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742399
摘 要:资助工作是职业学校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在完成脱贫攻坚之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成了“三农”工作的重点。职业教育作为脱贫攻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社会的关注度也日益提升。利用好、宣传好中职教育中的资助政策,吸引更多的青年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的合格的建设者,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学校教育中,学生资助在减轻家学生庭经济负担、厚植学生感恩情怀、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发挥德育建设功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抓好资助育人工作,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需要严格发放程序、加强宣传引导、开展主题活动、扩展资助模式等多种方式方法,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才会收到实效。
关键词:中职教育 精准扶贫 资助育人 立德树人 乡村振兴
在脱贫攻坚的主要任务完成后, 我国“三农”工作的重点由精准扶贫转向了乡村振兴,提出了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目标,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振兴伟大战略,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
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而性质不同的教育类型,是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实施的一种教育模式。由于职业教育既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又重视学生技艺技能的训练,所以在培养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职业教育在我国脱贫攻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扶贫经验,尤其职业学校比较完善的资助体系,帮助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学子实现了升学或就业,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实现了自身的社会价值。
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础,也是关键。为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培养大批有文化、有技术、善经营、懂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之一。职业学校尤其是农村地区的职业学校应该立足当地实际,结合产业、行业发展,找准定位,解放思想,顺势而为,不断巩固教育脱贫成果,积极开展资助育人,培养更多的能够留得住、用得着的实用型、技术性人才,从而在乡村振兴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中职资助工作的现状
实行资助制度是我国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帮助广大贫困家庭学生完成中职学业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为民惠民政策的重要体现。
2006年秋季,国家开始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政策,对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困难学生实施资助,资助的标准最初为每生每年1000元,后来提高到每生每年1500元,2015年春季学期调整到了每生每年2000元,国家连续资助2年。
2009年秋季,中等职业学校开始实施免学费政策,这是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机制之后,党中央、国务院为促进教育公平做出的又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一项造福当代、惠及子孙、影响社会的重大决策[4]?。中央和地方财政给予学校生均学费划拨,学生不再负担学费,极大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增强了中职学校的吸引力。
除此之外,扶贫部门还积极开展教育扶贫,对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予以“两后生”补助,每年补助1500元。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加强“雨露计划”支持农村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的意见》的出台,“雨露计划”补助对象更加精准,标准提升到了每人每年3000元。2019年,中职学校开始实施国家奖学金政策,进一步激发了广大青年学生技能强国的伟大梦想和大国工匠的强烈愿望,最终评选通过的学生可以获得6000元的奖励。
2019年,人社部等五部门出台《关于做好当前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9〕72号),明确提出落实“将求职创业补贴对象范围扩大到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开始实行“困难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制度,建档立卡户、城乡低保、残疾户以及边缘户学生可以申请,一次性补助1000元【5】。近年来,针对高中阶段品学兼优贫困学生实施的中央彩票公益金“滋蕙计划”,进一步补充了中职学生资助体系。完善的资助政策帮助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完成学业,升入高校或实现就业,保证了职业教育的健康稳步发展。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资助政策正浸润着一代又一代的中职生,从一个起点走向另一个起点。
二、学生资助在育人方面的积极作用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作用,是拔掉穷根、稳定脱贫的前提。用教育为扶贫助力,才能更好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才能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1】。
学生资助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关乡村振兴,事关社会公平。健全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重点帮助贫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的重要途径【4】。开展好学生资助工作既是中职学校教育的要求,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学生资助既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措施,对于引导中职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减轻家学生庭经济负担。在西部农村地区,农民的收入不高,免学费、国家助学金政策的落实,完善的资助体系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为大多数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提供坚实的经济保障,使得一些因经济原因即将辍学的学生重回校园,通过接受职业教育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另一方面,日趋完善的资助政策体系增强了职业学校的吸引力,促进了中职学校的招生工作,吸引了更多的青年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扩大了职业教育的覆盖面,从而使职业学校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应有的社会效应。
2.培育学生感恩情怀
开展资助工作,不仅为了解决困难学生家庭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即思想问题。
中职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影响着学生的终身发展。学校就是要通过资助工作的开展和资助资金的落实,及时开展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激励学生发愤图强,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稳定就业,从而带动家庭脱贫致富。开展资助,重点是要让受助学生充分感受到党和国家对贫困家庭学生的关心和关爱,让受助学生逐渐萌发出感恩情怀——感恩教师,感恩学校,感恩党和国家,从而萌生发愤图强、刻苦学习的强大思想动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教师要因势利导,鼓励他们励志成人成才、争先创优,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励志成才。
3.培育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
贫困家庭学生,会因为自己原生家庭的一系列问题,产生自卑、自闭、孤僻等心理,有的学生还会出现难以融入集体的情况,个别的还会形成狭隘、阴暗等心理,这些心理如果不能加以纠正,会对他们日后的成长和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通过资助工作,就是要让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不因经济而自卑,要采取措施让他们融入到其他同学中,享受生活的快乐,在校园里健康成长。资助育人不单单是将国家助学金发到学生手中,更要的是要传递一份正能量,鼓励学生扬起生活的风帆,对前途充满信心,对职业充满憧憬,不因经济问题产生自卑心理,不因经济问题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
4.发挥德育建设功能
资助育人,就要通过国家助学金、免学费的申请,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申请条件,加深对资助政策的了解,从而实现规范学生行为、提高思想素质的目的。比如,在国家助学金申请的基本条件中,要求学生符合“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受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等条件,具备这些条件才能申请国家助学金,这对于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具有方向标的作用,因此资助育人不能忽视“申请”这一基本环节。这既是对学生的校纪校规教育,也是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诚信教育的一个途径,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资助育人就是要通过资助过程的这些细节,积极引导,润物无声,起到浸润心灵、引领前进的作用。
5.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职业教育在脱贫致富过程中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教育模式,同样也是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重要方式。在资助育人中,我们还应鼓励贫困家庭学生把接受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作为脱贫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突破口,通过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逐步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为今后的升学奠定良好基础。要积极鼓励贫困家庭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勤工助学、岗位实习等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为以后的就业创业奠定良好基础。
三、中职学校资助育人的基本途径
1.完善资助育人的组织体系
“为国育才,为党育人”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时代使命,也是新时代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时代使命。组建一支以校长为负责人,由学生处(招就处)、教务处、财务处(总务处)等多部门参加的、分工合作的资助管理队伍,统筹学校资助工作,是保证资助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性保障,是资助育人的基础性环节。
在制度建设上,学校既要按照教育部、财政部《中职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中职学校免学费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严格落实政策规定,更要结合自己学校实际,有的放矢,制定符合自己学校的实施细则,以便因地制宜,保证学生利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促进学校管理。
2.加强资助育人队伍建设
开展好资助育人工作,关键是要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专业过硬的教师队伍。一方面,作为学校负责人、分管领导,要熟知职业教育资助政策,运用好资助政策,积极开展资助育人工作。二是负责资助工作的管理员,应当严格执行资助政策,严格审核学生学籍、申请,逐一核实信息,严格按照程序落实资助工作,让学生有规可依。三是要加强班主任的培训工作,将班主任培养成熟知资助政策的群体,及时将国家资助政策准确传达给每一个学生,为开展资助育人奠定良好基础,确保资助工作不走样,确保政策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3.严格规范发放国家助学金
国家助学金制度、免学费制度是惠民政策,涉及每一个农村职业学校学生,学校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助学金发放要求,精准施策,严格实施,认真做好申请、审核、公示、发放等一系列工作,保证公开公平公正,确保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对于符合申请条件的同学做到“应享尽享”,一个都不能少;对于在校学时不够(经常性请假、屡次旷课的),或者不遵守校规校纪、对学校造成较大影响、不符合申请条件的,按照学校实施细则可以通过停发国家助学金,予以警示惩戒,收到应有的教育意义。
4. 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
按照“发放一次、教育一次,注重过程、力求实效”的原则,开展好资助政策的宣传,认真开展国家助学金的申请、审批、公示等多个工作环节,让学生感受到资助的严肃性、公正性。每年针对新生举行国家助学金发放仪式,让学生一入校便了解这项重要的惠民政策。在发放助学金的同时,各班可以通过主题周会、主题演讲、征文比赛、心得体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开展教育,也可运用抖音、快手、微信等新媒体、人工智能等载体,嫁接学生需求,柔性输入爱国主义教育、红色基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等一系列“正能量”,兼顾“立德、增智、固本、润心、强能”的多方面提高,让“扶困”与“扶智”、“扶志”相促进,从而起到资助育人的效果。发放国家助学金的同时,要让学生学会规划资金的使用,提倡勤俭节约,严禁挥霍消费,对于饮酒、吸烟等违纪行为,影响较大、拒不改正的,可应通过制定助学金发放实施细则等措施予以惩戒。
以资助育人为主题的主题活动的开展,可以丰富资助工作的内涵,扩大资助工作的影响,凸显资助的育人功能。各地学校应该重视这项工作,把资助育人工作作为学校常规工作来抓,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励志好学,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5.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学校还可以根据当地产业发展,挖掘社会资源,推动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鼓励企业参与资助,形成政府主导、学校实施、企业参与的立体资助工作机制,有的放矢,精准扶贫,更好地解决困难家庭学生的实际困难,实现资助育人的目的,保证资金落地、落实,更好地为乡村振兴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因为,在国家政策之外,还有一些实际存在的困难学生,学校就要深入学生实际,利用学校资源或者社会资源,适时予以资助,帮助学生渡过难关,助力学生完成学业。
当然,在开展资助工作的过程中,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国家助学金普遍以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予以发放,有效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但对学校来说,未必是件好事。普惠性的政策使得学生学习动力减弱,“躺平”的心理因素增加。在我国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农村的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绝对贫困已经消除,乡村振兴成了时代主旋律。在此背景下,探索实施助学金差异化发放或按等级发放,可能会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资助政策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总之,资助育人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抓手,是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资助工作必须肩负起教育学生的使命,发挥好资助育人的功效,促进学校管理,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推动“三全”育人的落实。中职学校要充分发挥资助工作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全员参与、统筹协调的资助育人机制,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和引导,给予他们生活和学习上更多的关心和帮助,重拾他们的自信心理,坚定他们的学习信念,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多方鼓励他们成长成才,使他们成为乡村振兴后备力量,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积累好人力资源。
1.《教育助力脱贫攻坚》人民日报2018.6.28朱永新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
2..《以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甘肃日报2017。4。17钟科丞 (庆阳职业技术学院)
3.《精准扶贫,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光明日报2018.11.22余克泉(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全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协作联盟理事长)
4.《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工作》人民日报2018.3.1陈宝生(原教育部部长)
作者姓名:张建平
作者单位:甘肃省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邮政编码:742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