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第一高级中学附属学校,474550
摘要:近年来教育教学工作越发受到公众的重视,教学理念、方法越发丰富。美术为小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学科,相比其他学科,其具备独特优势,不仅可增加学生美学知识的了解,还利于学生审美、评述等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着手,简要分析“欣赏·评述”教学形式的应用价值以及创新策略。
关键词:“欣赏·评述”;小学美术;美术学习能力
前言:美术学科包含四类艺术实践内容(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其中“欣赏·评述”主要指学生经由观察、描述、分析美术作品、自然美等,逐渐养成美术欣赏能力与审美趣味。对于学生而言,除经由欣赏收获审美趣味外,还应对作品内涵、风格特征、形式、历史背景等予以了解,并通过文字、语言等形式将自身认知、感受表述出来。除此之外,“欣赏·评述”可有助于学生生活体验的丰富,使学生与经由作品与画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对于美术教师而言,应加强对“欣赏·评述”教学的重视,使其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一、创新“欣赏·评述”教学形式的价值
从美术欣赏角度而言,其主要指从感性层面认识、解读美术作品的方法,注重作品内涵、风格以及作者生平的分析。纵观小学美术课程,可以发现,在欣赏课内容安排上,存在合理性。美术欣赏课为教材编写者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成长规律、审美需求等为依据而确定的,不仅满足现实需求,同时与学生身心成长状况相符。小学美术“欣赏·评述”教学要求学生体会自然之美,了解美术作品形式、题材、流派、风格等,了解重要美术家的作品,了解美术与历史、生活、文化间的关系等。小学美术“欣赏·评述”课并非仅要求学生感受自然美,同时要求学生可通过自身语言对感受进行表达,具备一定的艺术批判能力,此为对小学生艺术学习更为严格、具体的要求,是美术教育新的“突破”[1]。
二、小学美术“欣赏·评述”教学形式的创新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
为使“欣赏·评述”教学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美术教师应积极对自身教学理念进行革新,秉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及时转变、更新育人理念。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加强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优化,以提升教学质效,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教师可从不同层面展开教学方法的革新、优化,激发学生欣赏、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情境中,欣赏美的同时完成美术认知体系的搭建。在此期间,教师应适时给予指导,使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提升教学成效。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加强对媒体设备的使用,如利用媒体设备对教学氛围进行营造,展示一张风景照以及与此风景相对应的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从多个视角欣赏、思考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身见解,以增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实现提升学生美术学习、鉴赏等方面能力的目标[2]。
(二)问题引导,挖掘文化背景
美术属于一种极为宽泛的概念,其不单于教材中存在,现实生活也极为常见。从深层次分析,每幅美术作品的创作均源自特定的人文环境。所以,在小学美术“欣赏·评述”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作品的特点、技法进行关注,还需对作品背后所隐藏的文化价值进行挖掘,充分展现作品的艺术价值,引导学生归于原有文化情境内,对作品内涵进行感悟。但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喜欢将作品历史背景一下全展示给学生,从而造成众多学生无法将作品和其创作背景有效地联系起来,更无法将作品置于美术的“历史长河”内去欣赏、评述。笔者认为在对作品文化背景进行挖掘中,可采取设问的方式对学生加以引导,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思考作品创作背景。如在秦始皇兵马俑相关内容教学中,教师在带领学生对作品进行欣赏期间,学生仅可经由图片对作品进行感知,其往往会产生这样一个疑惑“为何一个普通雕塑被称之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对此,教师可对学生此特点予以利用,针对性设问,以激发学生探索欲。如:同学们有没有人知道为何秦始皇兵马俑能被称之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谁了解兵马俑有多大规模?猜猜老师和兵马俑谁高?同学们猜一猜全校学生与兵马俑哪个更多?等,经由设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其求知欲,使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学习,自行对兵马俑历史文化进行探究、学习,从而实现全面引导,在作品赏析中融入历史背景,使学生体会作品价值和艺术特色,使学生对作品内涵产生更为深入的理解。
(三)尊重多元表达,鼓励学生辩赏
从美术教学本质层面分析,其为多元化教学过程,在开展“欣赏·评述”教学期间,需从教学本质层面出发,尊重多元表达,强化个性培养,让学生可从美术学习中获取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认知水平、审美能力的提升。但大部分学生受美术认知状况、个体差异、性格等因素限制,使其在“欣赏·评述”教学中,通常会出现不敢说、不知如何表达等问题。对于此类学生产生的问题,大部分教师多会采取“赶鸭子上架”,或施加引导、强行思维干预等方式进行教学,从而使得学生表达的见解缺乏新意,并非个人见解、感受。鉴于此,笔者认为在“新课改”教育环境下展开美术“欣赏·评述”教学,不仅要注重教学模式的革新、优化,还需对学生主体地位予以关注,对学生多元化需求予以尊重,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使学生敢想、敢做、敢说。如在《舞蹈纹彩陶盆》欣赏教学中,教师可组织一场辩论活动,在教学正式开始前设置双方,正方观点:认为舞蹈纹彩陶盆并不好看;反方观点:认为舞蹈纹彩陶盆非常好看。采取举手表决的方式由学生自行决定自身立场,并于课下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讨论。在正式授课时,学生们均积极踊跃,想要抛出自身用心准备的论点打败对方,此情形使得“欣赏·评述”课变得极为热闹。利用分组辩论的方式可有效激起学生胜负欲望,使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在欢快、轻松的氛围下敢于开口。学生从不敢表达转变为敢于开口,并学着从不同立场、视角对观点进行表述,此过程可实现学生思维、语言表达等能力的有效锻炼,增强学生欣赏评述能力,促进学生从以往“统一欣赏答案”逐渐迈向多元评价、表达
[3]。
结论: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欣赏·评述”教学为增强学生鉴赏、评述能力的重要“阵地”,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有着重要影响。对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加强对“欣赏·评述”教学的研究,创新教学形式,发挥“欣赏·评述”教学的价值,以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增加学术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张曼. 初中美术"欣赏·评述"课程教学研究[J]. 江西教育,2023(43):34-36.
[2] 张潇文. 混合式教学在初中美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方法探讨[C]. //教育发展与教学研究论坛论文集. 2022:1-4.
[3] 丁贵仙. 初中美术"欣赏·评述"教学新方法探讨[J]. 名汇,2022(2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