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云南加快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关于云南加快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建议

宋颖

云南省国际贸易学会 650011

在国家战略与市场需求的多重加持下,文旅融合的创新发展能力已经逐步成为拉开旅游城市发展差距的关键因素。如何推动文旅融合由点到面,构建兼具经济属性文化内涵、产业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的文旅融合生态体系,探寻规范化、规模化、可持续化发展路径,成为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的核心要义

早在2016年,广东、江苏、山西、江西等地已陆续启动了省级示范区创建工作,建成了佛山南风古灶、南京秦淮、西安曲江景德镇龙泉、成都太古里等一批示范,形成了农文旅”“商文旅”“乡村文旅等一批文旅融合的成功经验。在示范区建设工作上,云南需要在借鉴成功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以新思维和新政策快马加鞭赶进度

一、做强特色文化+旅游,变资源优势发展优势

(一)打民族牌“文旅戏”

紧抓跨境少数民族文化云南特有标签,以沿边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县为重点,通过打造民族IP、用好非遗资源,品云南民族文脉。

1.打造民族IP参考借鉴西安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从现有景区、街区、商业体、小镇、村寨等改造提升着手,优先以25个边境县(市)为试点,围绕打造少数民族历史回溯互动空间、民俗生活沉浸体验空间、少数民族主题休闲娱乐消费空间,打造集可观(观赏)、可拍(拍摄)、可学(研学)、可住(民宿)、可食(餐饮)、可感(手工)、可消费(文创)等于一体的少数民族特色集群区,促进业态融合创新发展,在此基础上逐步探索推动形成一县一IP”

2.用好非遗资源。参考景德镇非遗+旅游模式,借鉴推动非遗+”出圈,通过非遗+数字创新非遗展现方式、扩大非遗的传播力度和知名度,借机打造一批网红非遗传承人;通过非遗+食住行,从细节着手在公共交通、餐饮、住宿等环节融入非遗元素,增强游客对非遗体验感;通过非遗+活动将非遗与展会、节庆、赛事等相结合,整合非遗资源集中展示、展销。

(二)打“生态牌”“产业兴”

结合推动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的建设要求,立足云南生态资源优势,推动生态产业由单一业态向多业深度融合转变,做强生态云南

1.活用一县一业,推动差异化发展。学习柳州“螺蛳粉产业+旅游”打造螺蛳粉小镇的做法,以生态景区改造升级、田园综合体建设等为抓手,将一县一业中的与文旅结合,推动一县一业一文旅的差异化发展。通过讲好一业故事丰富文化基底,活用一业补齐旅游业态,推动形成以生态资源为引领、以产业文化赋能为亮点、以产旅融合为突破、以美丽乡村为基底,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推动由传统观光为主向观光、休闲、体验并重的模式转变。

2.发展“EOD[1]+文旅,加速生态资源转化学习武汉“生态+旅游”通过EDO+股权合作+资源补偿的方式打造东湖高新区,采取“厂网河湖岸+生态产业”模式立足生态发展要求,推动“EOD+文旅生态保护修复+文旅产业导入,将生态环境治理与生态资源利用、文旅产业开发有效融合,发展以生态环境领域为主项目开展区域综合开发的文旅类项目,将生态资源转化成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生态文旅产业,打通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生态价值转化可持续发展路径。

二、全局谋划示范区建设,探索文旅转型发展新路径

(一)用新思路新政策推动示范区落实落地

以创新开展示范区建设工作为抓手,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双向结合的方式,将示范区建设落到实处。

1.负面清单。打破以往通过详尽考核标准框定试点工作的做法,制定负面清单把握底线,不在清单规定之内完全开放,让试点县区轻装上阵、自由发挥,引导结合自身实践自下而上探索多样化的文旅融合发展经验和制度规范。

2.采取资金+奖励管理。在给予试点县区资金支持的基础上,针对成效明显的县区追加支持资金,针对全国首创并被国家复制推广的创新融合成果作出主要贡献的部门、企业、个人进行分层奖励,自下而上提高主观能动性,避免为建设而建设。

3.做好滚动试点和评估推广。定期评估示范区建设工作,建立负面清单动态更新机制,对出现问题和风险的及时调整或停止实施。分阶段、分批次研究制定任务清单,按照批量授方式按程序报批后推进实施。逐年编制并推广省级文化和旅游最佳创新成果,为各地提供经验借鉴。

4.探索结对帮扶模式。围绕大滇西旅游环线、沿边跨境文化旅游带、金沙江生态旅游带建设,引导建设成效明显的县区与环线、旅游带连接县区开展文旅融合结对帮扶,重点抓好线路开发、企业协作、项目共建、联合宣传等,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5.加快产研共促结合。加强文旅、自然资源、住建等示范区业务主管部门与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政府智库对接,将建设中的难点、痛点问题作为课题研究方向,汇集智库力量解决现实发展痛点

(二)借示范区建设推动文旅融合正向内卷

将文旅消费升级、服务升级和项目升级作为验收示范区的加分项,借示范区建设引导文旅业正向内卷

1.卷产品留住消费一是抓“流量”。优先借时,把握不同群体需求将现成的文旅产品进行有效排列组合,借助热度及时向市场推广;其次借势,及时推出与热度相贴合的演艺、文创类等满足体验和购买需求的商品,同时做到时时更新、时时创新,让游客感受到同一个景区的千百面,提高复游率二是抓夜经济。结合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等建设,补齐游购娱吃学拍业态,打造引得进来、嗨得起来、坐得下来、吃得开来、拍得出来的夜经济标配,创造更多消费空间潮流、烟火、文化、特色与招商、活动、管理和宣传相结合,打造差异化定位、分众化引流、品牌化发展的夜经济特配,留住游客以提高旅游收入。

2.卷服务扭转形象游客层面,从致游客一封信、帮游客找地方停车等细节着手,加强游客科普消除信息差避免无量商家钻空子,配套做好与旅游下沉相适配的综合环境向上升级,打好口碑牌。商家层面,树立两个典型,通过公开授牌、资金奖励、政务绿通等激励方式树立正面典型;通过通报、停业、罚款等方式严处反面典型,严厉杜绝价格刺客”“低价套路等乱象。政府层面,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一刀切政策,给商家留活口面对投诉需及时展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处理问题)和态度,避免避重就轻或答非所问引发负面舆论。

3.卷运营做活项目。推动文旅项目建设由传统的PPPEPC模式向“IIP+O(运营前策)+EPC+O(落地运营)+M(营销)模式发展,通过市场需求前置、运营前置、IP定位前置,以“O”(运营)作为总统筹倒推项目建设,同时将项目营销、包装和品牌建设预先纳入运营,一体化布局推进,避免大量新建、在建文旅项目陷入有投资无运营、有实体无内容、有形象无内涵、有团队无服务困局。

— 1 —


[1] EOD模式是一种创新性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统筹推进、一体实施,将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