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2

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施

赵法江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清河中心学校    24611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师应注意将情感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既能掌握基本的知识,又能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情感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在阅读文本细节的时候,能够掌握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从而产生共鸣。本文通过小学语文教材,对小学语文课堂进行情感教育的可行性和优越性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具体策略,主要包括:在识字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观念,积极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巧妙地设计教学情境,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语文课堂;实施策略

1.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意义

1.1.能激发小学生学习热情

传统模式下的语文课堂相对枯燥,学生多是对字词段落进行背诵记忆,没能深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难以与作者建立情感共鸣,学习效率不高。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深度探究文本内容,进入作品描写的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1.2.提高小学生道德修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相关内容,能够让小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善、什么是美,帮助小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面对挫折时不气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情感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学生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律能力。

2.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2.1.在识字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观念,引导学生探索文字中的文化内涵

汉字是一种音形义结合的文字,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可以在识字环节渗透情感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外形,在学习字音的同时认识常见的偏旁部首,为学生讲解与汉字相关的故事,让学生们体会到学习汉字的乐趣。例如,教师为一年级学生讲解生字“本”时,首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木”字,并告诉学生“木”字背后的文化内涵,即横表示树木的枝叶,撇和捺表示树木的根部,“本”字比“木”字多一横,且这一横处于下方,是对根部的重点强调,因此“本”的原始含义为树根。又如,在讲解生字“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已经学习过的“日”字,学生能够发现“旦”字是由“日”和一横组成,可以代表太阳升出地平线的意思,即早晨。在汉字讲解中渗透情感教育理念,可以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主动发掘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

2.2.积极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情感变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好奇心强、喜欢探索世界的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情感教育时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有效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为学生设计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在演绎中体验角色的情感变化。

例如,在为五年级学生讲解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在阅读后说出自己的感受,通过这一方式让学生大致了解本文的主要情节,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接着,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为班级学生合理分配角色,引导学生依托故事情节进行演绎,在这一环节学生需要熟读文本,并根据自己的见解进行角色演绎。实践表明,角色扮演活动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演绎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情景剧的看法,并对其他同学的演绎成果进行评价。通过这一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代入角色,感悟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征及情感变化,理解父爱的伟大。

2.3.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勇敢表达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不同的情境话题,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内容抒发情感、表达观点,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学习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时,学生通过预习能够明白课文介绍了圆明园的历史文化及圆明园为什么被毁灭、毁灭后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损失,但一些学生并没有详细了解过圆明园的相关资料,也没有见过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象,学生们很难通过阅读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针对这一现象,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有关圆明园的纪录片,为学生展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象及圆明园被洗劫后的状态。通过观看视频,为学生带来较强的视觉冲击,让学生对本课内容产生更加深刻地理解。

2.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效扩展教材内容

小学生尚不具备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在看待问题时难以站在宏观角度进行分析,这就要求教师依托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情感引导,让学生在阅读中仔细思考,认真体会,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教材中的情感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具有较强的时代背景,小学生对特定时代的了解不深,很难进行深度阅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将生活元素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涵,有效扩展教材内容。

例如,在讲解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时,文章主要讲述了沙洲坝人民在毛主席的带领下挖掘了一口井,进而解决了人们的喝水问题,虽然后来沙洲坝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是人们依然会去喝井水,就是为了感恩生活,怀念毛主席。一年级学生对沙洲坝的了解较少,很难理解当地人民对水资源的迫切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沙洲坝人们以前的生活状态与班级学生当前的生活状态进行对比,通过图片展示或视频播放等形式带领学生了解沙洲坝人们的艰苦生活环境,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语文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进行科学拓展,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结束后自主探究本文中的“挖井人”与“吃水人”分别指代哪一类人群,学生在深度思考后认识到,文中的“吃水人”是指受益人,而“挖井人”则是指无私奉献的人。在学习完本课内容后,小学生能够明白父母的爱,并懂得感恩的重要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把情感教育融入其中,组织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地分析,并与自己的亲身体验相结合,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重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材上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在识字环节渗透情感教育观念等策略,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现更多的情感细节,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感受到生活中的真善美。

参考文献

[1]孟凡芝.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6):177-178.

[2]王雅倩.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12):98-100.

[3]陈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J].知识窗(教师版),2021,(0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