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岔转辙部位常见病害的研究及整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道岔转辙部位常见病害的研究及整治措施

吴舜博

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运营分公司,315000

摘要:道岔的病害主要集中于转辙部位,以此对工电结合部的常见病害进行分析,查找形成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整治方法,不断提高现场病害的查找分析能力和处理能力。

关键词:道岔;工电结合部;常见病害;整治方法

前言:随着宁波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道岔设备的增多,道岔发生失表的概率也随之增大。道岔是行车设备中最为重要也是最基础的部分,其构造复杂,强度较低、零部件多、受冲击大、容易变形、磨耗大、技术标准要求高,因此道岔是轨道结构中最薄弱之处。道岔的病害主要集中在转辙部位,而转辙部位维保工作分属工务和通号两个中心,使得设备存在相互依托的关系,相比其他单独管理的设备在作业维保时更为困难,工电结合部设备的病害更易直接造成设备故障,影响轨道交通正常运营甚至危及行车安全,因此需要工务维修中心和通号维修中心在工电联调时相互配合,密切协作。为保证道岔转辙部位运行稳定,降低道岔失表的几率,必须在工电联调时找出病害并整治,使转辙部位状态保持良好,这要求双方需要学习熟悉对方相关设备的基础知识,以此懂得如何更好地协作对方,从而提高设备性能。

一、道岔的基础知识

根据道岔的结构特点、用途和平面的形状,标准道岔主要有:①普通单开道岔;②单式对称道岔(又称双开道岔);③复式对称道岔(又称三开道岔);④交分道岔;⑤交叉渡线等。在各种类型的道岔中,普通单开道岔使用最为广泛,大约占总数的90%以上,目前宁波轨道交通5条线路均使用普通单开道岔,下面简单了解一下单开道岔的基本构造:

单开道岔由转辙器部分、连接部分和辙岔部分组成,工电结合部主要在转辙机部分。道岔各部尺寸的准确位置和道岔的一般术语见图1。

图片1

图1道岔各部尺寸准确位置

二、道岔转辙部位产生病害的原因

结合现场实际问题看,道岔转辙部位存在的主要病害是“不密贴、反弹、卡阻、爬行”,尽可能减小道岔转换的阻力是工务和信号工电联调的主要目标之一。下面从这四个现象进行简要分析,找出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整治措施,消灭病害。

1、“不密贴”,指的是尖轨与基本轨在自然状态(脱钩、脱杆)下存在缝隙,宁波轨道交通工电联调标准为尖轨尖端至第一牵引点与基本轨缝隙不大于0.5mm(不含第一牵引点),其余部分缝隙不大于1mm。

2、“反弹”,指的是尖轨在靠向基本轨时存在反弹现象,只有在尖轨扳动过程中才能发现。产生反弹现象的原因有:①尖轨存在硬弯或基本轨轨向不良。②顶铁顶死(过长或加片),造成第二牵引点不密贴,此时如果硬调整密贴,会造成抗劲、反弹、别卡。③尖轨、基本轨肥边、侧磨严重,会造成假密贴或不密贴。④尖轨跟端各种联结零件磨损严重,对尖轨的固定达不到理想状态。

3、“卡阻”,指的是转辙部分前三块滑床板部位基本轨卡阻尖轨,使尖轨不能与基本轨顺利密贴。①尖轨侧弯、拱腰等变形,使得尖轨与基本轨不正常匹配。②由于尖轨作用边或基本轨作用边存在肥边,造成卡阻。③因尖轨爬行超标,造成信号杆件位置改变,外锁卡阻故障。④普通单开道岔的第一块滑床板处卡阻较多,因为滑床板磨耗严重、滑床板严重变形,基本轨与滑床板不落槽、尖轨底部刨切不好等。

4、“爬行”,指的是钢轨在荷载作用下产生波浪形的挠曲,使得钢轨轨底在垫板上顺着行车方向滑动,在道岔上表现为尖轨或基本轨发生纵向位移。基本轨爬行会造成道岔不方正,尖轨爬行容易造成转辙机表示杆位置改变,道岔转换不灵活,密贴杆、表示连接杆、安装装置不方正等情况。

三、道岔转辙部位病害的整治措施

1、克服“不密贴”现象的整治措施:①整正基本轨硬弯和轨向不良,拉方道岔。②检查曲基本轨弯折点和弯折量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应进行弯折校正。③调整道岔框架,尖轨跟端支距、转辙部位几何尺寸符合标准。④调整顶铁间隙使其符合要求。

2、克服“反弹”现象的整治措施:①整直尖轨或更换尖轨。②方正岔前接头,拨直直股方向。③整治道岔爬行,将道岔基本轨方正的相错量不大于20mm。④打磨尖轨与基本轨的肥边,消除假密贴或不密贴现象。⑤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零配件。

3、克服“卡阻”现象的整治措施:①尖轨拱腰可以打磨尖轨上部卡阻部位,也可以将尖轨进行矫直,确保尖轨与基本轨自然吻合。②对钢轨肥边进行预防性打磨。③拉方道岔,整治尖轨爬行,使信号杆件位置正确。④对尖轨与滑床板离缝、滑床板磨耗不均匀、表面坑洼等进行垫板作业,确保各滑床板在同一平面。

4、克服“爬行”现象的整治措施:①调整Q值,使尖轨方正。②及时更换、补充失效和缺少的防爬设备,拧紧螺栓,使各部分联结零件经常处于良好状态。③采用绝缘可调式螺杆控制转辙部轨距,尖轨尖端处、尖轨中部、尖轨跟端处各一根。

四、现场整治

以慈城站1号岔为例,此道岔存在尖轨尖端宏观不密贴,曲基本轨方向不良。现场用塞尺测量发现直尖轨和曲基本轨存在1mm缝隙,对道岔转辙部位进行检查发现尖轨中轨距-2mm,道岔框架-2mm,检查道岔顶铁发现曲基本轨第一块顶铁由于插片过多和直尖轨顶死,造成尖轨尖与基本轨始终无法密贴。当通过取出1mm插片使顶铁存在一定缝隙后,尖轨与基本轨也密贴吻合,随后通过改道将曲基本轨改直,尖轨中轨距和道岔框架也变好。如图2所示为道岔检查记录表。

2

图2道岔检查记录表

五、结论

道岔转辙部位常见病害往往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因此在日常维保作业中应保证各部位几何尺寸符合规定,先通过几何尺寸判定道岔状态,再通过病害原因认真分析辨别,最终制定整改方案进行整治。

参考文献:

[1]赵民弟.浅谈铁路单开道岔转辙部的病害与防治[J].活力,2019(19):136.

[2]史建斌.道岔转辙部分综合病害分析与整治[J].同煤科技,2003(1):29-30.

[3]朱仁平.道岔病害对转辙机的影响分析[J].铜业工程,2003(2):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