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2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

简芳  马海燕

河南省罗山县高店中心校  464241

摘要:我国历史文化悠久,传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过程中,传统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程,既能以语文课程为载体,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又能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本文首先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应用价值,其次探讨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具体策略,从而让学生拓宽知识面的同时提升文化自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渗透

引言

语文学科是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优势。而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实际来看,因课堂教学形式与方法单一,且部分教师未深挖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影响了学生对这一“精神食粮”的汲取。因此,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明确统编教材中传统文化的体现之处,并积极探寻具体的教学实施路径,以期让学生真正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建立文化自信,助力学生的良好发展。

1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应用价值

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我们的根和魂,其承载着历史、文化与艺术等方面的丰富内涵。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独特的价值观及美学观念,从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强烈认同感与自豪感。同时,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体现着民族的精神面貌与价值观念。引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可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从而建立文化自信。其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传统文化是民族与国家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语言资源,如诗词、故事、寓言等,这些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这些传统文化,学生能深入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通过汲取传统文化中的其他语言元素,如成语、俗语等,学生还能丰富语言表达方式,更好地掌握并迁移知识,进而有效运用。再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传统文化中不仅体现了文化知识,还涵盖了众多的道德教育资源,如孝道、忠诚、仁爱、诚信等,这些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小学生应具备并传承的优秀道德品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引领学生高效学习,使学生从小就树立良好的思想观念。这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还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最后,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智慧结晶,包含了人类对自然、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深刻理解及独特见解。深入挖掘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可有效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这个过程中还能促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纵深发展,进而增强学生的思想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多元文化水平,使学生成长为优秀的时代新人。

2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具体策略

2.1在识字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理解汉字

众所周知,汉字是人类历史中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并且具有独特的价值。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字,教师在教授识字内容时,应当把传统文化有效地融入其中,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以“木”字的教学为例。通过多媒体工具,教师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木”字的形成历史,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以及它们在不同时期的演变过程和它们所蕴含的意义。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更容易理解和记住“木”字的笔画顺序,而且能激发他们对识字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完成“木”字的学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如“木”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师还可以拓展到“森”字,让学生认识到森林是由许多棵树组成的,三个“木”就是“森”。此外,教师还可以将保护环境的知识融入识字教学中,丰富识字教学课堂内容,在调动学生识字兴趣的同时,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2.2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扩大学生阅读范围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传统文化是中国优秀的宝藏,包含了丰富的文学作品、经典的故事和智慧的思想。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阅读材料,拓展他们的阅读视野。首先,传统文化资源可以为学生带来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其次,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也是非常宝贵的阅读资源。故事是儿童学习的重要途径,阅读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此外,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智慧和思想也是学生的宝贵财富。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价值观和人生哲理可以为学生提供人生导向和行为准则。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电脑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片段来辅助教学。这样一来,教师便能将《草船借箭》的阅读内容以生动且直观的视频形式展现给学生。通过观看电视剧片段,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草船借箭》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课文的兴趣,还能够促进他们的阅读理解和想象能力的发展。此外,通过观看相关视频片段,学生还能够了解到《草船借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从而提高他们的知识储备。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视频片段进行教学,并结合课堂讨论、问题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2.3拓展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众所周知,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但随着新的教育理念的不断出现,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很难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难以落实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目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传统文化时,教师不仅要注重教材中知识的传授,还应积极拓展相关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并汲取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样既能使学生的阅读量有所增加,也能使学生在良好的阅读中汲取更多的传统文化养分,以此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日积月累”中的《二十四节气歌》由二十四个节气名称组成,每个节气都代表特定的时节与自然现象,学生既要能切实欣赏其中的美感,也要将这部分知识掌握。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不应仅限于教材中的知识,还应积极进行教学资源的拓展。比如,教师可在课堂上引入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古诗,如《春夜喜雨》《夜雨寄北》等,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之后,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在课下阅读一些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绘本。绘本更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使学生在精美的图画和简单的文字中,更好地感悟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促进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语文学科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传统文化教育与小学语文课程实现融合,能对小学教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语文教师不仅要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课程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还要从教育实际和小学生特点出发,找到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学科的完美契合点,发挥传统文化对语文教学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吴翠萍,马蕾迪,赵娇.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二十四节气选文内容及编排方式分析[J].小学语文,2023(12):24-28.

[2]杨敏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现与体验: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3(6):22-23.

[3]李渊博,王士予.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J].教育科学论坛,2023(32):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