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侯家湾小学 710100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自觉发掘传统文学内容,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以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通过这种方式,在潜移默化的引导下,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激发人文情感,全面训练学生的整体素质。本文深入探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整合与渗透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方式,并从隐性发掘与整合传统文化的角度,提出一系列变革策略,这些策略旨在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全面革新,以确保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持续优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路径
引言
语文,作为我们国家推行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科目,其在塑造学生品格与素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从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教育的实践情况来看,课堂教育的方式和手法尚显单一,部分教师未能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因此,教育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与内化。鉴于此,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教师们应深入解读教材内涵,积极探索并实施富有成效的教育实践路径。通过这样的努力,使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树立对语文的坚定信念,为他们的全面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价值
(一)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到小学语文教育中,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文化自信。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遗产,其精髓所在对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文学作品、民间故事、戏曲等蕴含着深厚的内涵和真挚的情感,学生通过对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可以深刻感受到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从而在情感上得到满足和共鸣。另一方面,传统文化是国家的“根”与“魂”,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研究,有助于学生对祖国与民族有更加深入地了解,从而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1]。
(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座丰富的宝库,其中蕴藏着多样化的文学表达方式和艺术技巧。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们将接触到琳琅满目的文学作品、诗词和戏曲,它们在语言运用和意境塑造上均展现出独特的魅力。通过细致入微的研究与分析,学生们将掌握不同的修辞技巧、表现方式和写作技巧,进而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对这些文化瑰宝的鉴赏,学生们将更深入地感受到它们所蕴含的美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此外,传统文化的学习对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许多蕴含深意且充满想象力的童话和神话故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能锻炼他们的叙述能力。通过对人物形象、情节设置以及所蕴含的意义和符号的学习,学生在书写时能够更加丰富、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
(一)精心挖掘课文传统文化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对传统文化的教授至关重要。教师们应深入理解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内容,细致分析其中的文化元素,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并理解其文化价值。通过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如其中的习俗、民间传说、节日庆典等,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并感受中国的历史与传统[2]。
以《梅兰芳蓄须》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深入解析课文内容,使学生体会到梅兰芳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家气节。同时,通过对“蓄须”这一民间习俗的探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其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蓄须”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常用来表达个人的态度和意愿。梅兰芳通过蓄须来表明他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坚决抵制。因此,教师可以进一步阐释这一习俗的民族文化内涵,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这一文化。通过对梅兰芳蓄须的深入分析,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他的坚定信念和民族气节,还能激发他们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思考和热爱[3]。
(二)通过单元主题教学,拓展国学经典篇章
采用“单元专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旨在有效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并且通过深入挖掘国学经典,以丰富文化教育内涵。在实施此教学方法时,教师需要确立单元的核心主题,这一主题应贯穿整个教学流程,起到连接各个环节的作用。例如,在探讨“爱国情怀”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选取与爱国相关的国学经典作品,如唐宋诗词中展现英雄与爱国情怀的篇章,以及描绘爱国文人与将军的文言文,作为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还需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品味语言韵味的同时,深刻体会其中的爱国情怀。以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该单元通过多种形式传达了“爱国情怀”的主旨。以《示儿》中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为例,这句诗抒发了诗人期盼国家统一的热切心情;此外,教师可以引入《夏日绝句》的诗句,以“生是英雄,死是鬼”的表述,表达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感悟,最后,结合《小岛》的内容,让同学们通过阅读材料,体会我军守岛官兵在边疆的艰苦环境,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基于上述内容,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国学经典,鼓励他们阅读《三国演义》等经典文学作品,并推荐一些更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其人文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和个性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利用数字媒体艺术形式体现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运用精心策划的多媒体情境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认知。在此基础上,结合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提出了将多媒体融入课堂教学的构想。为了增进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情景设计必须确保学生的参与度,引导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情境中。在构建课堂情景时,应注重情景的流畅性和生动性,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古老的传说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压力。
以《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录像资料,生动展现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和园林风光。在授课过程中,首先通过影像资料展示圆明园的风貌和特色,随后深入浅出地讲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及重大事件,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在此基础上,利用3D模型还原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如彩绘、传统亭台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相关建筑的功能和特点。同时,通过分析圆明园的景观规划与布置,让学生深入领悟其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最后,通过录像、图片等媒介,引导学生理解圆明园被摧毁的原因及其对历史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国的传统园林建筑。
结束语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加强学生人文素质与道德修养培养的关键举措。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深入进行教学设计,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既丰富了语言教学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展望未来,小学教师需持续推进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更好地为培养具备高尚品德与卓越才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白莲彩.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及实践策略探析[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12):34-36.
[2]王亚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语文教学路径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12):72-74.
[3]闫培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路径[J].基础教育论坛,2023,(23):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