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理论下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30
/ 2

文化生态理论下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

杨仕美

云南省玉龙县规划设计院 云南丽江  674100

杨仕美,云南省玉龙县规划设计院,674100

摘要:传统村落是一个由自然、文化和社会因素共同形成的生态系统,其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因为它们涵盖了广泛的范围、拥有丰富的内容和活跃的遗产。本研究旨在运用文化生态学理念来探索传统村落文化的起源,并致力于保护这些村落中多样性的文化,促进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存,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文化生态理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

我国广袤的土地上存在着许多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意义的古村落。这些村落展示了各种不同的建筑风格,并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凝聚了多代人共同的记忆和怀旧情感。它们体现了中华民族固有的人文品质,成为文化遗产活生生的象征。然而,在我国快速现代化、城市扩张、农村发展等进程中,许多传统村落已经消失殆尽。这一浪潮带来了迅猛变革和大规模流离失所,给人们带来深刻精神断裂之感。此外,游客数量剧增也给遗产地带来各种挑战,包括环境污染、文化生态失衡以及商业开发导致的文化稀释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并确保可持续发展以保护文化遗产,本文旨在提出一种基于文化生态理论的新视角。通过采用自然-人类-社会方法促使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实现和谐共存,可以应对社会现代化对传统村落的复杂性。

一、传统村落保护问题溯源

当前,“遗产+旅游”被广泛作为一种推动保护和发展的手段。这种方法具有利弊两方面。旅游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提升传统村落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旅游业对传统村落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以丽江古城为例,过去在“大众旅游时期”,该地的居民主要是原住民。他们真实而简洁地展示了纳西族文化传统,使游客和当地人能够无缝融入社会生态环境中。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媒体广泛报道,丽江作为一个备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开始被广泛认可。因此,大量游客涌入这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种激增导致许多原住民搬迁到新城区。导致“主从地位”的改变,强调开发而忽视保护的理念破坏了既有的社会互动环境、风俗文化和约定俗成的观念[1]。如今,在丽江古城漫步时已经无法感受到曾经独特的文化氛围,而体验到的是开发商精心打造的人工环境。因此,人们意识到基于其文化生态系统的并非数量问题,而是质量问题。

在长期的传统村落保护中,人民主要关注点是保护这些古村落的物质文化象征。不幸的是,这种重视导致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忽视,从而导致了那些通过口头和行为实践传播的各种文化习俗和技能逐渐消失。例如,在黔东南土著人口中,特别是年轻一代与他们祖辈相比,对原生态文化的热爱明显下降。在社会和文化转型约二三十年间,许多作为独特地方传统主要承载者的民间艺术家已经老去、去世,并未出现继承者。因此,这种碎片化保护方式切断了维系村落文化重要联系,破坏了这些传统村落内整体文化生态系统。由此形成一个令人担忧“文化空巢”的现象[2]

二、文化生态理论下的传统村落保护措施

1.保护文化主体的多样性、多元化

多样性涉及不同文化群落之间的差异,包括自然环境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文化的核心要素既包括有形方面,如建筑、街道和小巷、场地布局等,也包括无形元素,如社会互动、习俗和传统。因此,保护工作主要集中在这些方面。街道和小巷在传统村落中具有重要作用,融合了多种功能,包括互动、娱乐和交通。它们舒适的空间尺度有助于散步,并促进个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在这个已经形成的空间内培养了邻里之间紧密联系。同时,与其他历史城镇不同的是,村落能够适应时代变迁,并调整其布局和建筑风格以实现古老建筑与当代建筑共存。同时,村落的建筑风格和装饰雕刻受到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特点。这种地域特色是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文化生态理论,不同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不同的文化,而相似的自然环境则促进了可比较性文化的形成。例如,丽江的木瓜村、柏木村建筑民居的格局多为“三房一照壁”和“一正两耳”,有少数的“一进两院”和“四合五天井”形式,它们展现出不同空间风格是由于其所处时期特定文化和环境动态造成的[3]。传统村落通过物质文化来保护其遗产,并通过非物质文化来表达其精神本质。这在人们行为、语言、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以及民间活动等方面都得到明显体现。因此,保护村落文化需要同时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2.保护文化环境的多样性

文化生态学理论认为,环境和文化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影响。因此,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关键在于维护支撑其生存的环境多样性。环境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方面: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选择传统村落地点时需要考虑到易于获取生存所需资源等因素。此外,希望优美的环境能够带给人们幸福安康,并体现风水天人合一的概念。例如,在丽江木瓜村中,纳西族一直是泛灵信仰,大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重卜,以及“大自然和人是兄弟”的代表,从堆坡叭、高勒措山茂密的森林,村内共 12 个类别,80 多棵百年的古树,枝繁叶茂的香樟树,硕果累累的板栗树、核桃树、柿子树、枣子树、石榴树等看出村庄在快速发展,扩张的同时,仍然保持纳西族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信仰,这是其他纳西古村所不具备的

[4]。因此,自然环境对传统村落的结构和外观产生了影响,同时也深刻地塑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人文环境则包括意识形态和社会层面的各种方面,如生产方式、价值观、社会组织制度以及宗教信仰等。传统村落是由多种因素所塑造而成,其中包括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并且优先考虑以家庭和血缘为中心的社会组织制度。这些聚落具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与重要意义。因此可以认为不同的文化环境孕育出了独特多样性的传统村落。为保护这些聚落独特性与多样性,必须维持其所依赖于文化环境中多元化。

3.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共生

在历史的进程中,当不同地域的文明相互碰撞时,常常会产生惊人的创造力。现代文化与传统村落文化之间的交融一直是一股无法阻挡的力量。然而,在共享空间中同时存在着“传统”和“现代性”,必然会引发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冲突。如果让传统村落孤立起来,没有任何需求,它们将逐渐失去活力。因此,在考虑现代文化传播时,必须采取辩证观点。通过有效地协调科学、技术、价值观等各种变量,可以为传统村落注入新能量[5]。如纳西民居的平面组合形式为方形或长方形,外形较为规整,木瓜村、柏木村建议采用四坊的形式,侧边开大门。整个一层平面由高、中、低三个不同的标高地面组成,高者正房,中者为厢房及 耳房,居住后辈或作厨房;低者为天井,方便生活,如水井和花台等都在天井里面。文化是一个持续演变并与周围环境融合的过程。面对现代文化涌入时,应以宽容态度对待它。村落文化象征着随时间演进而活跃下来的遗产,所以现代文化带来的任何改变只是历史留下痕迹而已。为了有效保护这些村庄,出发点应解决当地居民生活需求,并在真实原则框架内有机整合当代生活和概念。这种方法确保了历史和现代最大限度地共存。

三、小结

保护传统村落需要政府的支持,也需要个人培养文化自觉。文化生态理念有助于理解村落文化背后错综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相互发展和约束对于维护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至关重要。传统村落与其他形式的文化遗产一样,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保护它们关键在于认识到它们作为中国历史“活的见证”的精神和文化价值。保护传统村落也是保护我们整个民族“根”,为后代提供一个体现中华文明人文精神的情感和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朱洋.文化生态视域下传统村落整体性保护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3,14(09):136-139.

[2]王旭,韩凯舟.文化生态视角下山东沿黄流域传统村落保护策略探析[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23,(04):93-96.

[3]符特,宋福杰.文化生态视角下广东省南江流域古村落传统文化保育与活化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21):114-116.

[4]屈小爽.文化生态视角下河南沿黄传统村落整体保护与发展研究[J].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22,24(09):76-82.

[5]李昕蒙.基于文化生态理论下的传统村落保护[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216(21):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