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南海区大沥中心幼儿园 528231
【摘要】:《指南》指出: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然而3-6岁也是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说过:“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说明习惯的重要性,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不不知不觉的运行下去,很难改变,而这些习惯会深深的影响着孩子的未来。习惯包含很多方面:卫生、饮食、行为习惯等。如何正确的培养幼儿的好习惯是我们应该探讨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满足 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进步 以身作则 区域活动
一个人习惯于讲究卫生还是习惯于邋里邋遢?是习惯于做事完全投入还是三心二意?这与他在孩子时期养成的习惯有着很大关系。大部分家庭都存在父母工作忙碌兼顾不了孩子,迫使孩子成为懒惰之人从而让种种坏习惯得以养成。
一、提高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1、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做个讲卫生的孩子使其更自信。
2、可以让幼儿习惯自己动手,培养比较独立的个性。从而减轻父母的负担,学会善解人意。
二、如何提高孩子卫生习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幼儿园是让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地方,其中一日生活更是结合了孩子的成长指南而制定的,在班级融入学习的氛围让孩子在玩乐中培养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养成卫生、饮食、行为等好习惯,首先我们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他们进行卫生习惯的培养。
1、满足孩子对清洁的欲望
卫生的好坏决定一个人的形象,大多孩子在卫生方面成为了家长的“依附品”,在家长离开以后就无法保持干净整洁的形象,如何让孩子正确的认识到卫生的重要性,保持干净的形象不只有利于孩子的健康,也可以避免孩子出现自卑等性格,孩子的动手能力都是很强的,对于事物都是很好奇,都想自己尝试,但大部分家长会觉得麻烦不愿意为孩子收拾残局而剥夺孩子的尝试的机会,渐渐孩子的动手能力变差了,敢于给孩子尝试的家长在孩子刚开始尝试的时候犯了错误,就变得没有了耐性;首先我们要有耐心,不能因时间忙碌而剥夺孩子练习的机会,家长自己首先要安排好充裕的时间给孩子进行练习,孩子在过程中没能达到想象中的,也不应该大声责怪;在每次任务达成后要记得及时夸奖孩子,让孩子建立自信直到正确的掌握。
2.故事中让孩子了解卫生的重要性
对于孩子卫生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根据班级情况在教育上运用孩子喜欢的故事、游戏等方式,让孩子正确的认识如何做一个讲卫生的孩子。如: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相对弱些,对于卫生习惯方面处于观察期、学习期、我们可以通过故事《脏脏的小猪》让孩子知道故事中小猪为什么没朋友和它玩,让孩子发现问题,知道脏脏的会没有朋友喜欢的,要怎样做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让孩子有了正确的认知后,老师教给孩子正确的洗手步骤,让孩子在平时洗手时得到很好的锻炼,让孩子保持干净深受大家喜欢,从而了解到卫生的重要性。
3.你的进步,是最大的动力
孩子们对于卫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们可以在班上设置红花墙,最干净讲卫生的孩子每天都有一朵小红花,看看最后谁的红花最多,带动孩子保持讲卫生好习惯的兴趣,让孩子久而久之养成天天讲卫生的习惯。平日孩子衣服脏了,大人总是帮着换,其实孩子的学习能力、模仿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是很强的,凡是都有人帮,自己的小手就变懒了。这时我们可以通过故事《不会穿衣的小兔》故事中讲到小兔总要妈妈帮他穿衣服,有一次在幼儿园尿裤子了,可是他不会自己换裤子,被其他小朋友笑,它只能哇哇大哭,后来其他小朋友一起教会它怎样穿裤子和换衣服。孩子们听得很认真,故事后我问孩子:“你们会穿衣脱裤吗?”部分孩子你望着我、我望着你,有些摇头有些点头;那你们想学吗?听完故事后的孩子都非常积极的想学习了,这是教师要正确清晰的引导孩子,让孩子观察如何正确的穿脱衣物,给予孩子充裕的时间经过几次的反复尝试,我发现大部分孩子都已经掌握了技巧不再需要老师的帮忙了。每天他们自己换好衣服后都会望着我们说:“老师,我今天自己换的哦!”我对他们的表现竖起大拇指,他们看到后脸上满是喜悦与自豪。
对于部分接受能力慢的孩子,都会跟他们说技巧,让孩子之间互帮互助,给予他们时间让他们动手尝试,在失败中获取经验。只要孩子的点滴进步我们都要第一时间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孩子知道老师其实一直都有关注到他,原来老师一直都很喜欢我。这样孩子就更有信心把事情做好,让我们的肯定成为孩子的动力,孩子的进步成为我们的动力。
4.家长也好做到以身作则
奥迪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儿童人格教育》书中说到:“一个有拖延症习惯的儿童背后,总有一个事无巨细为其整理收拾的妈妈。
”其实很多小事孩子都能做好,当家长过度代劳的时候,孩子做事就没那么积极了。家长在孩子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家长出于对孩子的溺爱或者怕麻烦,一味的包办代替,孩子就会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一方面家长首先必须改变教育观念,懂得放手,相信孩子,给孩子自我探索和成长的空间;另一方面家长在生活中注意引导,交给孩子自理的方法和技能。利用家庭中的点滴时间,及时引导幼儿学习自己动手,在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时要求要一致,不要父母培养,长辈帮,这样孩子是坚持不了的,也不利于卫生好习惯的养成。父母可以在家给孩子制定具体的卫生规则,让孩子去遵守。
5.区域活动需要你的参与
明确孩子对班上物品、玩具的摆放位置,让孩子养成从哪拿的放回哪去,中午午睡,培养孩子自己穿脱,自己叠放;文明用餐,餐前餐后勤洗手不仅促进孩子生活卫生习惯也提高孩子对生活素养。在班级中为了更好的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孩子卫生好习惯的养成我在班级开展卫生相关主题,并在区域设计“娃娃屋生活区”让孩子在区域里通过游戏帮助娃娃穿脱衣物、整理衣物,不仅提高了还是的动手能力也让孩子通过游戏知道如何与同伴交往。在实施指南中提到过“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根据班上孩子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互帮互助式教育,将生活卫生习惯较差的幼儿融入到生活卫生习惯好的幼儿之中,利用同伴们的相互影响,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三、让教育融入生活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在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在生活中我们也是应该遇到问题及时用孩子喜欢的方式指出,不要让孩子习惯养成了才想着如何去纠正,那是就难上加难了。培养幼儿的好习惯,让幼儿习惯自己动手,去探索世界的美妙,也为以后能养成独立的个性。今后,我将更努力学习《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结合幼儿一日生活常规更好的培养幼儿的好习惯,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教育部出版 2012年9月
[2]《蒙台梭利》台湾出版社 201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