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建投第十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建筑项目的成本预算风险对项目进度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从设计变更、市场波动、人力成本、管理不善以及合同约束等方面分析了建筑造价成本预算的主要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加强市场信息监测、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加强成本管理和合同风险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建筑造价成本预算风险,保障项目顺利进行。
关键词:建筑造价;成本预算;风险成因;对策建议;项目管理
引言
建筑项目的成本预算管理是项目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然而,在实际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筑造价预算往往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可能导致成本超支或无法按时完成。因此,深入分析建筑造价成本预算的风险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1 成因分析
1.1 设计变更
设计变更是造成成本预算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设计变更可能导致以下影响:施工方案调整:设计变更可能要求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包括工程进度重新安排、施工流程调整等,增加了施工成本和管理成本。材料变更:设计变更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材料,导致材料成本的变化,有时还需要重新采购,增加了采购成本和时间成本。工艺调整:设计变更可能涉及到施工工艺的调整,可能需要重新培训施工人员或引入新的施工设备,增加了培训成本和设备投入成本。为减轻设计变更带来的成本风险,建议建立健全的设计变更管理制度,确保设计变更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同时尽量避免或减少设计变更的频率和范围。
1.2 市场波动
市场波动也是导致成本预算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市场价格波动、材料供应不稳定等因素可能带来以下影响:价格波动:市场价格的不稳定性可能导致建筑材料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工程成本。供应不稳定:材料供应链的不稳定性可能导致材料供应延迟或中断,影响工程进度和成本。长期工程更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因此建议加强市场信息监测,及时了解市场价格和供应情况,灵活调整采购策略,以降低市场波动对成本的不利影响。这些对设计变更和市场波动的分析和对策建议,有助于建筑项目管理团队更好地应对成本预算风险,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1.3 人力成本
人力成本的波动对成本预算有着直接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工人工资:工人工资的波动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施工成本,特别是在劳动力市场紧张的情况下,工资上涨可能会导致项目成本增加。管理人员薪酬:管理人员薪酬的波动也会对成本预算产生影响,合理控制管理人员薪酬水平有助于降低项目成本。为了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建议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控制人力成本的增长,从而降低项目成本的风险。
1.4 管理不善
管理不善可能导致以下风险和问题:资源浪费:管理不善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包括材料、人力和时间等资源的浪费,增加了项目成本。效率低下:管理不善可能导致施工效率低下,工程周期延长,进而增加了项目成本。为了避免管理不善带来的成本风险,建议加强项目管理,确保施工过程的高效进行,有效利用资源,降低项目成本。
1.5 合同约束
合同约束可能对成本产生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合同条款:合同中的条款可能会影响项目的成本分摊和责任划分,一些不明晰或不利于承包商的条款可能增加项目成本风险。支付方式:不合理的支付方式可能导致资金流动不畅,增加了项目的资金成本,对项目的现金流造成负面影响。为了降低合同约束带来的成本风险,建议合理制定合同条款,明确责任和权利,减少合同纠纷,降低项目成本风险。
2 对策建议
2.1 严格控制设计变更
在建筑项目中,成本预算风险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其中设计变更是导致成本风险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设计变更可能会导致项目成本超支、工期延误以及质量问题等一系列不利影响。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挑战,以下是两项对策建议: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建议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来应对设计变更带来的成本风险。具体措施包括:设计变更管理制度:建立明确的设计变更管理制度,包括设计变更的流程、责任和审批权限等方面。这样可以确保设计变更的提出、审批和实施都能够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减少混乱和不必要的延误。减少设计变更频率:通过加强前期工作和充分沟通设计需求,尽量在设计阶段确定最终方案。这样可以降低后期设计变更的频率,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增加和工期延误。控制设计变更范围:严格控制设计变更的范围,避免过度的设计变更。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尽量减少对工程的影响,降低成本增加的风险。定期沟通会议:定期召开项目相关方的沟通会议,包括设计师、业主、施工方等,及时交流项目进展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以确保各方对设计需求的理解一致,减少设计变更的发生。强化团队合作:建立团队合作意识,强化各方之间的合作与协作,共同努力完成项目目标。通过加强团队协作,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减少设计变更的发生,降低成本风险。及时调整策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管理策略,灵活应对各种变化和挑战,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风险,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加强沟通与协调是有效应对建筑项目中设计变更带来的成本风险的关键对策。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降低设计变更的频率和影响范围,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 加强市场信息监测
在建筑项目中,市场波动对成本的不利影响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为了有效降低这种影响,以下是针对市场信息监测的建议对策:建立健全的市场信息监测机制:建议建立完善的市场信息监测机制,以及时了解建筑材料价格、供应情况等市场信息,为采购决策提供依据。具体措施包括:市场调研与分析:定期进行市场调研与分析,了解建筑材料的价格趋势、供需情况等,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的市场信息支持。建立信息收集网络:建立广泛的信息收集网络,包括与供应商、行业协会、市场研究机构等建立联系,获取及时的市场信息。制定信息监测计划:制定详细的信息监测计划,明确监测内容、频率和责任人,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灵活调整采购策略:针对市场变化,建议灵活调整采购策略,以降低成本风险。具体做法包括: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根据市场情况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包括考虑价格、质量、信誉等因素,确保采购的合理性和稳定性。调整采购时间:根据市场价格波动情况,灵活调整采购时间,选择价格较为合适的时机进行采购,降低成本风险。建立稳定供应链:建议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稳定的供应链,以减少供应不稳定对项目的影响。具体做法包括:合作伙伴选择:选择有稳定供货能力、质量可靠的供应商作为长期合作伙伴,建立互信互利的合作关系。供应链管理:加强对供应链的管理和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市场波动对建筑项目成本的不利影响,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经济效益的实现。
2.3 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为了有效控制人力成本并提高项目效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根据项目需求和工作量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和不足,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专业水平,减少项目成本。控制人力成本增长:审慎管理人员招聘和培训成本,合理制定薪酬政策,控制人力成本的增长。
2.4 加强成本管理
为了有效监控和控制项目成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包括成本核算、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等,确保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加强成本监控:通过成本监控系统对项目成本进行实时跟踪和分析,及时发现成本偏差和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及时解决成本问题:针对发现的成本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整和解决,防止成本问题进一步扩大。
2.5 合同风险管理
为了降低合同风险对项目成本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合理制定合同条款:在合同中明确责任和权利,避免模糊和不利于项目的条款,减少合同风险。加强合同管理: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加强对合同执行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各方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减少合同纠纷:通过有效沟通和协商,及时解决合同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纠纷,避免因合同纠纷导致的成本增加。
3未来发展
3.1数字化技术应用
数字化技术如建筑信息模型(BIM)、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将更广泛地应用于建筑项目管理中。这些技术可以提高设计、施工和管理的效率,降低成本,并改善项目的可视化和沟通。
3.2可持续发展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建筑项目管理将更加关注环保、节能和资源利用效率。绿色建筑、循环经济等概念将成为建筑项目管理的重要考量,推动建筑行业朝向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3.3智能化建筑
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将使建筑变得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建筑物将具备更高水平的自主控制和管理能力。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将成为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建筑物的效率、安全性和舒适度。
3.4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将在建筑项目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帮助优化资源分配、预测风险、提高决策效率等。通过分析大量数据,项目管理团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项目中的各种挑战。
3.5全球化和跨界合作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建筑项目管理将更加面向全球市场,涉及跨国合作和跨文化交流。跨界合作将成为常态,项目管理团队需要具备跨文化沟通和合作能力。
3.6灾害风险管理
考虑到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频发的趋势,灾害风险管理将成为建筑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管理团队需要加强对灾害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抗灾能力。
结语
建筑造价成本预算的风险管理是建筑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合理应对各种成本预算风险对于项目的顺利进行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设计变更、市场波动、人力成本、管理不善以及合同约束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为建筑项目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促进建筑项目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黄志挺.建筑工程前期阶段造价的控制与管理[D].浙江大学,2013.
[2]段云萍.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研究[D].燕山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