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公众气象服务中心
摘要:气象科普馆(以下简称“科普馆”)是以展览教育为主要功能的气象科普教育设施,是为公众提供气象科普服务的重要平台,是气象科普产业发展的重要输出端口。利用科普馆开展气象科普工作,我们不仅需要一定数量的科普馆,更需要发挥好现有科普馆的作用。
主题词:气象 科普馆 科普工作
1、引言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讲话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2021年,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2018年,中国气象局发布了《气象科普发展规划(2019-2025年)》;2022年,国务院印发了《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等。所有这些都表明做好气象科普工作已成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必然要求、气象事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气象科普馆(以下简称“科普馆”)是以展览教育为主要功能的气象科普教育设施,是为公众提供气象科普服务的重要平台,是气象科普产业发展的重要输出端口。因此,新形势下利用科普馆做好气象科普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2、科普馆的基本现状
自2002年《科普法》颁布以来,各级气象部门积极推进科普馆的建设,目前,全国科普馆的建设已经具有一定规模,有的省份就已建成了几十座(包括省市县三级),在气象科普宣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科普馆大多具有以下特点:依托当地气象局建设,局馆分离的情况较少;建设与日常维护资金大多由气象部门自筹,且免费对外开放,政府和社会出资的情况较少;大多由当地气象局运营管理,委托部门外运营管理的较少;大多能在“3.23”世界气象日、全国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对外开放,常年对外开放的较少。
3、利用科普馆开展气象科普工作存在的不足
多年来,一些科普馆存在重建设、轻管理,初期运行好、后劲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科普功能的发挥。其主要不足表现为:
3.1指导思想不明确。有的建馆主要是为了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
3.2没有持续性投入资金。有的没有安排科普馆专项维护资金或者专项维护资金少,以至于馆内设施陈旧落后等。
3.3管理有待提升。有的对科普馆没有下达明确的目标任务,也没有考核,科普馆工作更没有总结;有的没有明确安排专职(或兼职)人员从事科普馆工作,只是在开展科普工作时才临时召集人员;有的安排到科普馆工作的专业人员少,甚至没有;有的科普馆内部没有制定管理制度或管理制度不完善等。
3.4科普馆的利用率偏低。首先,科普馆开放的次数偏少。其次,利用科普馆开展科普活动的次数偏少。再次,到科普馆参观学习的观众也偏少。
3.5科普馆的创新意识不强。有的展品不能及时更新;有的开展的活动缺乏本地特色;有的不能及时根据社会和行业热点开展活动;大部分单位没有建设相应的数值科普馆。
3.6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科普馆工作人员中具有管理经验、科普及科学传播专业和气象专业的人员较少;部门内开展科普馆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也少。
3.7与外界的联系较少。部门内科普馆之间、本部门与外部门的科技馆之间联系较少,科普馆与协会、企业、学校等的联系也偏少。
4、利用科普馆做好气象科普工作的几点建议
利用科普馆开展气象科普工作,我们不仅需要一定数量的科普馆,更需要发挥好现有科普馆的作用。笔者现就新形势下如何利用科普馆做好气象科普工作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4.1提高认识
科普馆建设时是经过精心设计了的,并征求过众多专家的意见,里面不仅拥有大量的展品,而且这些展品还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代表性、知识性、先进性等特点,是开展科普教育的优良场所。
建设一个科普馆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这对有些气象局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因此已建成的单位要懂得珍惜,要充分利用好它。对比较老旧的科普馆,在不具备重建条件的情况下,应因陋就简,尽量发挥它的作用。
4.2做好顶层设计
目前,科普馆的功能还未得到充分的发挥,表面上看是缺乏资金维护,但在笔者看来,也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科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落实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尚不完善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至今部门内还缺乏对科普馆的规范化管理,以至于各地在对科普馆进行运营管理时仍无法可依。
我们应该做好顶层设计,把科普工作同气象业务工作一起来进行统筹规划,对科普馆的主管部门、管理机构、人员配备、维护经费、活动开展等出台相关文件,进行规范化管理,只有这样,科普馆才有可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4.3明确办馆指导思想
科普馆作为科普教育的基础设施,其核心使命就是“科普”。在建设科普馆时,首先要确立正确的办馆指导思想,并在日常工作中坚持正确的办馆方向。这个指导思想的大意应为通过展览教育,并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以达到普及气象知识、提高公众防灾减灾能力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这一办馆的指导思想,在利用科普馆开展科普工作时,我们还应至少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突出社会公益性原则。二是坚持从观众实际需求出发的原则。三是采用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
4.4加强内部管理
科普馆的内部管理十分重要。如果只有硬件资源,而没有过硬的软件资源,科普馆的运营势必无法长期健康的发展。在此,我们至少要做好如下两点:一是要合理设置机构,分配职能,配备人员,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二是要建章立制。首先,要针对人建章立制。要制定一些制度来规范人的言行。同时,还要结合实际制定出一系列人才培养与管理的制度。其次,要针对事建章立制。要使科普馆的工作规范化,必须要做到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比如科普馆开放制度、参观登记制度、员工考勤制度,还有宣传、讲解等都应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再次,要针对物建章立制。科普馆内各类展品、设备、设施较多,只有每个展品、设备、设施都正常运行,才能确保科普馆的正常运营。因此必须制定一整套针对这些展品、设备、设施的管理制度。如展品的维护报修制度、消防设施的消防制度、报告厅等设施的使用管理制度等。
4.5提高利用率
要建立预约机制、畅通预约渠道;要根据公众的需求定期对外开放;要以科普馆为基地尽可能多的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要建设与公众能够互动的平台,以便公众预约参观、提出需求、反馈意见等;要加强对外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让公众知晓科普馆的情况,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4.6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一是要及时更新展品。实验表明,一座科普馆要保持10%的展品年更新率才能吸引大多数观众第二次前来参观。展品的来源也不仅仅是采取购买的方式,还可以采用横向交流展品,自行研发展品、与展品厂家联合开发展品、也可以争取社会捐赠等等。
二是要体现本地特色。展品不仅要反映当地的天气气候特点,还要与当地文化、旅游、特产等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出更具地方特色的科普展览。
三是要适时开展临时展览。常规的展览教育主要是以普及科学常识为主,对社会热点、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气象科学新动态新发现等涉及的较少,而开展临时展览正好可以弥补这些不足。这种展览不仅仅限于展厅,可以以科普讲座、论坛等形式,也可以以科学表演、知识竞赛等形式。
四是要及时建设相应的数值气象科普馆。所谓数值气象科普馆,是指为了达到气象知识科学普及的目的,运用计算机、网络开发、多媒体设计等方面的技术,将相对专业的气象知识以通俗易懂的动漫、音效等数值化手段展现出来,构成一个虚拟的气象科普知识环境平台。与实体科普馆相比,数值气象科普馆经费投入少、知识更新快、参与互动性强,突破了实体科普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将科普工作延伸到了更广阔的领域。
4.7加强对人员的配置和培训
随着气象事业的高速发展,要求科普馆的工作人员既要是教育工作者,又要是科普馆的运营管理人员,不仅要懂得展品的陈列、保管、维护等工作,还要掌握运营管理技术,会进行市场运作与宣传,这对于科普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要求较高。
我们在安排科普馆工作人员时,应尽量安排一些具有管理和市场运作经验、科普活动组织与策划经验和有气象专业背景等的人员。同时,还要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对现有人员的业务培训,促使其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4.8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
科普馆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首先,要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的支持。要多向它们汇报,争取它们能给予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其次,要注意加强与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单位的联系。例如科协、教育部门、旅游部门、各学会团体等,形成一个全社会都来关心科普馆发展的局面。第三,要加强与社会上的各科技馆及本部门内的各科普馆之间的交流联系。要学习它们的成功经验,使科普馆在运营中少走弯路。
4.9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科普馆建成后的维持经费基本上都是靠政府、部门拨款,并且拨款的金额也有限,这就导致了科普馆的日常运营经费不足。在科普馆的运营过程中,难以实现公众关心的内容要更新、展品要有趣味性、互动性等一系列问题。
今后,在政府、部门财政应加大经费投入的同时,我们也应积极探索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比如与学校、企业、协会联合,走馆校、馆企、馆会联合发展的模式,争取他们的资金支持;打造气象知识、气象科普场馆为主题的周边文创产品,如雨伞、手提袋等轻巧、性价比高的小物件,增加场馆的收入等。
一些运营比较成功的科普馆实例表明,走产业化的道路是科普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仅其抛砖引玉之作用。新形势下如何利用科普馆做好气象科普工作不仅仅只是开展好科普教育的问题,还涉及到人、才、物、制度机制等方方面面,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我们只有把科普馆的各项工作都做好了,才有可能利用它做好气象科普工作。
参考文献:
【1】李伟、张倩、唐立岩、倪海娜,《全国气象科普场馆建设发展现状与思考》《科技传播》2016.2(下)
【2】白彦平,《新形势下科技馆运行管理机制的思考与探索》《决策探索》2019.12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