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20623199010194711
摘要:近年来中国的市政道路建设取得了显著进步。然而,因未知原因导致的市政道路病害问题却频繁发生,这不仅为行车带来困扰,也削弱了道路的高效利用率。若未能立即修复这些病害,其可能导致路面功能受损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沥青面层病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确保道路正常运行。本文主要对道路沥青面层病害与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沥青面层;病害;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形式,主要材料就是沥青混合料、矿料等。结合工程建设的目标设计配合比,使用高质量的材料并进行良好的混合搅拌后,能够显著提高路面强度,延长市政道路使用年限。但在使用过程中,路面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再加上大量车辆带来的载荷,出现问题和病害是难以避免,针对不同病害采取不同的对策至关重要。
1.沥青面层病害分类
1.1裂缝
路面裂缝可以说是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裂缝的出现情况有网状、纵向以及横向裂缝等。部分路面裂缝并不起眼,但也会给路面稳定性造成较为明显的不利影响。如果不能及时修补裂缝并做好后续养护工作,在高频度的车辆重压下,裂缝很快就会扩张。此外,路面裂缝让雨水以及其他杂质能够进入路面深处,导致市政道路整体结构受到损害,一旦发生结构性破损,对于行车安全性将会是较大的威胁。导致裂缝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沥青材料均匀性不佳、路基难以承受较大压力等导致路面结构变差,进而就会形成纵向裂缝。在使用沥青等材料开展路面施工时,使用人员没有把握好材料温度,材料自身应力会影响路面结构,再加上路面经过长时间使用势必会出现老化现象,这就导致了横向裂缝问题。在路面使用过程中,外界压力会导致路面出现网状裂缝。
1.2车辙与拥包
车辙形成的原因就是车辆反复碾压,同时拥包也是此原因。此外,形成的原因具有多种方面,如用材、施工、环境以及设计等。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⑴施工单位设计的路面结构不合理。设计人员在设计路面结构时欠缺考虑,如路面排水设计不合理、市政道路内部结构设计不合理、沥青混合材料的配比不均衡等;⑵施工单位过于轻视施工管理。施工质量管理能够起到约束和监督作用,但一些施工单位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导致施工质量不太理想;⑶自然环境和交通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则是日晒雨淋,交通环境则是车辆的通行,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如果长期被超载车辆碾压,就会增加路面的负载压力,再加上自然环境的影响形成车辙和拥包病害。
1.3松散
沥青路面松散一般在道路表面无规则分布,后续也可能逐步蔓延发展成片,乃至整个沥青路面,一般在行车轮迹带最为明显。主要表现为沥青与集料、集料与集料之间的脱落,道路表面细集料散失,变得粗糙。若处治不及时,则会不断往下发展,松散的坑槽向下发展使路面基层、路基等遭受损坏。沥青路面表面松散主要是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拌合、摊铺、碾压等工序或流程施工不规范及外界环境作用等多方因素造成的。
2.沥青面层病害的防治措施
2.1优化设计方案
应根据市政道路等级、路面使用性能要求和所承担的交通荷载,结合当地气候、水文、地质、材料、建设和养护条件、工程实践经验以及环境保护要求等,进行结构组合、材料设计和厚度设计,通过技术经济分析选定设计方案。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是防止和延缓病害产生的重要防线。其质量控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沥青混合料原材料的选择。沥青路面集料的选择必须对料源进行详细的调查,质量必须符合使用要求,包括沥青、集料、填料及纤维稳定剂等。二是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的配合比。沥青混合料必须在对同类市政道路配合比设计和使用情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借鉴成功的经验,选用符合要求的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尤其应重点把控沥青含量、油石比等重要指标,沥青路面的病害多由此设计不当而产生。三是混合料拌合质量的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是在沥青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及试拌后正常进行生产的。虽然此项工作试验部门已经确定好相关参数,但由于拌合站工人责任心不强、不专业等原因极易造成拌合料不合格,出现花白料、温度过高造成沥青老化等进而埋下质量隐患。
2.2做好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在沥青路面施工中,强化施工管理对于提高工程质量有显著影响。对于管理人员来说,应对工程建设的目标有全面认识,并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明确监管重点。通过对施工材料、施工设备以及施工人员的有效监管,为提高沥青路面的铺设质量打下基础,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常见路面病害的发生几率。在具体施工环节,这一环节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是最为明显的。铺设沥青料时,应当采取连续摊铺的方法,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不能中断摊铺工作,这样能够防止出现接缝,可以提高路面整体的平整度。如果必须中断施工,则需要把已经摊铺好的路段切割干净,并将切面杂物清理干净,继续开展铺设作业时,软化切面后并涂抹黏层沥青,防止新摊铺的路段和以前施工的路段连接不佳。对路面进行碾压时,需要使用合适的压路机,宽度合适的压路机能够减少碾压次数,提高路面压实度。
2.3加强路面养护
针对病害类型,可以采取薄层罩面养护措施。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车辙病害是一种经过不断累积形成的病害类型,长期处于高载荷条件下路面出现变形,严重威胁行车的安全性。薄层罩面养护措施可以有效治理此类病害,提高市政道路运营性能。首先,养护人员要对车辙表面进行清理,然后在其表面刷一层粘层油。在这项操作基础上利用稀浆封层,也可以利用薄层沥青封层。养护人员要在其中加入一定的添加剂提高罩层强度,进而提升沥青路面的抗破坏能力。养护人员在处理塌陷等病害时,首先要加固沥青路面结构层,然后利用稀浆封层,避免沥青结构层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比如空气、水分等。养护人员在采取薄层养护措施治理沥青路面病害时,要对这项养护措施有一个深入认识。薄层罩面养护措施虽然可以有效保护路面结构层,但是不能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养护人员在使用时要注意这一点。
2.4选用高水平材料
在路面建设和维护中,选择高品质的沥青、矿料等材料,具备较好的抗变形性能和耐久性。合理控制材料的配比和使用量,确保路面材料的水平稳定,减少车辙病害的发生。选用高水平材料是确保市政道路路面水平和防治车辙病害的重要措施。选用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材料。不同地区和路段可能有不同的技术要求,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标准和规范进行选材。路面材料需要具备足够的抗压强度,以承受车辆荷载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例如,沥青混凝土路面需要具备一定的沉降性和抗踩踏性。
选用具有良好耐久性和耐候性的材料,能够抵御时间、温度、湿度等自然因素的侵蚀。例如,沥青材料需要具备抗老化、耐紫外线辐射的特性。选择具备稳定性和可塑性的材料,能够适应路面变形和荷载变化,减少裂缝和损坏的发生。例如,添加稳定剂的沥青混凝土能够提高路面的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综上所述,选用高水平材料需要充分考虑材料的性能、适用性、耐久性以及供应商信誉等因素。合理选材能够提高市政道路路面的水平和抗车辙病害的能力,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保障道路交通的有效和畅通。
4.总结
沥青面层的病害具有类型多、危害范围广的特点,病害出现的原因主要有设计及施工不规范、使用及管理不当、养护不到位等。为减缓沥青面层病害的发生,应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注重道路的养护和管理,合理调控交通量,确保在设计使用年限内道路行车的安全性、耐久性和舒适性。
参考文献:
[1]赖晓龙.沥青路面施工病害成因及质量优化方法分析[J].散装水泥,2023(4):69-71.
[2]赵勇,蒋金城,古源等.沥青路面基-面层病害关联性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3,13(18):91-95.
[3]宋晶晶.一级公路SBS改性沥青混凝土面层病害及施工预防要点分析[J].交通世界,2023(9):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