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精准对接与过渡-------以湖北房县红塔镇潮汪村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30
/ 3

如何实现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精准对接与过渡-------以湖北房县红塔镇潮汪村为例

姚峰

十堰广播电视台 湖北十堰 442000

摘要:2021年2月25日,在京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三农工作重心将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那么,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实现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顺利对接与过渡,就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一项关键课题。

房县红塔镇与城关镇紧邻,全镇共有27个行政村。其中,潮汪村作为十堰乡村振兴局和十堰广播电视台的乡村振兴包联帮扶村,人口、土地面积适中,产业结构较为传统,具有比较突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为探究实现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精准对接与过渡路径,本文以潮汪村为研究对象,解剖麻雀,提炼总结可以借鉴的规律和思路。

关键词:脱贫;乡村振兴;帮扶政策

作者简介:姚峰,男,博士研究生,十堰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十堰广电传媒集团董事长,2023 年度全国优秀全媒体产业发展年度人物。

一、调研情况:

(一)提出初步方案。为探索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精准对接与过渡策略,我们多次深入潮汪村,全面查阅了该村130余户脱贫户的详细资料;通过实地考察、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潮汪村精准脱贫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邀请相关专家深入潮汪,对该村乡村振兴规划进行了反复论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对接与过渡的初步方案。

(二)落地论证方案。为确保调研成果能落地见效,作者又先后多次深入潮汪村,将拟定的策略方案与实际对接,接受检验,在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务实性上进行了长达半年的磨合。今年7月中旬,作者又对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修正,找到了更为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对实现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精准对接与过渡方案进行了完善。

二、村情概况:

(一)潮汪村基本情况

1.村域面积:潮汪村位于房县县城以南28公里处,全村村域面积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80亩,其中水田面积611亩,旱地面积869亩,拥有山林面积29700亩。

2.人口分类:全村设有五个村民小组、399户1155人,现有建档立卡脱贫户181户498人,低保28户44人,五保36人,持有残疾证48人,持有精神医学病证明3人。

3.村民安置:精准脱贫期间开展集中和分散安置工作,解决105户符合政策的脱贫户住房问题,建设了杨家冲、魏家屋场、柳树沟、高坡、黄麻沟五个安置小区,集中安置脱贫户98户,分散进城安置脱贫户7户,确保全体村民住有所居。

4.产业发展:潮汪村产业以传统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为主,2022年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2.95万元。目前,村里有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3个,茶叶见效面积980亩;生产袋料食用菌20万棒,种植绞股蓝120亩;村内规模养殖户2户,养殖繁育母猪60头,2022年底存栏仔猪210头,养鸡专业户1户,2022年底存栏2100只。

5.公共设施:村内建有标准化卫生室一座,提供基本就医服务;建有标准化水厂一座,保障全村饮水安全。

(二)乡村振兴建设情况

2022年,潮汪村被列为房县首批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示范点,计划投资2600余万元,对村庄人居环境进行全面提档升级。

1.道路宽敞整洁。截至目前,已完成村道改造2公里,铺设护院路4.2公里,修建进山游步道5公里,田间生态游步道3公里。

2.景点星罗棋布。投资300余万元,改建占地2000余平米的乡村会客厅将其打造为南潭片区具有代表性的餐饮接待中心;建设朝霞亭、五柳湾、千年银杏双子泉等村级旅游景点5处。

3.公益设施完善。投资40余万元,建设规范化安幼养老中心一处,老年幸福食堂、幼儿娱乐室、图书阅览室等;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建设标准化分类垃圾箱40个,实现了垃圾分类全覆盖。

通过近两年的建设,如今的潮汪,村道宽敞整洁,路边绿树成荫,基础设施完善,村民们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进一步加强。

三、问题与建议:

(一)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1.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由于自然条件制约,潮汪村集体产业发展薄弱。目前,村集体只有一项茶园承包业务,集体收入勉强突破10万元。潮汪村受耕地面积少、气候高寒等自然因素的制约,长期以来,产业结构单一,且不成规模。目前仅有茶叶和食用菌产业,且面积较小。全村大大小小的种茶专业户有 30余户,单户最大规模仅50余亩,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2.劳力缺乏影响收入。村内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村内多是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儿童,劳动力严重缺乏。每到采茶季节,由于人力有限,大多数经营户只能采制芽茶,一芽一叶量少,并且每年只采春茶,秋茶受人力和成本等因素限制,只能放弃,大大降低了产值。

3.群众思维观念滞后。部分群众思想没转变,土地使用保留着传统的耕作模式,习惯种植玉米、油菜等经济价值低的农作物。对土地流转及种植经济价值高的新作物热情不高,甚至有抵触心理,对集体产业发展也带来一定制约。

(二)发展村级产业的意见建议

如果说精准脱贫是让百姓生活好起来,那么,乡村振兴不仅是让村庄美起来,更是要让群众富起来。实现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无缝对接,防止规模性返贫,首当其冲要发展产业,增加百姓收入。如何发展好产业,根据潮汪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1.精准定位,科学谋划。

一是创新发展思路。潮汪村发展产业虽然受制于土地资源、气候高寒等因素制约,但可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特的发展思路,在做细做精、做优做特上下功夫。

二是盘活现有资源。建议通过走出去,即外出学习考察,请进来,即邀请专家能人进村指导的方法,盘活现有资源,做好精准定位,找到适合本村发展的产业。

三是巧用城乡温差。潮汪村海拔高,和县城有明显的温差,一般作物比山外晚成熟一个半月左右,且采摘周期长。可很好利用时间差,发展反季节高山有机蔬菜,高山玉米、土豆等。

四是发展体验经济。以此为基础,延伸发展田园采摘和研学经济。配套发展农家乐和民宿产业,打造游玩、体验、就餐、住宿一条龙服务链。

2.把握时机,起跑冲刺。

一是加快推进文旅农融合。目前,潮汪作为房县首批乡村振兴示范点,经过近两年的持续建设,村内人居环境大幅度提升,两处集体所有且规模较大的民宿农家乐已经具备待客条件,一批人文和自然景观打造完成,加上县委政府计划将南潭片区打造成房县人后花园的发展定位,对潮汪来说,未来文旅农融合发展前景光明,村两委应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在文旅农融合发展上拿出起跑即冲刺的拼劲,力争后来居上。

二是加快乡村会客厅建设。投资300余万元改造,已经焕然一新的乡村会客厅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村委会可积极请求红塔党委政府尽快明确经营主体,使其尽早发挥功能。同时,以潮汪文旅有限公司为依托,整合统筹村内农家乐资源,使其规范经营,让游客进村之后吃住无忧。制定发展目标,力争游客接待量、收入、吸纳村内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实现快速突破。

3.整合资源,创新手段。

一是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助推村级产业发展。目前,十堰有乡村振兴局和市广播电视台两家市直单位在潮汪驻村帮扶,加上县委政府和红塔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潮汪村两委可充分利用好各方资源,发挥各自所长和优势,共同扶持,将潮汪的集体产业做大做强。由红塔镇财政所代管的财苑接待中心位于潮汪村4组,这里环境清幽,经过全新装修后,已经面貌一新。镇党委政府拟将其打造为大型培训基地。未来,村两委干部可多方争取,使更多优质项目落户潮汪,例如,通过县文旅局招商,在潮汪建设野外露营基地、高山滑雪场等旅游项目;通过教育局,建成研学项目。

二是重视新媒体营销手段,创新产业发展模式。2022年十一前,为了帮助南潭片区南潭潮汪两个村宣传旅游,十堰广电驻村工作队员专门为其拍摄了两条短视频,在抖音平台播放量达13.4万,成功引起十堰城区,陕西安康、旬阳,湖北襄阳,河南南阳等地旅游爱好者的关注。据初步统计,当年十一黄金周,到南潭潮汪旅游的游客较之以往增加三倍以上。2022年12月初,为了帮助包联户销售自制黄酒,十堰广播电视台驻村工作队策划制作了三条抖音短视频,播放量达到12万,成功帮助农户销售黄酒2000余斤。以上只是发生在帮扶村身边利用新媒体营销的小型案例。现在这些平台商业化营销、网络购物技术日臻成熟,因此,运营自媒体,做好短视频营销宣传,是当前首选,是当务之急。

三是大力发展直播带货,让农特产品走出深山。通过抖音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方式,将潮汪推介出去,围绕这一目标,首先筹备资金,利用村委会和会客厅闲置空间,包装一至两个标准化直播间,利用市广播电视台驻村帮扶的有利资源,邀请媒体主持人、新媒体编辑来村内授课,力争培养三至五名专业带货主播。在会客厅、农家书屋、安幼中心等地,设置农特产品展销区,线上线下一体。对村内旅游资源的推广,除了在自己自媒体账号上持续更新创意视频,还可在春秋旅游旺季,邀请抖音达人、媒体记者探访采风,形成规模宣发效应。因地制宜,持续性策划举办清泉露天音乐节、高山樱桃节、花仙子、插秧节、瓜果丰收节等主题活动,扩大潮汪知名度。

四、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衔接策略

作者认为,要实现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精准过渡与衔接,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做好动态监测,及时采取措施,消除返贫风险。

做好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无缝衔接,首先要夯实国家、省、市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基础。各基层组织每年至少开展两次全方位的入户走访监测,加上平时工作中,利用户户走到和下察解暖等活动,对脱贫户做到随机随时随地监测,全面、详细、准确地掌握脱贫户的家庭生活状况和收入状况,尤其是每半年开展一次的全方位监测,镇党委政府、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中严谨务实,务必做到户户到达、人人见面,精准掌握每一个脱贫户的最新生活状态和返贫风险点,及时采取长效措施,消除返贫风险。

典型案例:村民王树明。王树明一家四口人,妻子体弱多病,加上孩子上学,家庭开支较大。为了生计,他租住在县城捡废品。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在入户开展防返贫监测过程中,了解到其家庭收入状况,发现其有返贫风险,随即展开帮扶救助,为他们夫妻二人办理了低保,为他的孩子申请了雨露计划,每年补助3000元。2022年下半年,王树明女儿初中毕业后没有再继续上学的意愿,红塔镇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积极联系,帮其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增加家庭收入。目前,该家庭负担大大减轻,收入稳定增加,消除了返贫风险。

2.用好帮扶政策,因人因户施策,巩固脱贫成果。

做好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无缝衔接,要充分灵活运用各类帮扶政策,为符合条件的帮扶对象办理低保、五保,按政策给予残疾人补贴等。同时,为帮助部分无业人员和困难人员增加收入,政府开发了一些公益性岗位,如护林员、保洁员等。基层组织应根据本村需要,以及被帮扶人员自身实际状况,合理充分地利用好这些公益岗机会,既让帮扶对象在身体状况允许的前提下有就业岗位,发挥其作用,又能增加家庭收入,巩固脱贫成果。

典型案例1:村民赵开成。今年63岁的赵开成是潮汪村2组人,他本人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并且腿脚不便,妻子二级残疾,两人无儿女,属于五保户行列。考虑到这个家庭的实际困难,潮汪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根据相应政策,为其申办了低保、五保、残疾人补贴,如此一来,赵开成每月可领870元五保金,140元养老金,妻子每月可领100元残疾人护理补贴和200元的低保金。夫妻二人每月领取国家政策补助资金达到 1510 元,一年共计18220元。此外,考虑到赵开成妻子只是聋哑残疾,干一般农活无碍,村集体2023年为其安排了村内道路保洁的公益性岗位,一年又可增收3800元。精准脱贫期间,村委会给他们分配了50平米的安置房,但为了种地方便,经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协调,其堂弟将自己所属的三间平房及四分菜地送给他们。通过辛勤劳动,菜园内种植了各类时令蔬菜,又种了两亩地的玉米,每年养两头猪,10余只鸡。屋院内外拾掇得干净整洁,两口子的日子过得祥和而充实。

典型案例2:村民冯兴平。今年 49 岁的冯兴平是潮汪村 4组人,父亲和弟弟偏瘫在床,母亲体弱多病,他本人没有成家。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他一人肩上。为了帮扶这个命运多舛的家庭,村两委按政策为他的父亲和弟弟办理了残疾人补贴,两人每月200元,为他的母亲办理了低保,每月200元。同时,在村内给冯兴平安排了公益性岗位,每年可收入14000余元。在村内开展的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村两委也为其介绍力所能及的工作,使这个家庭的年收入达到3万余元,极大缓解了家庭困难。

3.大力发展产业,增强造血功能,推进乡村振兴。

做好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无缝衔接,关键在于产业振兴。整合开发村里各类资源,推进文旅农深度融合,借助新媒体渠道,大力发展直播带货,让文旅农各类资源变现增收;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壮大村集体经济,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产业,带动农户创业就业,增加群众收入,从根本上消除返贫风险,共同走上富裕之路,实现乡村振兴。

典型案例1:村致富带头人赵开宏发展产业,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赵开宏、华英夫妇是潮汪村2组人,两人2018年回村创业,发展食用菌产业。经过经营发展,每年毛收入达100余万元。在个人致富的基础上,周边群众也跟着一起受益。他们每年在村内流转土地30余亩,每亩价格500元。此外,还吸纳30余人在香菇厂就业。这些村民的年工资收入,每年可达2万元至5万元。其中,赵国明流转土地收入3000元,其儿子在赵开宏的菌厂上班,一年工资收入超过3万元。一户带头致富,带动村内30余户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鼓励成功人士回乡创业,通过他们的帮扶带动,可让更多群众受益,更好巩固脱贫成果,为家庭振兴打好基础,提供保障。

典型案例2:大力发展村集体产业,成立湖北潮汪文旅有限责任公司。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为了把握乡村振兴带来的大好机遇,结合房县县委政府将南潭潮汪片区打造为房县后花园的发展思路,潮汪村委会于2022年年底注册成立了文旅公司,计划通过集体企业统筹运营村内民宿农家乐、户外拓展基地、蔬菜种植、田园采摘、农产品展销等项目,推动潮汪农旅深度融合发展。公司成立以来,带动效应明显,村内两家农家乐接客量持续增加,截止今年八月上旬,村内农旅收入达到 8万余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0 %。今年春,由潮汪文旅公司建设的高山有机蔬菜大棚项目启动,前期建棚、育苗吸纳20余人就业,二期项目启动时,还计划通过入股的方式鼓励更多村民参与其中,实现共同增收致富。据保守估算,潮汪文旅公司一年可实现收入15 万元。集团经济的发展壮大,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前路之艰,任重道远。着眼当前,防返贫动态监测,及时掌握脱贫群众的生活现状,及时消除返贫风险,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精准对接的基础;充分利用各项政策,大力发展产业,输血造血并举,增强农村经济活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精准对接的保障和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