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530021
一、引言
化疗作为癌症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虽然在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系列不良反应,其中最常见且影响生活质量的就是恶心呕吐。这种不适感不仅影响了患者的进食和营养摄入,还会对心理状态和整体康复产生负面影响。
二、恶心呕吐的机制与影响
1、定义与分类
·急性恶心呕吐:化疗后24小时内,出现的恶心与呕吐反应。此类反应多由化疗药物直接作用于消化系统所引起,表现为即时症状。
·延迟性恶心呕吐:在化疗之后超过24小时的时间里出现的恶心以及呕吐。它的作用原理可能与化疗药物在身体内部的累积效应相关,这种影响持续时间较长。
·预期性恶心呕吐:依据患者过去的过敏反应记录,在接下来的化疗疗程初期产生的恶心和呕吐反应,为患者带来了明显的不适。
2、生理机制
·抗癌药剂对脑与脊髓的指定部位施加影响,包括感知化学信号的触发区(CTZ)和控制呕吐的神经中心(VC),这会引发呕吐现象。调节中枢所在之地位于大脑第四脑室底端,对流淌于血脉中的化学物质拥有极高反应性。
3、影响
·营养摄入下降:频繁的呕吐和持久的恶心感使得患者难以摄入足够的营养,从而导致营养不良和体重下降。
·生活质量下降:不适和反胃会对病者的日常生活及其生活造成不良作用,同时还会加重他们的心理不适,比如引起紧张和沮丧。
·化疗容忍度下降:剧烈的反感心理和恶心呕吐现象可能导致病人无法顺畅地进行医疗程序,从而对治疗效果产生不利作用,进一步影响他们的今后的身体健康状况。
三、风险评估
·化疗药物的评估:抗肿瘤药物根据引发恶心与呕吐的强度差异,被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的风险。例如,顺铂和多柔比星等药物被归类为高风险等级,因为它们具有明显的致吐副作用。
·患者个体差异:患病者的年龄、性别、过往疾病记录等因素可能会提升出现恶心和呕吐的不适感风险。
四、预防策略
有效的预防策略结合了药物和非药物方法,为了减轻或消除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高效的防止措施融合了用药与非用药手段,目的在于缓解或彻底消除化疗导致的恶心和呕吐。
1、药物预防
·5-HT3受体拮抗剂:例如,恩丹西酮与奥沙西坦能够减少中枢和胃肠道5-HT3受体的功能,以此来减轻恶感和呕吐感受。
·NK1受体拮抗剂:例如,阿普雷坦与卡泊替尼约束大脑中NK1受体的作用,用以预防化疗引发的即刻性与延后性恶心呕吐。
·皮质类固醇:如地塞米松,通过缓解大脑的炎症,能够降低恶感和呕吐感。
2、非药物预防
·心理干预: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能够帮助患病者控制预发性恶心感和反胃,减轻癌症治疗的精神压力,缓解癌症治疗期间的精神负担,控制与癌症治疗相关的恶心和呕吐症状。
·生活方式调整:包括改变饮食方式(如适量多次进餐、避免食用油腻或强烈刺激的食品),以及加入和缓的锻炼(如轻度运动),这些措施都有助于减轻眩晕感和恶心。
五、治疗方案
1、药物治疗
·第一线治疗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根据患者病情风险等级及其化学治疗计划,挑选恰当的一线治疗药物。
2、剂量与调整
·药物剂量的确定与个体化调整:初步用药量通常根据身体表面积或体重指标来确定,同时考虑到病人的整体情况以及肝肾功能。
·治疗过程中药物剂量的动态调整:随着治疗阶段的更新和病情变化,药物用量需要调节,以尽可能减少药物副作用并保持治疗效果。
3、多模式治疗
·药物联合使用的优势与挑战:合并用药能针对呕吐和恶心两种症状的不同作用机制进行治疗,从而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六、监测与管理
1、效果监测
·患者症状日记的使用:鼓励患者记录症状的发生时间、严重程度、持续时间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这有助于医疗团队评估治疗效果。
·定期评估与调整治疗方案:参照病情日记和周期性健康评估,对医疗计划进行必要调整,以提高治疗效果。
2、副作用管理
·药物治疗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及其管理:出现便秘、口干和头晕等症状时,需依据患者的具体状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七、患者教育与支持
1、患者教育
·提高患者对治疗方案的理解和遵循度:关键在于开展专门的教育讨论活动,其中医疗工作者向患者解释化疗的目的、预期的效果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特别是恶心感与呕吐反应的管理。
2、心理支持
·应对化疗相关的焦虑和恐惧:在接受化疗期间,处于化疗过程中,患者可能经历多种情绪状态,例如焦躁、害怕与沮丧。提供心理支持,涵盖单独商议或集体心理疗愈,助力患者表达和管理此类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