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6
/ 2

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效果探讨

陈露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扬州 2250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护理的效果。方法此次采取随机盲选法,对我院2023年1-12月收治的64例ICU患者分成2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进一步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25%,与对照组的25.00%比较明显更低(P<0.05)。结论 针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疏导负性心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及使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重症监护室;护理效果

重症监护室(ICU),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收治的患者病情危重,且变化速度快,为改善患者病情,提高生存质量,需在积极抢救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服务[1]。此次将我院2023年1-12月收治的64例ICU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其目的是分析探讨心理护理在其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现将研究内容及成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纳入研究的64例ICU患者,纳入时间为我院2023年1-12月,均符合ICU重症相关诊断标准,均由患者及家属知情签署相关医护干预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且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逐一排除严重精神障碍、临床资料不全及抗拒此次实验者。按随机盲选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跨度为23岁到71岁,平均为(45.29±1.21)岁;疾病类型:脑外伤11例、脑出血8例、心肌梗死7例、心绞痛6例。观察组32例中,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跨度为24岁到70岁,平均为(45.26±1.22)岁;疾病类型:脑外伤12例、脑出血7例、心肌梗死7例、心绞痛6例。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代表后续数据有可比的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即在重症监护室护理期间,严格按照ICU常规护理流程执行,如常规病情监测、用药干预及营养支持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涉及的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1)构建心理护理干预小组。在ICU科室内部构建心理护理干预小组,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做好小组内部责任护士、心理康复师等成员的统筹管理及任务分配,结合患者病情、心理状态情况,制定合理科学、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干预方案,并严格实施。

(2)心理评估干预。在ICU重症患者意识状态清醒的情况下,通过患者面部表情、呼吸、肢体动作及主诉,评估患者心理状况。明确患者焦虑、抑郁、担心害怕等负性心理的严重程度,并制定有效的疏导干预方法。

(3)心理疏导干预。若患者负性心理轻微,可采取和蔼、亲切的语言多鼓励患者,还可以采取导乐法,播放患者喜爱的舒缓柔和的轻音乐,疏导患者的负性心理。若负性心理严重,在鼓励、伴乐疗法的基础上,还有必要指导患者掌握自我调节心理的方法,如深呼吸训练法、冥想法,并加强患者亲情支持干预,协同家属,做好患者医护干预服务,使患者感受到家人带来的温暖,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医护工作的开展。

(4)其他护理干预。针对ICU重症患者,还需严密监测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指标,若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预防控制心率不齐、血压升高、呼吸感染等不良症状的发生。如有必要,按医嘱使用抗生素药物,起到抗感染的作用。

1.3判定指标及标准

(1)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心理进行评分,评分越低,代表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症状越轻[2-3]

(2)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涉及计量和计数两种数据,其中计量数据用(X+S)代表,用t检验;计数数据用百分比(%)代表,用χ2检验,数据处理使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P<0.05,表示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SAS及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下表1:

表1·两组护理前后SAS及SDS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SAS评分

SD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n=32)

54.16±2.00

48.10±1.56

56.19±2.14

46.10±2.32

观察组

(n=32)

54.11±2.04

41.60±1.54

56.16±2.15

40.11±2.30

t

0.099

16.774

0.056

10.372

P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32例患者,感染2例、心率不齐3例、血压升高3例,总发生率为25.00%;观察组32例患者,心率不齐1例、血压升高1例,总发生率为6.2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

2=4.267,P<0.05)

3.讨论

ICU重症患者,受疾病危害影响,在意识清晰情况下,容易伴有一些负性心理,如焦虑、抑郁、担心害怕等。为疏导负性心理,促进病情康复,需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方法[4]

本次提到的心理护理,即在构建心理护理干预小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心理疏导,如鼓励疗法、伴乐疗法、呼吸训练法、冥想法、亲情支持干预等,心理疏导干预方法较多,合理使用,可以达到疏导患者负性心理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加强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护理后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仅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并且,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仅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由此可见,心理护理的实施价值颇高。

综上所述:针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疏导负性心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值得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杨子莹.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效果评价[J].养生保健指南,2023(8):13-15.

[2]芮佳丽.探讨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效果分析[J].医学论坛,2023,5(11):150-152.

[3]顾德玉,秦琼,刘慧.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J].心理月刊,2022(23):139-141.

[4]谢飞燕,张月蒲.探讨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20):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