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背景下基于工作过程的电气自动化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2
/ 2

校企合作背景下基于工作过程的电气自动化技术

课程体系研究

杨雄

身份证612728198609042419

摘要:在高校的相关教学中,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设备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这类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则会严重影响到其毕业后的就业。因此,在当前职业教育大背景下,高校应该加强与企业沟通和合作,进一步明确电气自动化技术方向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校企合作;技术;课程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当今全球少数几个制造强国之一。文章首先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并在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就电气自动化专业校企合作的课程体系具体建设内容进行了论述,希望能为我国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校企合作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我国电气自动化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改革

目前,我国的电气自动化专业在全球市场上的年销量已达70,000多台,而且在今后十年中,其出口规模将会呈现指数式的增长,据相关专家预计,到2020年,该专业的总装机将达到6百万。然而,随着电气自动化行业的迅速发展,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根据国家电气公司公布的数据,中国的电气自动化专业在2019年出现了240,000多个岗位空缺,今后还将继续保持30%的高水平。所以,目前我国教育界已将“电气自动化”这一专业列入高等教育领域,以促进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目前,国内已有300多所高校申请了电气自动化专业,但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电气自动化专业还没有与之配套的师资力量、设备、课程体系等配套设施,而仅靠学校自身的力量难以解决。当前,应该将高校和社会的相关资源结合起来,开展校企合作,以促进我国电气行业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二、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意义

1.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作为当前职业教育的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出具备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我国现代电气工程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有效路径。

当前,我国高校应该充分重视这一教学内容,通过设置多元化课程体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升专业技能,进而为其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2.强化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具备创新精神、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当前我国高校需要根据培养目标对其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进行合理设置和规划,将学生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高校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构建相应教学平台,同时在课程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工作岗位对人才素质要求,以此为基础来设计相应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除此之外还要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开发课程体系和内容来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

3.完善教师培训机制。

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增强其综合素质、提升教师理论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视理论培训工作和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系统设计与规划。这就导致了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及不足之处。

三、课程体系的建立

1.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

建立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所在行业、地区的产业特点,对各专业岗位的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各个岗位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按照工作流程对其进行了梳理,形成了一个以项目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

2.典型的工作任务和专业技能的研究

针对以往毕业生的工作方向,通过座谈、实地考察、发放问卷调查等形式,得知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为调试、调试及设计、自动化产品售前与售后服务岗等。通过分析以上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得出了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人员应具有的相关职业技能。

3.确定培训对象

本文从典型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导向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良好的身心健康意识,熟悉有关企业的生产流程及组织管理;良好的职业操守,良好的外语、计算机应用及专业技能,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可持续的学习能力。

四、课程体系的特点

1.建立职业资格培训资源库,实现课程证书的统一

根据工作流程制定课程标准,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方式来实施工作过程。将技能证书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将特种作业(电工上岗)、化学仪器维修、维修电工、国家制图师四项考试的内容纳入到各专业课程中,使其成为一门课程,将课程评价与取证结合,实行课证融通,引入第三方认证,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拓展就业创业本领。

2.充分发挥课程的思政功能,全面育人

认真梳理“思政元素”在课程体系构建中的应用,并将其作为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知识和价值的教育相结合,把电机学和思想政治学科的学科结合起来,形成“协同”,构建“全学科”育人模式。项目实施了《维修电工实训》等精品课程,并在今后完成全部课程的思政改革。

3.强化实训课的建设

一是加强对学生的基础技能的培养,包括电工、电子仪器使用、钳工等一系列的集中培训。二是以综合应用工程实例为载体,以第二课堂的形式进行综合实践。实践教学实分为职业岗位认知、社会实践、顶岗实习三个方面。通过参观、讲座等方式,让学生对本专业的人才素质、知识、技能需求的标准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暑假期间,同学们可以到不同的公司进行各种社会实践,以加深对工作的了解。第三学年安排顶岗实习,使毕业生与就业“无缝对接”。

4.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建立校企共建的合作机制,加强校企联合办学,进一步深化“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充分发挥“双师型”的作用,组建混合师资队伍,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组织学员参观、见习、顶岗实习,并派遣教师到基地进行实习,以培养优秀的毕业生、充实企业员工、加强校企合作的内涵衔接、专业师资与技术人才对接,共同构建就业服务体系;共同构建教学操作和质量监测系统。

结论: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电控技术课程体系为基础的校企合作,是适应高职教学需求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该模式能够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促进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未来将会在课程开发中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课程评价和反馈、课程资源的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边福兵,纪保舟,张小军,白小利.电气联锁运行稳定性的提高[J].聚氯乙烯,2021,49(11):43-44.

[2]张鑫,冯清.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稳定性控制策略[J].集成电路应用,2021,38(12):184-185.

[3]谢小燕.浅谈高层建筑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项目管理要点[J].中国设备工程,2022(2):202-203.

[4]潘进.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思路研究[J].电子世界,2022(2):68-69.

[5]朱玉明.电气自动化设备稳定性控制的有效提升对策研究[J].电力设备管理,2022(12):256-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