实验确定的较优流程完成,比较不同揉捻时间对山东黑毛茶感官及生化品质的影响。

2.2.4渥堆处理方法

2.2.4.1渥堆温度处理方法

该试验共设计3个处理,以2017年5~9月采自山东泰山桃花峪茶园黄山群体品种一芽三四叶鲜叶为原料,将鲜叶按:鲜叶→摊放→摇青→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工艺加工成茶,渥堆温度处理设置40℃、45℃、50℃,渥堆时间相同,其他工艺按预实验确定的较优流程完成,比较不同渥堆温度对山东黑毛茶感官及生化品质的影响。

2.2.4.2渥堆时间处理方法

该试验共设计4个处理,以2017年5~9月采自山东泰山桃花峪茶园黄山群体品种一芽三四叶鲜叶为原料,将鲜叶按:鲜叶→摊放→摇青→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工艺加工成茶,渥堆时间处理设置16h、20h、24h、28h,渥堆温度不超过40℃,其他工艺按预实验确定的较优流程完成,比较不同渥堆时间对山东黑毛茶感官及生化品质的影响。

2.2.5干燥处理方法

该试验共设计9个处理,以2023年5~9月采自某某泰山桃花峪茶园黄山群体品种一芽三四叶鲜叶为原料,将鲜叶按:鲜叶→摊放→摇青→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工艺加工成茶,其他工艺按预实验确定的较优流程完成,比较不同干燥温度对某某黑毛茶感官及生化品质的影响。

2.2.6压制处理方法

称取88g黑毛茶于蒸茶筒内,等到蒸汽开始向上冒出,将蒸茶筒放到蒸汽机上面,放入内飞,套上相应的布袋,蒸适宜的时间至茶条变软,取下蒸茶筒,将茶料倒入布袋。将布袋按照适当大小、形状进行紧压。拉出压制石模,将布袋置于石磨中心位置,将石模完全推入设备内。按压下行键进入压制状态,压制定型后,按压上行键,取出压制好的茶饼,放置在配套茶架上,晾制结束后,将茶饼从布袋中取出,放置在烘干网板上进行烘干。

2.3测定项目与方法

2.3.1感官审评方法

称取3g茶样,加入150ml沸水冲泡5min,多名审评专家对所加工的黑茶进行密码感官审评(陆松侯等,2001),包括外形(20%)、汤色(15%)、香气(25%)、滋味(30%)和叶底(10%),重点审评香气和内质,写出品质评语,并用记分法表示品质高低。每个茶样平行审评三次。

2.3.2理化检测方法

水分:GB/T8304-2013;水浸出物:GB/T8305-2013;茶多酚:GB/T8313-2008;游离氨基酸:GB/T8314-2013;咖啡碱:GB/T8312-2013;可溶性糖:蒽酮比色法;

2.3.3儿茶素组分检测方法

儿茶素组分测定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Silversil(银光)C18(150mm*4.6mm,5μm)。

2.3.3.1液相色谱流动

相流动相A:将200mL乙腈和1mL甲酸加入1000mL容量瓶中,用超纯水定容至刻度,摇匀。溶液需过0.45μm膜。流动相B;乙腈,需过0.45μm膜。

2.3.3.2色谱条件

柱温35℃,检测波长为278nm,梯度洗脱条件见表:

表1HPLC法测儿茶素组分的洗脱条件

 

2.4.4香气成分检测方法

2.4.4.1SPME

将固相微萃取头在气相色谱仪进样口250℃老化1小时,以备日后使用;称取10克有代表性的茶叶样品,放入100毫升三角瓶中,用锡箔纸密封。首先,将其放入80℃恒温水浴中,加热20分钟,使其充分蒸发并平衡茶香;然后,将固相微萃取装置的针头穿过锡箔插入茶叶上方的三角瓶中,固定固相微萃取手柄,小心地推出纤维头,开始计时;吸附60分钟后,将其取出,并立即将其插入GC-MS仪器的注入口。在250℃下热解吸5分钟。

2.4.4.2GC-MS分析条件

GC条件:色谱柱:Rtx-5MS石英毛细管柱(30.0m x 0.32mm x 0.25)μm);载气He(纯度>99.999%);柱前压力5.9psi,分流比10:1;注入口温度:250℃;柱温:保持初始温度50℃3分钟;以3℃/分钟的速度升至210℃,然后以10℃/分钟的速率升至250℃,并保持5分钟;无分流注射。MS条件:电子碰撞离子源,温度230℃,电子能量70eV,质量扫描范围35-400amu,扫描速度909amu/s,光电倍增管电压800V。

2.5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使用Excel-WPS进行处理,并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将通过GC-MS数据处理收集的质谱与NIST14标准光谱库进行比较,并与相关文献进行比较,以对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使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每种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

3研究结果与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黑茶发酵工艺能够显著缩短发酵周期,降低能耗,同时提高黑茶的感官品质和化学成分含量。与传统工艺相比,优化工艺生产的黑茶在色泽、香气、滋味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且品质更加稳定。这些结果为黑茶产业的工艺改进和产品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四川茗通天下茶业有限公司.一种基于功能菌株强化的黑茶发酵装置及工艺:CN202211480864.9[P].2023-02-03.

[2]李晓玉,黄晓琴,杨小青,等.加工工艺对某某黑茶香气成分的影响研究[C].//第二届国际茶学院所长会议论文集.2019:37,47.

[3]左小博,苏小琴,孔俊豪,等.六堡黑茶浸提工艺优化及固体饮料开发[J].食品工业科技,2018,39(11):177-182.

[4]谢雨,文兆明,颜志伟,等.优质圣种南山黑茶生产技术工艺研究初报[J].广西农学报,2012,27(5):27-28,35.

1

科技项目:发酵茶(黑茶、老白茶)的工艺优化研究:合同编号:黔科合成果[2023]一般454

作者简介:黎明(1973-),女,中级茶艺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茶叶加工与销售

讯作者:覃智海(1997-),男,研究方向:食品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