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一、案例简介
背景分析:小新(化名),男,18岁,本科一年级,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学期间成绩优异,抱着寻求更多机会提升自己的想法来到经济发达地区上大学,进入大学后却很不适应。班上大部分同学是省内的,学科基础比自己强很多,尤其是数学和英语,自己跟不上老师授课的进度,但身边的同学看起来却能很轻松地应对。渐渐地,小新发现自己变了,开学前开朗自信的自己不见了,现在对上课很恐惧,找老师同学说话都感到胆怯,非常焦虑,常常感到心慌,吃不下饭,经常半夜醒来,对很多原先感兴趣的事也提不起兴趣,想好好学习但没有动力,提不起劲,每天都感觉很压抑。在这样的情况下,小新主动走进了心理咨询室。
事件描述:小新作为偏远地区的优等生来到浙江省,原本是想接受经济发达地区更好的教育,吸收更优质的资源,争取更多机会提升自我。但当小新来到新地区新学校,发现自己和身边的同学有很大差距时,小新深受打击,感到非常压抑、焦虑,吃不香,睡不好,对校园生活丧失兴趣,主动走进了心理咨询室。
主要问题:偏远地区新生来浙心理落差大,丧失自信,深陷情绪困扰,无法投入校园生活。
二、案例分析与处理
咨询理念:每个人都有自己要爬的山,每个人也都有向上攀登的力量。看见小新身上的力量,助力小新朝着自己想成为的人投入有效行动,在行动中建立持久自信。
处理方法:通过接纳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提升小新的心理灵活性,学会接纳负面感受,和头脑中的消极想法保持距离,明确自身价值方向,投入到有效的行动中,在行动中建立持久自信,适应校园生活。
具体措施:
1. 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一般化”心理问题。通过倾听、共情等技术让小新说出内心的困惑,从原来中学时代的优等生,到现在感觉身边人人都比自己强,只有自己跟不上,特别焦虑,想要好好学习但完全无法投入。首先,认同小新现在在部分科目上确实和身边同学有差距,这种差距给自己带来强烈的负面感受和消极想法是十分正常的,且小新现在的困扰其实很常见,许多学长学姐在刚进入大学时也曾经历过这一阶段。小新能快速觉察到自己的心理困扰,愿意主动求助,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改变已经悄然发生。
2. 探究问题成因,接纳负面感受。小新面对和身边同学的差距有失落情绪是很正常的,小新一直想要回避和摆脱这些负面感受的不当应对方式才是问题症结所在。比如在走入咨询室前,小新尝试过用听歌、睡觉来转移注意力,不断地过度思考,一直拖延作业等。通过在流沙中挣扎的隐喻帮助小新认识到自己对负面感受的抗拒和回避的行为短期凑效,但从长期来看,只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越挣扎陷得越深。而改变的第一步就是尝试去接纳这些负面感受,允许它们存在,为它们腾出空间。当再有这种情绪出现时,小新可以拿出一只手,放在身体感受到痛苦的部分,想象这是一只疗愈之手,充满力量,感受从手掌流入到身体里的温暖,轻轻地、温柔地抱持这种感受,就好像它是一个哭泣的婴儿。
3. 解离消极想法,直面心中恐惧。除了痛苦的情绪体验,小新头脑中还时不时地会冒出许多消极想法,很多负面评价。每当小新想要做点什么,这些想法都会冒出来阻碍自己。比如“我和他们差距太大了,没用的”,“提问会被老师同学嘲笑”,“我是班里最差的”。在这些挥之不去的消极想法下,小新不敢做出行动,害怕失败。通过认知解离技术,帮助小新认识到这只是他现在头脑中的想法,并不能代表他本身。从“我是班里最差的”转变为“我现在有一个想法:我是班里最差的”再到“我注意到我现在有一个想法:我是班里最差的”,一步步和头脑中的消极想法拉开距离。
4. 澄清价值激发动力,投入行动建立自信。小新作为偏远地区的优等生来到经济发达地区,曾对未来充满期待,抱有一腔热情。请小新回忆当初是抱着什么样的想法来到了这里?想象大四毕业时希望自己是什么样的状态?小新表示自己想要成为自信、勇于挑战的人,来浙江就是希望接受更好的教育,抓住更多的机会,让自己的人生拥有更多可能性。“如果所有痛苦的想法、感受都不再对你产生影响了,这个时候,你会做些什么?”,小新表示自己会行动起来,会做数学学科的预习和复习,利用网络资源给自己补习;会每天按计划背完规定的英语单词,好好准备四级考试等。根据SMART原则就小新的学习设立了更具体的目标与计划。另外,咨询中发现小新的表达能力很强,曾有过朗诵比赛的经验,鼓励小新参与新生演讲赛,小新表示自己正有此意,会全心投入。
咨询结果:小新的学习与生活不再过多地受到负面感受和消极想法的干扰,通过一次次有意义的行动投入到了崭新的大学生活中。在学校组织的新生演讲比赛中,小新自信地站在台上演讲并荣获了奖项。
三、案例反思与启示
1.良好的咨访关系是有效咨询的首要条件,将问题一般化能缓解新生遇到心理问题时的紧张焦虑情绪
。当来访主动踏入心理咨询室时,已经备受情绪困扰。对于偏远地区新生,很可能是其第一次走进心理咨询室,通过倾听、共情技术让来访感到被理解、被支持,与来访建立起良好的咨访关系是保证咨询效果的前提。对心理问题做一般化处理能帮助新生来访发现自己的情况是很常见的,许多学长学姐都曾经历过并有效应对,能够缓解来访面对困扰时的焦虑情绪,增强来访对于解决问题的信心,激发来访做出改变的动力。
2.接纳环境变化带来的落差感与不适感。偏远地区新生来到经济发达地区,因为环境变化的现实问题产生失落感、焦虑是很正常的。在现实世界中,遇到危险本能的逃跑能保护自己,在内心世界中,回避、推开不想要的消极感受和体验也是人的本能,但却无助于问题的解决,通过创造性无望技术帮助来访看到自己的回避行为从长远来看,痛苦更多,损失更多。引导来访尝试接纳,为自己的痛苦感受腾出空间,观照自己。
3.与头脑中的消极想法拉开距离,投入现实世界。面对和身边同学的差距,来访容易产生消极的自我评价,觉得自己很差劲,这种想法时不时地会从脑海中蹦出来,干扰自己的生活,阻碍自己的行动。通过认知解离技术,来访能拉开与自己头脑中消极的想法、批判的声音的距离,与头脑中繁杂的想法脱钩,重新连接到现实的世界中来。
4.朝着价值方向积极开展有效行动,在行动中建立持久自信。新生主动走进心理咨询室,是引导新生树立远大理想,科学规划四年大学生活的良好契机。通过澄清价值,帮助新生认识到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了价值方向后,引导新生思考做什么样的事能帮助自己成为想成为的人,然后投入到具体的行动中去,在一次次的行动中践行自己的价值观,建立持久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