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武汉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本文探讨了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要点。首先分析了影响这些建筑结构设计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选择策略,强调了结构方案和类型的选择的重要性,总结了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要点。通过对这些要点的研究和实践,希望可以有效指导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工作。
关键词:复杂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随着人口增长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兴建已经成为满足城市功能需求、提高土地利用率的重要选择。这些建筑不仅仅是城市天际线的标志,更是体现城市发展水平和国家实力的象征。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兴建带来了诸多挑战,其巨大的高度和体量使得其结构设计变得更加复杂,建筑本身的复杂结构和功能要求也增加了设计的难度。
一、影响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因素
1.1 抗震和防风要求
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抗震和防风要求是其结构设计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同时,对于高层建筑的防风设计,需要考虑建筑在强风环境下的稳定性,采取合适的结构设计和构造形式,以减小风荷载对建筑物的影响。
1.2 地质条件对地基的影响
地质条件是影响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地质条件对地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地质条件影响着地基承载力的大小,工程师需要根据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地基类型和尺寸;其次,地质条件还可能导致地基沉降不均匀或地基沉降过大,从而影响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最后,地质条件还可能对地下室结构的设计产生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地下水等地质问题。
1.3 建筑自身复杂结构的影响
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通常具有多样化的结构形式和功能要求,这给结构设计带来了额外的挑战。建筑的复杂结构可能包括不规则的形状、大跨度的空间结构、多层次的功能布局等,这些特点都需要在结构设计中进行综合考虑。在设计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结构时,工程师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功能需求、结构形式、施工工艺等因素,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实用性。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的功能要求,如大跨度空间的支撑、高层建筑的振动控制等,还需要采取相应的结构设计措施来满足实际需求。
1.4 材料与施工的影响
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还受到材料与施工技术的影响。在材料方面,工程师需要选择合适的结构材料,如高强度混凝土、钢结构等,以满足建筑物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同时,还需要考虑材料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以确保建筑物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选择
在选择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结构方案和结构类型时,关键在于充分利用适用的建筑结构专业知识,并将其与具体的结构设计需求相结合。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尤其是针对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采用合理的工艺、技术和材料等方面来确保建筑物结构的耐久性和稳定性。这包括选择适当的结构材料、采用先进的建筑技术和施工工艺,以保证建筑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能够承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并保持稳定性。其次,在设计之初,需要对建筑结构调整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估。这包括考虑建筑物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使用要求等因素,以提出更为适应当地环境和需求的建筑方案。
三、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3.1 桩型和桩端持力层的确定
确定桩型和桩端持力层是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地基设计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此外,确定桩端持力层也是至关重要的。通常情况下,将桩端持力层定为中风化岩是一种常见的做法。中风化岩的特性可以提供良好的承载能力,有助于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进行注桩过程中,控制钻孔的直径也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来说,钻孔的直径应保持在800~1200mm之间。通过控制钻孔直径,可以减少地基沉降问题的发生,并为后续的压密注浆等施工工作提供更好的条件。确定桩型和桩端持力层对于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地基设计至关重要。选择直径较大的钻孔灌注桩、将桩端持力层定为中风化岩,并控制注桩时的钻孔直径范围,是确保地基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的关键措施。
3.2 基础底板设计
基础底板设计对于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在设计底板时,通常采用筏形平板式来建造塔楼。筏形平板是一种盘状结构,通过反扣的方式与地面相连,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一般来说,筏形平板式越大,适用于高度更高的建筑物。因此,其长度一般为2.3米,以适应不同高度建筑的需求。地下室的底板和顶板通常采用C35补偿收缩性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C35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能够满足地下室底板和顶板对于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的要求。此外,补偿收缩性混凝土能够有效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和温度应力,提高地下室结构的耐久性和稳定性。完成主体设计后,还需要进行底板的封闭工作。封闭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不均匀沉降带来的附加应力,保证底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封闭工作,可以有效防止地下室结构因不均匀沉降而导致的结构损坏和安全隐患。
3.3 超长地下室结构设计
超长地下室结构设计在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中,设置沉降后浇带是一项重要的设计措施,旨在预防建筑沉降问题的发生。沉降后浇带通常贯穿整个地下室的顶板、底部和墙板,其位置应设在柱距三等分的中心位置。这样的设计能够有效分散地下室结构的荷载,减少地基沉降带来的影响,提高地下室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进行沉降后浇带的设置时,需要注意避免将其用于楼层楼梯、洞口和地下空间等区域。这些区域通常具有特殊的使用功能,如楼梯用于连接不同楼层、洞口用于通风和疏散等,如果将浇带设置在这些区域,可能会影响其正常使用。这样的设计原则能够有效确保地下室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障建筑物的长期安全运行。
3.4 做好大底盘各单体之间地震剪力的分配工作
在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设计中,做好大底盘各单体之间地震剪力的分配工作至关重要。这项工作的核心是合理考虑大底盘和塔楼在发展过程中地震剪力的变化,并根据建筑的刚度重新分配地震剪力。要充分理解大底盘和塔楼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特性。由于建筑物结构的复杂性和高度,地震力在建筑物中传递和分布的方式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结构形式、材料性质、地基条件等。因此,必须对建筑物结构的刚度进行准确评估,以确定各个部分对地震力的吸收和传递能力。根据大底盘和塔楼在地震中的响应情况,需要重新分配地震剪力。这意味着将地震作用下的剪力按照建筑物各个部分的刚度重新分配,以确保地震力得以有效地吸收和传递,从而保证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进行地震剪力的重新分配时,还需要考虑到大底盘各单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考虑单体之间的连接方式、刚度差异、承载能力等因素,以确保地震作用下的力学响应达到最佳状态。
结论
综上所述,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需要多方面考虑,并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建筑物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能力、地基设计、结构方案选择等因素至关重要。合理设计地基结构和底板,以及科学分配地震剪力,能有效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结合地质条件、材料选择和施工技术,可以进一步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森,刘冠伟,许璇,等.某复杂体型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与分析[J].建筑结构,2023,53(22):26-31+46.
[2]马冀.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探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1,6(19):174-175+193.
[3]范斌.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剖析[J].居业,2020(08):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