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32219880506071X
摘要:在新技术、新信息不断发展更新的今天,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已经分化成精密医疗器械、医学电子仪器、医疗器械检测技术和临床工程技术4个专业方向。但从事医疗器械管理和维护的专业技术人员却难以跟上科技进步的要求,因此,围绕创新教育这一主题,重视和培养医疗器械管理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生物医学工程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物医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生物医学是综合生物学和医学的理论方法发展起来的交叉前沿学科,其目的是运用生物学的技术手段探究和解决医学问题,对推动医学诊断和治疗技术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目前,部分高校招收生物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以基础医学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形式存在,本科阶段则主要包括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物工程和生物信息学等专业。这些本科专业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没有医学相关专业学生那么明确,对自己的专业产生一种“无所不能、一无所能”的感觉,使得部分学生出现学习积极性不高、专业思想不稳定的现象。
1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要科教研融合发展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有一定的基础医学教育背景,更有比较扎实的工科理论素养和动手能力,充分开发和利用其专业特长,使这个专业的技术人员能够与所在单位或院校的科教研融合发展,不但能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融入具体的研发、医疗、教学各个专业领域,在医疗器械使用、保养、临床工程技术应用都有广泛的探索前景。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是医疗器械产业重要基础和动力。现在的医疗机构中,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归属设备管理科,在仪器设备的维护、医疗耗材的管理、以及一些招投标文书的制定等一系列工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尽管如此,所开展的业务工作范围非常有限,与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有一定的脱节,没有把该专业与相关治疗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因此,融合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
2生物医学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1建设教学科研平台,打造优秀教学团队
在高等教育中,教学和科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教师通过科研工作不断更新知识,并以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榜样,因此,科研是创新教学的源头活水,通过科研反哺教学能够最大限度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专业课程的教学可为教师的科研提供学生资源和科学问题,其追踪前沿的要求也是科研的隐形动力,所以,教学能够推动科研工作的开展。我们在已有教学实验中心的基础上,接连申请获批学校生物与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医药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及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免疫细胞与抗体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和实习实践教育提供了硬件支撑。
2.2建立学术班主任制度,加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高校现有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学术缺位给大学生的学习和创新带来负面影响,对学生的学业生涯未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我们针对生物技术等本科专业,选派具有博士学历的年轻教师担任学术班主任。从学生入校开始,制订循序渐进的专业教育方案,引导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认识自己的专业,并结合学生的个人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专业定位及学习目标。同时,教学团队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育人元素,精准提炼育人点,将生物医学伦理、道德与法律、责任与担当、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巧妙融入授课内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恪守科学伦理与道德,具有较高的科学精神及探究科技前沿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这样,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加充实,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强,并通过学习实践等活动主动适应社会岗位的需求。
2.3完善实践课程教学设计及毕业设计
在实践教学中,学校一方面要完善实践课程教学设计及毕业设计环节,毕业设计选题要紧密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加强校医合作,以临床实践为导向,设立具有临床背景的创新实践课题,安排医科和工科导师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指导,使课程教学设计和毕业设计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促进医工结合,提高学生对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以学科竞赛来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新医工结合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此外,学校应强化“科教协同育人”理念,依托高校的科研优势,建立医工融合大学生创新实验室,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提供完善的环境,将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除本校教师外,邀请医学院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联合指导,促进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2.4加强医工结合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执教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能力发展。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已发展多年,其学科交叉的特点对教师提出较高要求。相关院校应大力推进医工结合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学校可引进既有医学专业背景又有工科技能的人才到教师队伍中,如聘用其他高校的优秀教师、医术精湛的医生、企业的优秀人才及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担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兼职教师,解决师资力量在交叉学科间配置不均衡的问题,以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如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创新创业大赛,与医院合作建立培养基地、毕业生实习基地等。另一方面,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教师要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及时掌握学科发展新动向,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另外,学校可组织和引导青年教师开展跨学科学习与研究,参与跨学科研究团队,培养跨学科专业能力。学校可将医学成像和图像处理、生物医学传感和临床工程、医学信息搜索和大数据处理等课程结合起来,通过对这些学科的研究,结合一些国家级或省级项目,锻炼教师团队成员的项目管理能力。支持青年教师进行国际交流合作,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加强与地方医院、医疗机构及相关企业产、学、研、教合作,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医生、工程师作为客座教师参与到教学中,促进医工结合教师团队的建设。
结语
总之,生物医学工程是具有较强应用性的专业,对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关系到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也关系到医疗器械和各种电子仪器的升级和更新换代,而支撑新旧技术转换的是科学创新,其中,专业人才培养和使用是极其重要的基础。只有在学校教育、工作岗位的继续教育等个方面都有机衔接起来,该专业人才的开拓创新能力才能被激发出来,因此,加强和提高多方面的一致认识,给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更多的学习、研发机会,才是培养和贮备多学科交叉人才的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朱耿,伍秀玭,郝丽俊.医学院校生物医学工程前沿课程思政建设初探[J].大学,2021(12):85-86.
[2]章云峰,尹娟.课程思政的内涵、价值及实践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3,9(7):26-30.
[3]陈月明,张淑珺,姚湧.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2(6):62-65.
[4]吴江红,邓载安,黎容松,等.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7):192-193.
[5]张成.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路径探究[J].高教学刊,2022,8(28):94-97.