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327198805090953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建筑工程建设与人民生活的安全息息相关,如何有效地运用建筑工程抗震技术,是确保房屋整体质量和使用稳定性的关键,因此,建设单位必须全面掌握现行的抗震技术;同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防震技术,以改善其抗震能力,为其结构的完整性和人身安全提供基础。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抗震技术
前言
近些年来,世界各地的地震灾害的发生越来越频繁,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造成了巨大的损害。面对地震灾害的威胁,尽管依目前的人类水平是很难避免,但还是可以通过相应的预防措施来最大的降低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由于房屋建筑坍塌破坏性大,是地震灾害中对人身财产威胁最大的因素。因此,对生活住宅采取有效的抗震技术基础建设是其中最贴切实际,最有保障性的措施。
1建筑抗震设计的原则
1.1对称设计
设计人员在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要致力于以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为原则,这样才能确保抗震设计的工作质量与效率。在实际的工作中,可采用对称分布的方式进行设计。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首先是参数计算,设计图纸初步拟定完成后,设计者应针对地震波,建筑物层数及地震烈度等因素进行参数计算。如果建筑物所处区域属于地震多发地带,那么就要结合该区域近年来出现的地震波及地震烈度给建筑物造成的损害来展开力学计算,并结合弹性数据模型得出基本数据,这样才能确保设计图纸与当地地质情况相匹配。其次,是措施的有效落实,对称设计原则的含义是指计算出来的参数能满足相关措施的执行。
1.2承载力设计
影响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因素较多,建筑结构的强度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因此,在抗震设计过程中,要从多角度出发,加强对建筑物主体结构及主要承重区域的受力情况分析,并采用科学的计算方式进行计算,以此来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及适用性。如果发生地震,建筑结构必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而产生变化。因此,提高建筑结构的承载力是必要的策略。总之,设计人员在抗震设计工作中,要以提高建筑结构的承载力为原则,这样才能确保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提高。
1.3合理布局原则
提高建筑布局的专业性、科学性、合理性,能够在地震灾害发生时,有效避免建筑出现倒塌或危害住户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建筑设计不科学往往导致建筑与建筑之间相互影响。因此,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设计人员要保证建筑布局的平衡性以及整体性,例如尽量避免为了建筑的美观性和独特性而采用不规则的建筑造型。另外,在建筑建设过程中,建筑布局必须严格遵循相关国家规定与行业规范的要求。此外,设计单位在制订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案时,应结合建筑布局要求因地制宜地选择建筑材料。
2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抗震技术
2.1半主动、主动控制技术
使用半主动控制技术时要对建筑结构参变量按照抗震等级标准的要求进行调整,掌控构件为调节载体,需要的外界能源量非常少,可以采用铅酸蓄电池等弱电形式进行电力供给。目前,此项减震技术应用时将断路器作为掌控构件,整个控制系统依托断路器装置进行控制,使得建筑结构动力特性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可控液体阻尼、可改变等装置为经常使用的半主动控制装置。另外一种则为主动控制减震技术,该技术应用时对于外界能源的需求量非常大,发挥抗震作用的为反方向作用力,在该力与地震波的相互作用中,达到抗震的目的。作用机制为施工单位在建筑内部设置传感系统,如果建筑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地震波导致的震动、结构变形等情况,传感器便可以敏感的记录全部数据,之后会将数据传输至控制系统,系统平台便会对收集的全部信息进行计算分析,得出最佳的震动反方向力后,借助于外界力量向地震波施加压力,从而对抗地震强烈的震动作用。现阶段使用空气脉冲发生系统、气动挡风板体系等能够进行主动控制的装置可以有效地进行地震波的抗震减震处理。
2.2支撑技术
施工方应大力研究以往地震对建筑的损害情况,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在施工过程重点对建筑框架设计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同时使用钢筋框架进行支撑。在应用支撑技术时,施工人员利用各类支撑构件或者减震支撑等,当墙体和支撑物的高度增加500mm时,应使用型号为φ6的钢筋进行水平拉结,保障钢筋伸入墙体长度>1000mm。在结构柱纵向筋位置自圈梁顶部开始,使用等级C20混凝土,并用I级钢筋进行搭接,长度为钢筋直径35倍。在建筑结构产生抗震力的位置将作用力抵消,同时将支撑钢架设置在建筑框架不同柱体间隔处,这样可更好地提升框架结构的抗震强度,保障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当建筑区域产生地震灾害时,利用这类结构框架以及钢架支撑等,可保护建筑,防止其产生较大的变形。此外,设置在建筑框架内部的耗能支架,可在吸收地震发生时产生的巨大能力,进而控制地震产生的作用力,防止其对建筑结构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2.3耗能减震抗震技术
施工所用的构件具备弹性特点,在发生较小震级的地震灾害时,在动力作用之下会出现侧向刚度变化,以此控制建筑变形情况。建筑施工所在地发生严重地震时,构件则呈现为非弹性状态,此时建筑自身的阻尼值较高,能量的可吸收量大,建筑整体的震动作用可以被有效减轻。因此,该技术应用期间采用的能量消耗构件为技术应用的重点,该种构件价格低廉,应用期间轻易不会发生损坏,可以在当前的建筑施工中多加应用,应用较多的耗能减震装置有粘弹性阻尼、摩擦耗能抗震装置等。
2.4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技术
建设部门必须从以前建造的建筑和经历过地震灾害的建筑中分析提炼抗震技术运用的经验和教训,从而发现抗震作用较好的建筑框架结构,即钢筋混凝土加固框架。混凝土加固方法是指施工人员必须使用钢支撑组件和耗能支撑组件来将它们部署在地震力可以消散的位置。并且需要在建筑物整体框架的柱子间隔处安装钢支撑,从而科学有效地增强结构框架的稳固和抗震强度。在发生严重地震灾害时,逐层布置的框架和钢支撑框架能确保建筑物不会发生太大变形,放置在结构框架中的耗能支撑组件能够在地震袭击的时候吸收和处理大量的能量,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这种地震力对建筑物自身结构的不利影响。
2.5基础隔震抗震技术
基础隔震抗震技术包括多种类型,主要包括支撑摆动隔离抗震技术、橡胶隔离抗震技术等。建筑工程施工的时候施工人员必须在建筑的地基础部分进行控制,实现隔震目的,保障建筑物的稳定。比如在很多的现代建筑中做建筑框架通常都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在这种结构框架中运用控制钢筋的勾践面积和最小配筋率完成抗震的最终目的。施工时,必须在墙上安装必要的特殊的减震材料,还必须跟圈梁合理连接,充分考虑建筑的结构性能,增加建筑的抗震承载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为加强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应加大对抗震结构设计的重视力度,根据现有规范要求及建筑特征,对建筑结构抗震性实行科学规划和处理,提高结构刚度、强度、承载能力,科学选型、选址,保障建筑安全性,降低地震灾害带来的破坏和威胁,在提高建筑质量的基础上,为人们营造安全舒适的建筑空间。
参考文献
[1]公茂盛,汪云龙,李伟,等.新疆塔什库尔干5.5级地震建筑结构震害[J].世界地震工程,2021,35(3):58-64.
[2]韩小雷,刘颖,侯兆熔,等.基于构件性能评估的RC框架结构中震与小震设计对比研究[J].建筑结构,2020,50(10):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