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的早期警示征象及就医时机

/ 2

脑梗死的早期警示征象及就医时机

韩云端

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053000

脑梗死,通常称为中风,是由于大脑部分区域的血液供应突然中断,导致相应神经组织损伤或死亡。这是一种严重的医疗紧急情况,需要立即诊断和治疗以减少大脑损伤和提高生存率。脑梗死主要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类型。缺血性脑梗死更为常见,约占所有病例的87%,是由于供应大脑的动脉或者静脉血管堵塞所导致。而出血性脑梗死则是由于脑部血管破裂,造成出血进入脑组织所致。无论哪种类型,一旦发生都会给大脑带来严重的损伤,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时发现和处理脑梗死对于挽救生命、减轻后遗症至关重要。

一、早期征象

脑梗死的常见早期警示信号之一是面部下垂。可通过简单的"微笑测试"来检查,让患者尝试微笑并观察面部两侧是否对称。如果一侧面部肌肉无法正常移动,这可能是中风的迹象。面部下垂的症状通常是由于大脑控制面部肌肉运动的区域受损所致。该区域位于大脑的运动皮层,一旦发生梗死,相应的面肌就会出现无力或麻痹的情况。因此,面部下垂不仅是脑梗死的警示信号,也能为医生判断梗死的发生部位提供线索。值得注意的是,判断面部对称性时要注意观察两侧嘴角和眼睑是否平齐,而不应只注意一侧。

手臂无力或无法抬起是另一个重要的脑梗死前兆。可让患者尝试双手同时举起并保持一段时间。如一只手臂无法抬起或很快下降,可能表明大脑控制肢体运动的区域受到影响。与面部下垂类似,手臂无力的症状往往也是由于大脑运动皮层相应部位梗死所致。不过,除了运动皮层,大脑其他控制运动的区域如小脑、基底节区等发生梗塞时同样可能引起手臂无力。因此,医生在诊断时还需结合其他临床表现综合判断。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手臂无力通常表现为单侧,如果双手都无力则可能与脑梗死无关,而是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

语言障碍,包括说话含糊或理解问题,也是脑梗死的一个警告信号。这种症状可能表现为患者说话不清或听不懂简单指令。语言功能主要由大脑的布罗卡区和威尼克区负责,当这些区域发生梗塞时,患者的言语表达和理解能力就会受到影响。说话含糊可能是由于患者无法正确发音或构建语句,而理解困难则可能源于对语言的感知出现障碍。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语言障碍都与脑梗死相关,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如失语症、阿尔茨海默病等导致的。因此医生在诊断时还需结合其他神经系统表现综合分析。

除上述症状外,脑梗死还可能导致突发的严重头痛、视力模糊或丧失、眩晕或协调失常等。任何这些症状都应被视为可能的中风信号。突发性剧烈头痛可能是由于梗死导致的颅内压增高所致;视力丧失则可能是因为梗塞影响了大脑视觉区域。而眩晕和协调障碍,很可能是由于患者的小脑或者其他控制平衡的神经通路受损造成的。总的来说,任何突发的神经系统症状如果无法找到其他原因,都应当首先考虑是否为中风的可能,以防因延误就医而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在出现任何中风症状时,时间就是大脑。脑梗死治疗的黄金时间是发病后的前三到四小时内,这段时间内接受治疗的患者恢复的可能性最大。因此,一旦出现上述任何症状,立即呼叫急救车前往医院。几个小时对挽救大脑神经细胞极为重要。研究表明,如果在发病3小时内使用溶栓剂,有50%以上的患者可以完全或部分恢复;但如果延误6小时以上,这一比例将骤降至20%左右。可见,及时就医对于减少永久性神经功能损伤、减轻后遗症非常关键。因此,公众应当提高对脑梗死症状的认知,一旦发现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以尽可能争取到最佳治疗窗口期。

一旦患者到达医院,医生会迅速进行评估,包括神经功能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或MRI,以确定中风的类型和受影响的区域。神经功能检查可初步评估患者运动、感觉、语言、视野等功能是否存在障碍及其严重程度。而影像学检查则可以清晰显示出大脑具体哪个部位发生了梗死,梗死的范围有多大。因为不同部位的梗死会引起不同的症状,且它将直接决定是否适合溶栓治疗。例如,如果影像显示是出血性梗死,那溶栓药就不能使用。所以只有获得全面的评估结果,医生才能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脑梗死的治疗可能包括药物疗法,如溶栓剂,这种药物可以迅速溶解阻塞的血栓。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干预以移除血块或修复受损的血管。溶栓治疗是脑梗死最常用的急救手段,主要采用静脉注射溶栓剂如曲古醇等。这些药物可有效溶解阻塞血管的血栓,恢复缺血区溶栓治疗是脑梗死最常用的急救手段,主要采用静脉注射溶栓剂如曲古醇等。这些药物可有效溶解阻塞血管的血栓,恢复缺血区域的血液供应。但溶栓治疗需要在发病4.5小时内完成,过了这个时间窗口,出血风险就会大大增加。对于那些错过了溶栓时机的患者,医生可能会考虑手术介入,例如通过血管内导管将堵塞物直接取出。

此外,还有一些辅助治疗措施,如抗凝治疗、降压治疗等,目的是预防继发的血栓形成,控制病情。在急性期之后,许多患者还需要进行神经功能康复训练,以尽可能重建因梗死而损伤的功能。可见,脑梗死的诊疗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需要多学科的密切配合。

了解和识别脑梗死的早期警示信号之后,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包括控制高血压、不吸烟、保持健康饮食、定期运动及监测心血管健康。高血压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需要通过用药或生活方式调整来控制住。吸烟也会显著增加中风风险。而适度运动和健康饮食则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疾病的发生。

一旦被诊断出存在较高的脑梗死风险,相应的预防用药降低风险,如他汀类降脂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调整不可或缺,比如戒烟限酒、增加运动、控制体重等

总之,脑梗死虽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但只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并坚持良好生活方式,是可有效预防和控制的。关键是要学会识别病症,掌握就医时机,同时对自身健康状况保持足够的重视,积极采取各种预防措施。

二、就医时

脑梗死无疑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但只要提高警惕性,掌握正确的就医时机和方式,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带来的危害。

首先,公众必须了解脑梗死的那些常见早期征兆,如面部下垂、手臂无力、语言障碍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便要迅速拨打急救电话,争取在黄金治疗时间窗口内送往医院。因为几小时的延误,可能就意味着大脑细胞的永久性损伤,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其次,及时就医之后,患者需要配合医生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梗死类型和受影响区域,从而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无论是溶栓治疗还是手术介入,抑或是后续的康复训练,都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全程管理,以取得最佳疗效。

再次,对于那些评估出具有较高脑梗死风险的人群,则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包括控制高血压、戒烟限酒、健康饮食、适度运动等,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相关药物,以降低发病几率。毕竟预防胜于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降低疾病风险的根本之策。

最后,需要意识到,战胜脑梗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除了个人的努力,我们还需要政府、医疗和科研机构在政策、资金和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不断完善相关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加大对脑卒中等疾病的基础研究投入,以期在未来能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