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西安 710068
摘要:目的:探究气囊压力表联合呼吸机用于ICU人工气道监测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ICU器械通气治疗患者48例入组,为患者实施抽签法分组,分别为考察组、基础组,考察组应用气囊压力表联合呼吸机人工气道监测护理,基础组实施人工气道监测护理,分析对比并发症(误吸、气囊破裂、肺部感染、黏膜受损)发生率、气囊压力及气囊容积水平。结果:考察组并发症(误吸、气囊破裂、肺部感染、黏膜受损)发生率低于基础组,存在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考察组气囊压力及气囊容积水平均低于基础组,有对比意义(P<0.05)。结论:气囊压力表联合呼吸机人工监测护理可减少ICU患者人工气道监测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呼吸机;气囊压力;人工气道;监测
人工气道为危重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在抢救护理过程中积极发挥作用。但研究发现,人工气道建立能够帮助患者实现通气功能改善,使其抢救成功率提高,但会损伤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使患者产生反流误吸,使患者出现肺部感染、低氧血症、食管气管黏膜受损等并发症发生概率增加。因此,应积极做好人工监测及护理。传统手估气囊测压注气方法会对患者的临床经验、专业能力具备较高要求,整体的气囊气压监测效果不佳。气囊压力表结合呼吸机能够使其能管理有效性、科学性提高,并积极获得气囊压力监测效果。本次对于气囊压力表联合呼吸机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针对于本院当中的ICU器械通气治疗患者选取,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的共计48例,入院时间设定为2021.5-2023.5。纳入标准:符合器械通气治疗标准,无治疗禁忌症;排除标准:治疗前合并肺部及口腔感染者。抽签法作为分组方法。考察组:男患者为11例、女患者入组为13例,患者年龄36-79岁,平均53.26±1.26岁,基础组:男患者入组为10例、女患者入组为14例,患者年龄35-80岁,平均53.35±11.28岁;对比两组基础资料,可得到P>0.05,则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基础组为患者应用人工气道监测,选取临床工作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采取手捏方式实施测压注气,并依据护理要求进行基础护理措施落实。考察组利用气囊压力表联合呼吸机监测为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例如,人工气道患者一般存在急危重症,整体免疫功能相对较差,会受到环境因素影响,产生营养不良、感染等问题。因此,护理过程中应注重加强环境管理,每日对其结合病房消毒,依据需求进行湿度、温度、光照调节,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为30分钟,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结合日常护理。对于探视时间及人数严格控制,护理人员查房过程中应注重相关设备的连接运行情况,保证气囊压力表以及气管导管牢固连接,准确进行气压变化记录,气压过高患者应适当放弃,并将指针控制在绿色范围当中。如患者意识清醒接受治疗过程中会存在恐惧、烦躁、紧张问题,为提升安全性,改善预后,护理人员应在观察沟通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并结合适当方法使患者心理压力降低。可采取语言沟通技巧为患者采取正性激励,使其提高治疗勇气。通过个体化健康宣教能够使家属、患者正确的掌握及认知疾病,对于囊压力表联合呼吸性监测的优势进行了解,使患者及家属减轻焦虑、紧张情绪,提高整体配合度及依从性。如机械通气过程中患者容易产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使其中发生率减少,护理人员集中加强体位管理,指导患者活动翻身,预防误吸、脱管等问题产生,每日2-3次进行口腔护理,确保口腔清洁准确,进行吸痰时机把握,利用正确的方式促进排痰,适当增加氧合,并滴入生理盐水,使其黏性分泌物及时吸除。
1.3观察指标
护理研究指标:并发症(误吸、气囊破裂、肺部感染、黏膜受损)发生率、气囊压力及气囊容积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气囊压力表联合呼吸机护理应用效果采用SPSS22.0软件计算,n,%为并发症(误吸、气囊破裂、肺部感染、黏膜受损)发生率表示方法,卡方为患者实施检验,对比获得结果为P<0.05,则有统计学对比意义。
2.结果
2.1考察组与基础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考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基础组更低(P<0.05),见表1所示:
表1考察组与基础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 误吸 | 气囊破裂 | 黏膜受损 | 肺部感染 | 发生率 |
考察组(n=24) | 1(4.17) | 0(0) | 0(0) | 0(0) | 1(4.17) |
基础组(n=24) | 3(12.5) | 4(16.67) | 2(8.33) | 1(4.17) | 10(41.67) |
χ2 | - | - | - | - | 9.2474 |
P | - | - | - | - | 0.0023 |
2.2考察组、基础组气囊压力监测指标比对
考察组气囊压力及气囊容积水平相比基础组更低(P<0.05),见表2所示:
表2考察组、基础组气囊压力监测指标比对(±s)
组别 | 气囊压力(cmH2O) | 气囊容积(ml) |
基础组(n=24) | 43.24±1.45 | 16.24±1.61 |
考察组(n=24) | 28.23±1.52 | 12.67±1.55 |
t值 | 37.1279 | 8.3004 |
P值 | 0.0000 | 0.0000 |
3讨论
本文研究显示,考察组并发症(误吸、气囊破裂、肺部感染、黏膜受损)发生率相比基础组更低(P<0.05),考察组气囊压力及气囊容积水平对比基础组,更低(P<0.05)。综上,气囊压力表联合呼吸机护理能够使临床ICU患者治疗更具备可靠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蒋兰英,叶超,李文,等.探究气囊压力表联合呼吸机用于ICU人工气道监测及护理的作用[J].中外医疗,2022,41(12):152-156.
[2]叶琼瑶.气囊压力表联合呼吸机用于ICU人工气道监测及护理的作用[J].医疗装备,2019,32(20):157-158.
[3]谢丽娟,黄世英,钟素娴,等.气囊压力表联合呼吸机用于人工气道监测及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8,8(18):122-124,180.
[4]彭晓,胡安丰.气囊压力监测报警仪在人工气道气囊管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2,7(22):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