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6
/ 2

灌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李艺

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舒庐干渠管理局

摘要:在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中引入信息技术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相较于传统的管理方式,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了很大地提高,信息化技术在灌区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已经显示出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推进灌区现代化的建设,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技术成熟度不高、实用性不强、人才匮乏等问题。为进一步推动灌区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必须制定合理的信息化实施策略。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要重视信息管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数据库技术、仿真技术的优势,加强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此外,还应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质量与效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水利管理体系,建设高质量的现代水利工程体系。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分析

1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意义

淠史杭灌区从1958年开工建设,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灌溉皖豫2417个县(区),设计灌溉面积1198万亩,已发展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兴建的最大灌区,灌区已经成为地区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的安全保障,也是江淮大地的防洪安全和生态安全屏障。灌区是由渠首枢纽、灌区各级引水渠道、水闸、水库等各类工程建筑物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目前,灌区水利工程主要靠人工管理,亟需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灌区水利工程从规划计划、工程建设到运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标准化管理,通过构建水库、水闸、渠道等工程的标准化管理系统,实现水利工程管理事项任务化、事项操作流程化、流程处置闭环化、管理记录电子化,为工程规划计划有序、工程建设管控有力、工程安全运行保障有效等提供高效、便捷的管理手段,促进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首先,灌区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形成海量的数据,运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对这些数据进行高效地采集与整理,并对其进行科学地分析与处理,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进而推动水利施工朝着科学化、精准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能对工程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施工工艺进行评价,为工程技术奠定基础。

其次,在灌区水利水电项目的施工中,由于对建筑材料、建筑工艺等方面的控制不当,不但会降低项目的质量,而且还会提高项目的安全风险。通过运用信息化管理技术,不仅能够实现对施工现场的材料与设备的规范化管理,还能够实现对施工现场的运营状况的实时监测。同时,通过仿真,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出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因素,从而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因此,加强水利水电施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能够将原来繁杂繁复的管理工作梳理清楚,进而提高水利水电施工管理工作的质量。

2信息化技术在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中应用

2.1在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中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

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中,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其运用信息化技术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新的、有针对性的、多层次的、多维度的信息技术,但在建设和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时,特别要注重其功能性和完整性,要保证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与当前水利工程管理的内容相匹配,比如,数据库、仿真及卫星定位等。要保证管理系统的正确性和先进性,就必须对其进行经常性的维修和更新,并根据水利工程的实际状况,对其进行持续的优化和完善。

2.2在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中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

计算机仿真技术也被称作计算机模拟技术,它的目的是利用相关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实现水利工程的自动化管理,从而保证水利施工的高效性、便捷性和规范性。一般来说,在进行水利工程的实际建设前,施工企业要对在建设过程中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展开科学的预测,并收集分析相关的工程参数。所以,后期在施工阶段,如果出现问题,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科学的反应,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保证其可行性。将计算机模拟技术运用到水利建设的管理中,不但可以简化建设中的计算流程,还可以减少工程技术人员的计算工作量,提高了工程技术人员对技术的研发和研究的效率。

2.3在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中网络通信技术应用

在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互联网通信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够快速地将项目施工中的资料进行传送,从而方便了各参与方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比如,在互联网和通信技术基础上构建的一个信息交换平台,能够让建筑单位和设计单位展开实时的协同操作,还能够方便建筑单位了解工程进展情况,从而提高信息的分享率。同时,将该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对建筑工地的实时监视,并对建筑工地的实际状况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为建筑工地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4在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中数据库技术应用

数据库技术在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通过数据的存储、调取、查询和分析,为水利工程的管理过程提供了便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据存储工具。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针对数据库自身的特点建立与之匹配的搭建模式,以满足水利工程数据存储的需求,并便于更新换代。

2.5在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中GPS定位技术应用

灌区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中,管理工作非常繁琐,需要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和分析,而这些工作往往会消耗大量的管理资源,从而影响整个水利工程的管理效果。但随着全球定位系统的广泛应用,此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在使用GPS技术的基础上,施工企业可以建立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管控网络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对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进行管理。通过GPS技术,我们可以实现立体化、动态化和跟踪式的施工管理,实时记录并更新工程进度、资源消耗、采购进度等信息数据,以便当前的管理决策制定和未来的回顾总结。利用一个高效、精准、智能化的管理网络系统,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与效率,为水利工程的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从而使其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掌握到对工程项目各个施工环节的相关数据信息,而不会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1)适用性:利用GPS技术进行水利项目的经营,摆脱了气象条件对项目经营的影响与限制;(2)精度高:GPS技术可以对项目建设地点进行精确的计量、收集,确保项目建设地点的真实、可靠。(3)高自动化,高时效性GPS集成后,可迅速、高效地应对各类紧急情况,并可为水利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此外,这项技术的应用还使水利工程项目的监测过程变得更加简单,施工企业只要在现场布置一些监测点,就可以得到准确的监测数据。

2.6在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中遥感卫星技术应用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能够提高水利建设的经营水平。同时,利用遥感和卫星定位技术进行自然地理监测和资源调动,也为水利建设提供了新的途径。遥感卫星技术在水资源管理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实现对水利工程的实时监测和信息传送,使我们在发现水利工程存在问题时能够及时对其进行解决和处理。如何提高遥感卫星技术的运用效果?

首先,工作人员需要积极探索和拓展遥感卫星技术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提高其运用质量,以便更好地支持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其次,我们也需要加强预警预报工作,并采用编程等先进方法来解决目前所面临的技术难题,确保工作的高效、精准和质量可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遥感卫星技术为水资源管理带来更大的效益和优势。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各行业已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而对灌区水利建设项目来说,加强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水利施工企业发展的需要,这也是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推动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理性地分析灌区水利建设项目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这对推动我国灌区水利建设工程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丽霞.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2,(27):36-38.

[2]宋智.论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8,(10):168.

[3]杨永聪.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及发展[J].中国标准化,2018,(10):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