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9
/ 2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思考

何岳鑫

身份证号码:320411198811015911

摘要:抗震设计在建筑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能够有效减少地震灾害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和损失,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达到最佳的优化设计效果,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人员需要明确相关标准和依据,重视抗震设计,从建筑结构、自身的结构功能出发选择合适的应对方法,严格遵守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则,不断提高房屋建筑结构的实效性和可靠性。本文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受力;材料

前言:

社会经济的提高带动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持续的推进使高层建筑成为城市建筑的主体并日益增多。在建筑领域中,结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经济性和适用性。因此,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与要求,遵循抗震设计的原则和设计要点来设计建筑图纸,保证房屋整体的抗震性能和质量安全,提高建筑物的安全系数。

1、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则

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能一直是结构工程领域的热门话题。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变得愈发重要,通过结构优化设计来减少材料使用、提高性能和稳定性,同时关注抗震性能分析,以确保建筑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安全性。结构设计应确保建筑物在正常使用和偶然超载情况下均能保持稳定,不发生过大的变形或损伤。同时,应充分考虑地震、风荷载等自然因素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抗震、抗风等措施,提高结构的抵抗能力。

首先,综合考虑结构的整体性、协同性、破坏机制控制和地震动力学特性等因素,从而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和整体稳定性。同时,从建筑结构的整体来进行抗震设计,优化建筑结构内部的抗震性能,将整个建筑结构分成各个子结构,加强子结构之间的连接和抗震能力。其次,在设计抗震要点时需要遵循合理性原则,根据建筑物建筑的地点,建筑的类型来选择适合的抗震设计要点,从而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设计前对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能力,建筑物的高度,内部结构,建筑种类,地基材料等都进行准确的调查后,运用自身丰富的抗震设计经验和设计方式来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方案,运用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最后,在设计中要对连接部位强度、刚度等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地震力可以得到有效传递,通过增设或增加加强筋、节点板面积等举措改善节点连接的性能。同时,重视结构设计的各类细节,避免发生细节设计偏差的情况,还需对工程项目每个空间结构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进行精准计算。

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点

2.1重视地基基础设计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点是建筑结构中的重要设计内容之一,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和抗灾能力。在抗震设计中,基础是建筑物的承载和稳定的关键部位,其抗震性能对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地基基础设计之前,必须对选定的施工地点进行严格的地质调查,如水文、气候和地质条件。同时,应进行土体分析,以确定后续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如果施工区是一块软土地基,即在施工过程中或后续应用各种加固处理方法,必须消除地基的变形和塌方现象。因此,在设计中,必须保证地基处理与地基类型选择之间的良好关系,基础的尺寸和布置要与建筑物的结构形式相适应,并经过合理的计算和验算。基础的强度和刚度应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以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不发生沉降过大或变形失稳等现象,通过提高建筑结构内部的承载力和结构的刚度来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常见的基础形式包括钢筋混凝土桩基础、扩展基础和地下连续墙等。合适的基础形式能够提供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来抵御地震作用并保证建筑物的稳定。

2.2确定抗震结构体系

实施建筑结构优化技术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首先,要进行需求分析,明确建筑的功能需求、结构形式和材料选择等,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结构设计,并根据方案设计结果进行详细的结构设计,并进行必要的计算和分析,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使结构受力状态达到最佳状态,提高结构整体性能。在结构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建筑物的传力路径及相关构造措施,以确保建筑工程整体质量良好。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受到传力路径的显著影响,若高层建筑的传力路径出现问题,将导致应力集中现象,从而引发局部结构问题。要想使建筑物具备良好的受力性能,就必须从结构设计入手,做好相应的优化工作,进而为高层建筑结构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科学合理的选择抗震设计方案,对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有积极的影响,需要根据地震区域的特点和建筑物的用途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了提高建筑的整体承载能力,必须不断优化结构设计方案,以确保高层建筑结构的应力能够均匀地分配到建筑的各个部位,从而实现提升高层建筑承载能力的目标。例如,对于高层建筑,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因为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刚性和抗震性能;而低层建筑可以考虑采用钢结构或砖混结构等。还需考虑到建筑物的柔性控制,通过设置适当的剪力墙、支撑系统或层间剪力连接等措施,增强建筑的抗震性能。总之,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因此,确定抗震结构的体系,明确建筑结构的计算简图和地震的传递途径,确保在发生地震时,建筑结构内部所有的构件都能够承受住地震带来的冲击,提高建筑结构整体的抗震能力。

2.3建筑材料的选择

  建筑结构是由各种建筑材料建造的建筑受力骨架体系,它决定建筑的安全性能,并影响其它建筑功能。建筑结构抗震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建筑的抗震性能,这就要求结构设计中要根据结构受力情况和建筑材料的力学特性,选择符合抗震要求的材料来开展建设,选择质量较好,强度较高的抗震材料,来确保最后的建筑结构既能符合抗震要求又能达到经济目标。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材料的选择和构件的优化是至关重要的因素,需要考虑材料的强度、刚度、耐久性以及可供性等因素,以选择最合适的结构材料。同时,构件的形状、尺寸和连接方式也需要进行优化,以确保结构在承受荷载时具有最佳的性能。例如,钢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适用于高层建筑的抗震结构设计;预应力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和耐久性,适用于大跨度结构的抗震设计。其他材料的选择也要考虑其抗震性能和可靠性。例如,选用抗震缝材、抗震胶粘剂等,可提高结构连接部位的韧性和抗震性能。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好,钢筋的抗拉性能好,以受压为主的柱子可以采用高标号的混凝土,以受弯为主的梁板可以选用高强度的钢筋,同时要注意钢筋和混凝土强度匹配,这样可以减小构件的横截面积,减轻构件自重,不浪费材料的性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涌现出新型的结构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材、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这些新型材料具有更好的抗拉、抗压、抗剪等力学性能,同时在地震作用下也具有更好的耐久性和韧性,能够大幅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2.4进行正确的结构计算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工进行结构计算的状态,工程师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快速可靠的分析计算,将不同的结构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并加以调整,使结构设计优化更迅速更精确。在计算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结构设计的经济性,同时满足技术条件。对于大型构件,应谨慎调整配筋量和截面,以避免引发胖柱、胖梁或薄柱、薄梁等问题。不同的计算参数会得出不同的计算结果,要根据建筑要求和建筑环境合理选取。比如计算自振周期的折减系数的选取要根据结构形式和材料数量,若折减系数取值偏大会导致计算结果比实际结果偏小,造成结构分析偏于不安全,若反之则会导致结构不经济。同时,计算模型都是实际结构的简化,只考虑普遍情况,不考虑实际结构中的特殊状况,如果单纯地依赖运算结果进行结构分析会导致较大的分析偏差,给建筑物留下设计隐患。所以在结构分析过程中要考虑计算模型和实际结构的差异,根据经验和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结构设计是否合理。此外,数值模拟在建筑结构优化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数值模拟,工程师可以对结构的各个方面进行详尽的分析,包括强度、刚度、位移、应力分布等。这种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最佳的结构设计,以满足特定的性能要求。例如,工程师可以使用有限元分析来模拟结构在不同荷载下的响应,从而优化构件的尺寸和布局,减少材料使用,提高结构的效率和稳定性随着计算机科学和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建筑工程领域涌现出了许多先进的结构分析与设计方法,如非线性动力分析、结构优化设计等。这些方法能够更精确地预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帮助设计人员更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同时,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处理海量的结构数据和地震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方法,识别建筑物的潜在风险和受损模式,为抗震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3、结语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对结构抗震性高度重视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设计人员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对常见的结构安全性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严格把关控制,以确保设计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在设计时需要遵循整体性,合理性和系统性原则,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淑,谷家想,郭燕文.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的作用及其要点[J].中国房地产业,2023(6):178-181.

[2]张涛. 建筑结构优化技术的应用研究[J]. 建筑结构, 2021(01): 10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